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美750字

中秋之美

750字 六年级

染半身金灿,许袅袅秋风,不醉美酒香甜,但醉秋月美景,但醉传统佳节,但醉回忆中秋。

一抹从秋树泛滥出来的橘黄,在碧落边际肆无忌惮地渲染,模糊了天地边界,点亮了孩童的欢喜。我和弟弟一边催促着厨房里的大人们快马加鞭,一边用小手抚摸着怀中的灯笼,打灯笼的迫切似乎与沙沙作响的竹叶声交织。我要不是因为无厨艺傍身,否则恨不得踏碎一地着急迫切,去大展身手。直到妈妈温柔似水的呼唤我们吃饭,我才暂时搁置住我激动翻滚的内心啊。

不知不觉,伴随着香甜之味,由最初的开放直到浅浅余香残留。夜色渐显,品尝佳肴后的我和弟弟点起灯笼,迎着那一抹的皎洁,披一身氤氲如梦的月华,与小伙伴们一起玩灯笼去了。

夜空中,万千片浮云聚集在东边的绵延之山,沾染一层明亮的月色。夜空下,手提灯笼嬉戏的孩子们你追我赶,灯笼里的亮光透过那片薄纸,散发着一圈微红的光,像仙女无意间撒落的粉菊花,与无边的月色交织着,照耀在我们每个孩子的脸颊上。我心下暗想:千百年前的孩子们过中秋是否也和我们一样在花前月下提灯笼奔跑呢?

玩够了,玩累了,鼻尖沁出淡淡的水雾,聚集着月光的闪耀。手提灯笼,踏入院子,回家参与从古至今不可缺少的赏月良辰。

坐在流淌着月色的椅子上,感受着由远飘来的淡淡桂花,左手古铜色的月饼泛着一层淡淡的香油,咀嚼着,浓香刺激着每一个味蕾,这种香气似在唇齿之间,又似在遥远的古代,系起古今的美味。右手如红宝石般的石榴晶莹剔透,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品尝着,清甜在口腔中散开,正好中和了月饼的油腻,好不悠然闲适。

月色照射在姐姐微微摇曳的白纱裙上,如梦境般。我望着月亮失了神,像是走入了嫦娥姐姐编织的梦境。皎洁的月光驻留在光滑的杯盏,停歇在余温的茶水中,醉人心扉。千百年前的月亮是否也如此得动人心魂呢?

夜色已深,月亮高挂夜空,美了数亿年的世界,美了几千年的人心。

我心中的汉服

900字 六年级

汉服是一种民族服饰,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国素来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

小时候,看见电视剧里头戴凤冠,身穿霞帔的王昭君携着琵琶,罗裳轻盈,笑靥明丽,一身如烈火般的汉服占据了我的视线。电视剧里的王昭君头插一根镂空的金簪,点缀着点点珠饰垂下,手腕带着绯红的珠链;我看见王熙凤头上带着金丝八宝攒珠髻,身上穿着缕金穿花大红炮,我被这种服饰深深吸引了。但是,当时年少,并不知原来那就是汉服。

上了初中,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汉服,那是一套白绿色的襦裙。当我穿上的时候,仿佛自己穿越到了那万千繁华的唐朝:车水马龙的长安街,一群穿着汉服的唐朝人士,少女们头上带着晶莹剔透的簪子,腰上带着高雅脱俗的禁步,有说有笑地在长安街上走着,就像诗人杜甫写的《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终于,我鼓起勇气穿着汉服和妈妈一起出门,妈妈欣喜万分。艳阳高照,我和妈妈并肩走在花园里,收到了不少不解与不屑的眼神,甚至耳边还有一些人窃窃私语,我似乎成了人群中的异类。这时,我难过,伤心,甚至有点难堪。

这时,迎面走来一个小女孩,她眨巴着亮晶晶的双眼对她妈妈说道:“姐姐的那套衣服好美呀,我也想要。”那位阿姨也跟我搭话并向我打听这件衣服。我一一进行详细地介绍,现如今也有不少汉元素的服装,更显日常的服饰。就这样我们有说有笑地结伴玩了一天。

随着兴趣的加深,我对汉服的了解愈发深入。汉服主要分为:裙裾,襦裙,袄裙等,它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以飘逸洒脱之感。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襦裙制。而汉服最典型的为深衣,孔子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

汉服是一首绝美的诗。汉的大气,晋的飘逸,唐的开放,宋的端庄都谱写着华夏五千年来的历史文化。而现在,汉服男儿的潇洒俊朗,汉服女儿的巧笑盼兮,难道都只能去历史书中寻找了吗?

汉服蕴藏着如此多的历史文化结晶,可为汉服复兴而努力的人只有少数的同胞,甚至在他们宣传汉服时,还遭到了无数的冷眼,这怎能不让人感到心痛呢?

我不愿为此痛断肝肠,不愿祖先的智慧无人叹赏,更不愿我华夏衣冠就此消失,我希望我们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