《变形记》的比较阅读1200字以上

《变形记》的比较阅读

1200字以上 高三 叙事

卡夫卡以荒诞、变形和写实的艺术手法创作了《变形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一、选文与原文的比较:如此节选破坏了作品的艺术整体性。

由于篇幅较长,课文删去了以下一些内容:

第一部分:第6自然段后删去了16个自然段——家人催格里高尔起床,态度温和、恳切、焦急;他吃力地起床;秘书主任上门催促,家人与他周旋;大家预感不妙,他们听不懂格里高尔的声音,妹妹去叫锁匠。

由于删去了这些内容,所以课文第7段中秘书主任的出现就很突兀,格里高尔暗自思忖“看我没用锁匠吧”也让人摸不着头脑。更重要的是学生无从了解家人在得知格里高尔变形前的态度是如此地温和、恳切,实在令人遗憾。

第二部分:第一自然段后删去了10个自然段——格里高尔生活习性尤其是饮食的异化;仆人辞职,父母、妹妹生活的变化。此外课文第5段后删去了两段——格里高尔视力减退,妹妹的态度有了变化。第7段中删去了母女俩在清理格里高尔房间时发生的争论,以及格里高尔希望能不搬走家具:他还想恢复人的生活。

卡夫卡花了大量的笔墨写格里高尔生活习性的变化,意在突出他的彻底异化。课文将这部分删了,学生所看到的就只有外形的变化,大大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由于这些删除,家人特别是妹妹的态度变化也让人觉得突然。

第三部分:第3段后删去了以下内容——父亲做银行杂役,家里辞退了使女,雇了个老妈子;格里高尔回忆他的“朋友”,可没有一个人来关心他;妹妹已无心照顾哥哥,老妈子骂格里高尔是“老屎蜣螂”;格里高尔的房间成了杂物间;家里住了三个房客,他们听妹妹弹琴时发现了格里高尔,要退房。

有了这些内容,第12段妹妹说“驱赶房客,显然想占领整幢寓所”才有依据,尤其是一家人想“弄走他”才水到渠成。

这样整段整段地删除,全然不顾作品的前后照应,情节发展的起伏变化,破坏了作品的艺术整体性,实在难以让人苟同。如考虑篇幅过长,可以将删除部分编入《读本》,或是加以概括缩写,为何如此简单从事呢?

二、《变形记》与《促织》的比较: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的碰撞。

两文都写了人与物之间不正常的关系,人异化成了非人。但二者在艺术表达方式上又有明显的差异。

1、从变形的趋向看,有偶然与必然的区别。格里高尔在现实生活中已是“非人”,他变成甲虫有一定的偶然性,他可以变成其他虫子,只要不成其为人;而成名之子只能变蟋蟀,惟其如此,才能使成名免去杖责之苦。

2、从表现手法看,蒲松龄重在构建完整的情节构和描绘具体的现实,层层推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卡夫卡则重在描写人物细腻真实的内心体验,尤其是格里高尔异化后的灾难感和孤寂感。

3、从叙述笔调看,蒲松龄在文中渗透了强烈的情感,催人泪下,充满了强烈的悲剧色彩;卡夫卡则以近乎冷漠的平静语调叙述一个凄惨又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他的不动声色、不加议论、不动感情给人一种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更令人警醒:当可怕变得平庸时,平庸就成了更加可怕的现实。由此激发人们思索人的生存现状以及改变这现状的问题。

4、从作者意识看,蒲松龄是无意中涉足了“异化”的问题,所以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只痛苦的、愤怒的、带着精神创伤的蟋蟀,而是一只机灵、驯服、善于讨好的蟋蟀。而卡夫卡则是有意识地以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的异化现象。

有人说,中国传统色彩浓厚的小说,总是在“无爱”的人间给你找到爱的存在。比如赶考的书生贫困潦倒时有多情的小姐出现,惨遭冤狱的人盼来了清官……《促织》中成名的得救也正好诠释了这个观点。而西方现代色彩浓厚的小说中,总是在“有爱”的人间给你揭示那“无爱”的真相,《变形记》、《我的叔叔于勒》便是如此。直到“五四”以后,中国文学在与西方文学碰撞之后才接受了西方文学的观点,中国现代文学长廊中才有了孔乙己、狂人、阿Q、祥林嫂等不朽的形象。

三、《变形记》与现实的比较:挖掘经典作品的当代内涵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人被异化的现象?我们怎样才能不被异化?

