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200字以上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1200字以上 初一 读后感

在看到这本书的书名的时候,“追风筝的人”,我曾以为这是一本能让我轻松的书,毕竟风筝承载了我童年时太多的快乐和美好回忆,但是在结束阅读后,我的心情很沉重!它细腻的文字让我在阅读时并不只是一个旁观者,它让我因为阿米尔的怯懦而愤怒羞愧,它让我因为哈桑从男孩到男人不变的忠诚而感动。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我无法定义它是悲情还是温馨。文章主人公哈桑和阿米尔,他们是仆和主,是兄和弟,是低贱和高贵。

在那里,一个名为喀布尔的地方,一群孩子追着断了线的风筝,在大街小巷里追逐,哈桑却早已知道风筝会落在何处,阿米尔问哈桑他知道的原因,哈桑能肯定地回答他就是知道,还反问了阿米尔,“我什么时候骗过你?”阿米尔轻声说,“我怎么知道有没有骗过我。”哈桑对阿米尔绝对的忠诚,阿米尔给予哈桑的却只是怀疑。为此哈桑发誓,“为了你,我宁可啃烂泥。”阿米尔却还是不信,他进一步确定,“你真的会为我啃烂泥?”哈桑坚定的说,“我肯定!”然后又说,“但是你又怎么能忍心让我啃烂泥。”不谈论他身为仆的忠诚,仅仅是朋友之间,哈桑给予他的还有真诚,这不是因为阿米尔拥有的财富,仅仅因为两个孩子之间的友谊!

在阿米尔通过赢得斗风筝比赛得到父亲的认可时,哈桑承诺阿米尔一定会追到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总是说着这句话,这句让多少人感动的忠诚之言啊!哈桑的确是当地追风筝的高手,风筝追到了,但哈桑却被几个年龄大些的孩子侮辱,阿米尔躲在暗处亲眼目睹了一切,他却不曾挺身而出保护哈桑。到底是他的怯懦还是他身为主的身份在作祟?或者这只是人性的一部分?故事还在继续,阿米尔开始被羞愧和痛苦折磨,陷入了对自己自私、怯懦的自责中而不能自拔。为了逃避这样的情绪,他将莫须有的偷窃罪名强压在哈桑的身上,让父亲赶走他们,哈桑也毫无怨言地承认了偷窃行为黯然离开。对哈桑的背叛使阿米尔付出了人生中最惨痛的代价,二十六年的沉重的罪恶感、悔恨与痛苦一直折磨着他。这也暴露了人性的虚伪和脆弱。风筝在阿米尔的回忆反复出现,每次看到飞翔在高空的风筝,都会提醒他的友谊、成功、痛苦和失望以及他当初对哈桑的背叛。

以至于多少年后,阿米尔知道了哈桑与他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那时,哈桑早已因为守护喀布尔那所阿米尔的房子而死于塔利班残暴分子的枪下。哈桑离开了,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还在充满硝烟的喀布尔等待他去救赎。

阿米尔小时候因为战争不得已与父亲逃到了美国,他们在美国开始了新生活。阿米尔从小就爱写小说,但阿米尔的父亲并不支持他,认为这是他懦弱的表现。到了美国他还是没有放弃他一直追寻的梦想。在经历战争又到异乡奋斗的他们把美国当作一个埋葬往事的地方,但阿米尔却没埋葬梦想和当年与哈桑相处的点点滴滴。一个下午,阿米尔接到了来自父亲生前好友阿辛汗的电话,就是那时他得知了哈桑的身世与索拉博的存在。阿辛汗给他指了条明路:“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战胜了怯懦,冒着生命的危险,从被塔利班占领的喀布尔救回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在异国他乡,阿米尔和哈桑的儿子放风筝,他向索拉博赞扬哈桑,也承认了自己一直逃避的事实——哈桑的勇敢!在与另外一只风筝相斗取得胜利后,阿米尔承诺会为索拉博追回风筝,他说着当初哈桑对他的忠诚表白,“为你,千千万万遍!”

