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1200字

真理

1200字 初二 议论文

我曾在杂志上看见过这样一个故事:最先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并非阿拉伯人,而是印度人。刚开始,只不过是印度的地方数字,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流传到阿拉伯。阿拉伯人发现这种数字十分实用,就把它推广到世界。人们都以为这种数字源于阿拉伯,就取名“阿拉伯数字”。过了一阵时间,一个印度学者发现这个问题,他主张把“阿拉伯数字”改为“印度数字”。但人们早已习惯,毋庸置疑的“真理”只能眼睁睁地被埋没。

百闻不如一见,今天我有幸目睹、体验一回真理与习惯的战争。

矛盾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老师介绍一种以扑克牌为原料加工而成的训练计算的方法。用法很简单:保留1-10之间的牌,(1为A,共40张,点数和为220)然后从中抽两张牌,不看那两张牌,通过计算剩下得点数和,(一次最多看2张)求那两张牌的点数。

虽然老师告诫我们,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但是一张张老老实实地算,我可没那个耐心。我觉得这不叫投机取巧,应是出奇制胜,要知道想赢别人就不能和别人走一条路。绞尽脑汁,抓破脑袋,费尽心机,苦思冥想未必太有勇无谋吧,换句话说,如果老实算,顶多个计算高手,但如果找到简算方法,就成为数学家,在这个现代社会,电脑完全可以取代计算高手,因此我觉得思维方法更尤为重要。

蓄势

经过一番思考,看似无懈可击的规则,总算被我挖到漏洞。我自诩此为“20循环计算法”。听着似有些邪乎,方法却再简单不过。在连加时,当加和超过20,就直接记为超出部分重新算,最后结果用20减,便是抽出牌点数的和。虽然的确有简算作用,但多出一步转换,为了试验猜想能否成功,是否为纸上谈兵,我以邹宏鑫为对象测试了一下。

首交锋

“开始!”我点手表计时按钮,同时喊道。第一项是测试普通计算法,只见邹宏鑫一手紧握扑克,一手老练地飞牌,眼睛把每一张牌一扫而过,嘴里不知默念着什么。时不时的仰仰头,(估计是脖子酸了吧)转转眼珠,有模有样的。他手中的扑克牌,像一个个伞兵,腾空而降,越变越少,所剩无几,直至空白。“算出来!”他兴奋的说。我说多少,他应答,xx,对了,一看时间,41秒!

第二轮总算该“20循环计算法”闪亮登场。“开始”满怀着期待我按下按下按钮。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明显困难的许多,邹宏鑫的速度极不稳定,走走停停,扑克牌像是枯枝烂叶,死赖在枝上不落。可恶啊,一旁的我只能干着急,我多么希望他能突然爆发,为测试画上圆满的句号。四周的空气似乎凝固了,不乏透露出紧张的气氛。不知过了多久,邹宏鑫才精疲力竭地说:“好了!是xx。”也对,一看表,49秒!大不如前。

间隙

辛辛苦苦的研究成果功亏一篑,实在心有不甘,我依然坚信真理是不可战胜的,于是,第二版本“10进制半数计算法”问世。这个相比“20循环计算法”更为复杂。就是将看到双数除以2,2张单数就加起来除以2,以10为标准,在连加时,当加和超过10,就直接记为超出部分重新算,最后结果用10减,得数乘以2,便是抽出牌点数的和。

这次,我决定亲自上阵,弄个明白。

次交锋

首轮,普通计算法,对了,1分02秒。

第二次,我心中默念开始,便按下计时。虽然是我自己创造的,再熟悉不过,但总觉得算着很别扭。不是一会忘了除2,就是忘了减10,算得越多,头越大,苦不言堪。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是急也不能生智。天昏地暗,全都是数字,我根本无法改变习惯,哪怕是所向披靡的真理,面对习惯也只有俯首称臣。终于数完了,松了口气,一看时间1分50秒,连对错都已不用看了。

总结:习惯是最难改的,连真理都无能为力!因此,每一个习惯的好坏都将影响至一生!

真理的革命

1000字 初二 议论文

《母亲》是我极为欣赏和喜欢的一部作品。它描写了前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真理,为平等,为自由,为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的故事场面。

巴威尔·符拉索夫是工人区中钳工的儿子。他偷偷地学习——因为这是工人所不能拥有的权利。一些工人的子女和他一起读书、讨论问题、办报、散发传单,干起革命事业。母亲起先担忧自己的儿子,慢慢的,她喜欢并钦佩这些年轻的革命者们,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参加了革命工作。随着革命事业的不断壮大,沙皇反动政府开始迫害革命者。但以巴威尔为首的组织却冒着生命危险宣传革命思想。工农运动越来越浩大,群众的反响越来越强烈,母亲的思想觉悟也越来越高,她将整个心灵献给了属于人民自己的革命事业。

《母亲》是一部思想上的革命作品。它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为自身利益而奋斗。小说中,巴威尔这一群青年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壮丽的革命事业。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为无数平民的利益到处奔走,演说、散发传单,用宣传去唤醒人民,使人民从以沙皇反动政府为主的压迫大众的机构中解脱出来。他们追求真理、热爱和平,所以他们要奋斗,要用行动去打倒一切不平等的现象,去扞卫群众的利益,去创造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实现无产阶级的和平梦想。他们崇高的理想和真诚的呼吁使无知的工农阶级觉醒,他们伟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染了身边的人。母亲正是从一个柔弱、温顺、忧郁的传统工人区妇女变成了一个有着深刻见地、满腔热情、勇敢无畏的新时代革命工作者。她不辞辛劳地长途跋涉送报纸、传单,不顾警察的残酷毒打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她和青年们一起带头示威游行,高高举起代表理性、真理、自由的旗帜,向世界宣告着革命者强有力的信仰;她忍受着儿子被捕、骨肉离别的痛苦,在一个个革命者接连入狱后仍坚持着实现自己的宿愿……当法庭审理这些革命者时,年轻人振奋人心的微笑显示着革命事业的光荣与革命工作者的顽强,他们慷慨激昂的演说宣示着坚定的信念:“……你们使人们无法生活,毁灭他们;社会主义却要把遭到你们摧残的世界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伟大整体,而且这一点——一定要实现!”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正义的光辉。

这部小说使人热血沸腾,令人强烈地感受到可敬的革命者们的勇敢不屈、正气凛然,由衷地赞叹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钦佩他们对伟大事业的献身精神。特别是母亲这个人物的思想变,由胆小、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热爱生活、传播真理的革命先驱。这壮丽、激昂的革命故事震撼着我,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谛。

从文学技巧的角度看,《母亲》以一个母亲的改变为脉络描写振奋人心的革命。这使得小说更贴近读者,使读者感受更真实,更深刻。这一做法有着相当大的效果,它使小说情节更紧凑、引人入胜,并使革命显得更人性化。

记得小说的最后一幕。母亲在人群中呼喊着散发传单,向人们演说。宪兵扑上去毒打母亲。不屈的母亲高呼:

“复活的灵魂——是杀不死的!”

“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议论文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