卡夫卡在作品中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手法表达对社会、对人的思考,在荒诞的背后是并不荒诞的情感表达,寄寓的恰是卡夫卡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痛切思索——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的压力下,渐渐丧失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不都在一天天异化吗?你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应付那没完没了的人际应酬,你逼迫着自己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你扭曲着自己去适应外在世界的游戏规则……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父子(母女)关系、朋友关系……也在一天天异化,面对强大的现实社会,我们怎样才能不被异化呢/

这一层的比较阅读的目的就在于“挖掘经典作品的当代内涵”(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赵宪章),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变形金刚》观后感

1200字 六年级 观后感

7月11号,寡人有幸也算在第一时间观赏了期盼已久的电影《变形金刚

应该说“变形金刚”是全球后男性的童年梦想,眼二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变形金刚》此次可谓王者归来。

毋庸置疑,即使《变》的剧情再滥,单靠人气,也一定是07年全球院线的重磅炸弹。引用黄健翔老师的风格可以说——变形金刚,变形金刚,变形金刚!!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不是一个人!派拉蒙、斯皮尔伯格、迈克尔.贝……这一刻灵魂附体!不要给蜘蛛侠和海盗任何机会

导演迈克尔贝这次依然没有让我失望——包括曾经最受质疑的《珍珠港》,很多所谓的影评人对此片的评价十分之低,但是我和老婆却是此片的忠实拥趸!老婆更是前后看过6遍!——似乎想起他就要想到“大场面”,96年的《勇闯夺命岛》,98年的《世界末日》,01年的《珍珠港》,05年的《逃出克隆岛》。而此次斯皮尔伯格大哥监制,再加上动画片《变》的底子,注定了电影《变》将会是一场视觉盛宴!

果然,电影刚开始几分钟便让观众“温故而知新”了一次,开场便是眩晕单挑卡塔尔基地——相信无论新老“变迷”都会被震撼,无论是经典的变形声音,还是炫目的变形细节,抑或是爆炸场面!然后随着剧情的发展一个个变形金刚登场了……大黄蜂,擎天柱,铁皮,爵士,救护车,红蜘蛛

至于声光效果和打斗场面什么的就不想在这多写了可以负责任的说——就单从特效上来说,《变》就绝对值得你花钱亲临电影院!

再简单说说剧情。

客观地说《变》的剧情还算值得称赞,火种的设计,让矛盾不再像动画片那么简单和幼稚。而没有单纯的刻画机器人之间的厮杀,更多加入了人的元素,包括战争中也突出了人的作用,窃以为这一方面让电影情节多元化,另一方面也能吸引更多的非“变迷

但《变》的剧情安排也存在个别败笔。

就说电影前半部分,“找眼镜”找了将近20分钟!足足占用了电影差不多七分之一的时间。而后面威震天挂掉的有太过唐突,与前面“找眼镜”的拖沓形成了鲜明对比——看完电影的观众大都表示除了留恋之外,更多是抱怨为什么结尾这么虎头蛇尾?

而前面说到的突出人的元素和作用可以算是《变》的一点创新,但又有些夸大的嫌疑——而且仔细观看剧情会发现那些浪费了大量笔墨的“电脑黑客”基本没什么作——除了最后发送摩尔电码。

导演似乎想着力突出人的精神和作用,这本意是好的,更是对的——但是他犯了两个致命错误,一他忘了绝大多数看《变》的观众主要是看“变”而不是来看人的——可以这么说没有了人《变》还是《变》,无非可能就是枯燥和单调一些,但没了“变”只剩下人,这个《变》就什么都不是了;二突出人的作用,那么人就应该确实有作用,比如电影中的军人们……那是确实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但用冗长拖沓、可有可无的细枝末节去表现男主人公及其家人的美式幽默多少有点浪费电影时间之嫌。这也为前面说的虎头蛇尾买下了伏笔——电影总不能扩到3个小时吧?既然“前面”长,那么“后面”就必然短!

总体来说,无论《变》有多少硬伤,都不失为一部好看的电影,一部能给人无限震撼、幻想以及回忆的电影——看片的过程中朋友和我说“一会你出去看自己的车肯定就像变形金刚。”走出影院,领着老婆看着自己的车,我说“咱们的车也许真的会变形

怀着堪比昨夜的激动心情,在这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堆,其实只想告诉朋友们——无论你是不是“变迷”,《变》都值得去影院一睹,为了儿时的梦,也为了现在的梦。

最后,让我用自己带有寓言性质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变形金刚,将注定成为07年的关键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叙事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