一个人拥有自己的灵魂和人性,同时它们筑成了自己的梦想,梦想引领成长!《追风筝的人》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哈桑梦想着母爱、友谊、自由;阿米尔梦想着父亲的认可、自己小说的成功、遗失的美好人性;阿米尔和哈桑的父亲梦想着事业、利益……不论你的梦想是否高尚,是否远大,即使是一次考试0。5分的进步,即使是一份独立完成的晚饭,更甚是一次成功的登山,请拥紧它们,向着阳光奔去,冲着未来跑去!不用怕,不用退,不后悔,不孤单!因为成长一路,梦想相伴!

思考着死去的人

1200字以上 三年级 写景

春秋的时候有一个很小的小国叫杞国,在那里诞生了一个对中国历史颇有一些影响的人。后来杞国被吞并了,唯一能让人再次联想到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么个国家的,就是当人们再次谈论起这个人的时候。

据民间流传这个杞国人叫西阖(正史上没有流传下他的真实姓名),他为人据周朝的列御寇先生的《列子》上说,他是一个“有点神经质的人”,因为他经常思考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话说这一天,西阖手拿蒲扇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个卖鸡卖蛋的老妇人。

老妇人边卖边吆喝:“上好的母鸡,每天必能产一蛋;上好的蛋,每蛋必能孵一鸡。”

他在一边瞧了半天,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他走到老妇人身边,必恭必敬地问道:“请问你家是鸡生的蛋呢,还是蛋生的鸡呢?”

老妇人很惊讶:“先生你不会连这都不知道吧?不论是我家还是别人家,所有的家都是一样的。鸡蛋都是母鸡所生的,母鸡也都是由鸡蛋孵出来的。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先生何来此问啊?”

西阖说:“我想知道的是先有的蛋生鸡呢,还是先有的鸡生的蛋呢?就好比车与辙,是先有的车才会在路上轧出车辙,而不是先有了现成的车道,车才在上边走。你明白了吗?”

老妇人若有所悟:“我明白了先生的意思了。我们家是先有的鸡窝!”老妇人斩钉截铁地说,“我老头子去年收割完了庄稼、服完了徭役在家闲着没事做,就去河边割了一些蒲草,编了几个鸡窝。我看鸡窝闲着也没有用,恰巧邻居家刚孵了小鸡,我就去买来了几只放进了鸡窝。这就有了鸡,然后鸡长大了就又生了蛋。”

西阖一看老妇人明显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就进一步解释说:“在下请教的不是你家的鸡和蛋,是想知道无论谁家的鸡和蛋出生的先后关系。”

老妇人终于明白了,她说:“先生的意思我是明白了,先有的哪一个我不清楚,但有一点我可以告诉先生知道:“所有我的母鸡都可以生蛋;所有我的蛋都可以孵出小鸡。先生要不要买呢?”

问题产生了但没有找到答案,西阖也没有心情买什么鸡和蛋,而是买了两条鱼回家。当晚上吃饭吃到鱼的时候,西阖发现鱼肚子里有胀鼓鼓的鱼仔,他撂下筷子有开始了新一轮的思考:“这到底是先有的仔呢,还是先有的鱼?”往后的几天里,西阖寝食难安,经过了几个不眠之夜的冥思苦想终于得出了结论:“是同时有的这些东西!”他的理由是:既然先有鸡和先有蛋都有道理,又都没有道理,而这两样东西又是现实中存在的,所以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这两样东西是同时出现的,并且是由一个伟大的人同时创造出来的。他的这一想法被后来的许多中外著名作家所借鉴。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说,世间事物都是由神创造的,包括女娲、夸父等在内的各种神仙都参与过造物。西方的经典名著《圣经》上也说,天地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并且上帝是分六天创造的,第七天还休息了一下。当然西阖并不知道他的想法后来影响了许多人。

攻克了这一难关之后,西阖的心情放松了许多。

话说夏去秋来,天气渐渐凉爽了下来。一日西阖正坐在庭院中的梨树下思考另外几个小问题,突然一阵风吹过,一只黄澄澄的大梨落在了他的脑袋上。只砸得他眼前金星乱舞,正当他大怒要一口吃掉这只梨时,他愣住了。

“噫?它本来好好地呆在树上,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掉下来呢?又是什么驱使它掉下来呢?”

