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回母校500字

二十年后回母校

5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年的一个夏日,我应邀去参加一个环保讨论会议。开会的城市,正好是我的故乡。会后,我决定去母校看看有什么变化。

走到门口,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映入我的眼帘。我走到以前的教室里,立刻令我大吃了一惊。教室变大了,足可坐下200人。教室变干净了,地板换成砖板了。教室更漂亮了。整齐的课桌、平整的黑板,上面没有一丝的凹洞。

走出教室,我自言自语道:“这么多学生,老师能教得来吗?”“我们就能!”一阵机器声响在我的耳边。身一看,一位机器人果真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仔细的打量着它的身体:圆圆的脑袋似乎能装得下无限的知识,椭圆形的身体连接着四肢,还有不但灵活而且又可以旋180°的四肢。真的是令我大吃一惊!

走完教室,我们来到了走廊。走廊边上摆满了一盆盆鲜花,一阵风吹来,香味扑鼻而来。味道香极了!

顺着走廊,我们又来到了图书馆。走到图书馆才发现,这里也变样了。变大了,像一个大大的书城。来到这儿看书的人,将会完全浸在书与知识的海洋中。当然,在这里还能免费提供水和桌椅。“可这么多书,整理起来不就很麻烦?”我疑惑地问道。机器人解释道:“其实一点都不麻烦。我们这采取序号的编排方式,在电脑系统里有自动整理功能。可以分类选书,也可以在选书机上输入书名来取书。”我这才恍然大悟。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母校。在回去的路上,我想:母校的新貌,不就是我们的祖国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吗?

二十年后春暖花开

500字 高三 写景

1989年3月26日的凌晨,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外卧轨身亡,这一事件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化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有人认为,当现代工业社会最有力的象征----火车碾轧诗人的肉体,实质是功力主义摧毁了理想主义。也有人说诗人海子的离世,更标志着那个有关于诗歌的纯真年代的结束。从此,世上便没有了伟大的诗人,只有一群无病呻吟的诗歌作者。

今年是海子逝世的第20个年头,清明节前后,在海内外人士都追忆着昔日的歌星张国荣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想起了这位落寞孤寂的诗人。诗人海子的诗歌曾影响了一代青年人,海子卧轨自杀事件,也在几年间成为了文学界最为震惊,且对死因争论不休的一件事情。二十年前,也是这样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诗人海子走向了山海关外的铁轨上,匆匆的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有的人为他悲叹,有的人对他猜议,也有的人吟诵着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幸福乐观的生活着。

生如夏花之绚烂,殉于秋叶之静美。

我能想到,在1989年3月的那个夜晚。诗人拿着一张单程的火车票,悄无声息的来到了山海关外的铁轨上。他欣然毅然的躺在了铁轨上,安静的呼吸,感受着春风与草腥味的惬意。很多人都说诗人海子死于孤独、抑郁、怀才不遇,爱情未果。我却认为海子只是以一种另他人认为的极端方式,去了另一个他所一直向往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会有纯净的浪漫与诗意,淡淡的稻香与春风,诗人们所敬畏的诗歌的王冠。诗人海子涅盘于理想之中,他用自己的生命写完了人生中最后的一首诗歌,而真正的诗魂正如血管里沸腾的血液,等待着迸发咆哮的那一刻。

正如朱大可先生在其《先知之门》的文章中所言,海子的死意味着,他将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海子在自杀中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与死亡绝唱。从15岁离开家乡怀宁县的査海生,到北大校园里的诗人海子。从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的工作者,到山海关外的一缕青烟。诗人以其流于后世的芬芳诗篇,征服了读者,征服了不屈服于现实的生命,征服了有些人一生也看不透的黑色乌云。海子的诗歌总是那样强烈的浪漫精神,集中交现在诗人自我理想的极度张扬,以及对于庸常生存现实的深刻摒弃与蔑视。

曾经有一种说法认为海子是诗歌与理想的化身。我却认为海子其人与其诗,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精神实质。诗人海子或许可以理解为是中国的梵高,注定要做一个浴火重生的理想主义者。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就该直面惨淡的人生,笑看一切冷漠的白眼,还有一条不屈服于任何势力的血红色的生命。

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当今的社会里。从明天起,未必能做一个幸福的人。或许山海关外,诗人的血与白骨早已化作寒冷的北风,活着枯黄的野草。但我相信理想本身不灭,生命便真正的永存在这个世界上。其实诗人一直都活着,他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他在用自己瘦弱的身躯,阻挡着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麻痹着我们纯净诗意般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记叙文
5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