西阖坐在树下直瞅了它一个下午,仍然没有理出什么头绪。他——西阖本着对思考对科学认真负责的态度,决定将这次分外棘手的思考进行到底。他非常清楚,这是他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头疼的课题,为了激发自己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永争第一的思考热情,发挥自己思考在人类进化史上的积极作用,他决定再一次提高认识,明确本职工作的先进性和积极意义,把为促进全人类文明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树立优良的个人形象,根据形势和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将个人思考与社会前进的步伐紧密结合,利用社会个体的积极作用,最终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有了这样的想法以后,西阖开始废寝忘食加紧思考,提高效率抢时间抢任务,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大的任务。

当夜,他把铺盖卷放到了梨树下,他太需要夜风给他带来清醒的头脑了,也太需要现场给他创造身临其境的思考环境了。就在他将要若有所悟的时候,他的注意力被天上渐渐出现的星星吸引过去了。他“嚯”地坐了起来,

“这下可麻烦了!原来我为什么没有注意到呢?既然梨能随时从树上掉下来,谁有能保证星星不会随时从天上掉下来呢?还有月亮,那么高砸下来,万一砸中头就不是头破血流的问题了,岂不是要翘辫子了?梨树会倒,结在树上的果子自然会掉,万一结满星星的天空也像树一样倒掉砸向地面,人类不就面临灭顶之灾了吗?人连梨树上的梨掉下来都阻止不了,又怎么能阻止星星从天上掉下来呢?”

想到这里,他用最快的速度卷起铺盖卷回到了家中,他先是躺在床上,觉得不保险又躺在了床底下,当然还是觉得不保险:

“梨从树上掉下来,星星也会从天上掉下来;梨往地上掉不往天上掉,星星也往地上掉不往天上掉;梨会砸到头,星星也会砸到头;梨很硬,星星也很硬;梨是黄的,星星是亮的;梨很脆,星星也很脆;人吃梨,猩猩吃香蕉;猩猩不会爬树,星星会从梨树上掉下来。。。”

就这样西阖的大脑开始变得越来越混乱,终于一个伟大的思考者倒下了。他在影响到人类生存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没有退缩没有让步,而是知难而上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样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继续在科学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在他的身后,有着众多的追随者在忙碌着去完成他的遗志。如中国古代的张衡、郭守敬、沈括等人,外国的赫歇尔、伽利略、哥白尼等人,都高昂着高贵的头颅,飞转着大脑里先人留下的智慧,让苍穹上闪耀的光辉一一印在深邃的双眸,探索着人类几千年来所不了解的谜团,使科学凌驾在联想的翅尖上,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从此,生命的长河中滚滚淌过的不再是单纯的存在,更浓郁更香醇的的思想结晶被沉淀下来。当思考者的灵魂化为流星从我们的头顶飞过时,我们看到了它在那融化的瞬间发出了一生中最耀眼的一次光芒,留给了世界最后一次惊心动魄,我们突然明白:原来它并不是在追求短暂的美丽,而是要割破黑暗、划开长空……

在同样一个秋日的午后,一个金发碧眼的英国人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一阵风吹过,一只熟透的苹果砸在了他的头上。他飞快的大脑第一时间想到了当年的西阖,在短暂的缅怀了一下西阖之后,他开始了新一轮的思考。终于,他攻克了曾经无数代人无法攻克的难题,他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万有引力说”。这个站在西阖肩膀上的人就是——NEWTON(牛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读后感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