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历史,我们是幸福的1000字

回望历史,我们是幸福的

1000字 六年级 散文

因为我还没有出生,爷爷奶奶就死了。所以我爸还在十一、二岁时,就不像其他家庭一样由父母来干的。承担家庭大多数的农活,我爸承担了家庭里三分之一的农活。

因为我没有爷爷奶奶,也没有外婆,所以我只能从外公口中得到那仅有的关于他所知道最早的从抗日战争开始故事。

听着外公那带着愤怒的语气,我可想而知当时的日本有多阴险毒辣。听他怒气冲冲地说日本人的阴险,他以南京大屠杀为例,告诉我那些惨不忍睹的景象。一个刚出生才几个月的婴儿,就直接被抛在空中,然后用刀刺去,活生生的婴儿就这样被杀死。当时南京屠杀是一片血肉模糊。他告诉我,日本没有打到我们的村庄,因为我们的村庄是山区,他们只打到了我们那个县城。

到后来,外公还提起了新中国成立,听着外公那种敬佩的语气,当时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极为严重。外公一直在说毛主席有多伟大,有多好。外公提起了土改,说土改好了很多。外公说他以前家都是贫农,自己没地,要帮地主干活。租地主的地,还要交两、三担谷给地主。因为家里的人又比较多,谷又比较少,所以连那些谷皮都混在饭里,一锅饭,几乎大部分都是番薯和谷皮。谁的饭里有那么几粒米,都会高兴很久。但土改以后,家庭的温饱有了很大改善。后来外公和我说了很多,一些合作社,也使生活过得好了些。后来外公说到公社化时,听到语气有一丝悲凉和一丝愤怒。他说一些搞得好的,就能够温饱。一些不好的,最后就只能挨饿。在公社里,有些人好吃懒做,只吃不干活。

在说到毛主席的同时,外公也说起蒋介石,说以前打日本,蒋介石不打,而是毛主席来带领打日本的。我也明白,外公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很严重。讲起文革,外公更是把毛主席说得龙飞凤舞,他没有说毛主席的错误,而一味地说江青和林彪,说毛主席死后,江青想做女主席,也讲起了刘少奇被软禁而死。说起了文革的动乱。

后来,我们讲到了邓小平时代。外公说,邓小平改革开放后,每家每户都分到了土地。虽然外公不知道这个叫什么,但我知道应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吧。外公说我们当时要缴税,毕竟土地是国家分给每家每户的。现在说不用了,讲到这,外公欣喜若狂,说现在政府对他们很好,老人每个月还可以领到55元。

我又问爸爸:“当时土地分到每家每户是在1978年吧?”爸爸说:“不,我们是在1982年才分到的。”我疑惑不解,爸爸看透了我的心思,说当时我们那边在山区,改革比较慢。爸爸还说改革之前,那些谷皮现在是用来喂鸡的。当时却是作为粮食,生活很艰苦。爸爸说,当时我们家一直都是贫农,分土地,虽然分得差不多,但却比以前好多了。但每天都要辛苦地干活,因为我爸毕竟没有爸妈,家庭承担要重些。

听了那么多,对比现在我们的生活,我们真的很幸福。我们拥有在以前那些年代的人所梦寐以求的东西。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打造以后更美好的生活!

回望女子的命运

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桐花开的时候,总是赶上凄冷的春寒;而到收拾桐子的季节,天又该冻得人瑟缩了。美丽的桐花开得热烈,谢得壮观,却无人在意,更无人赞叹。这就该是桐花的命运吗?

当作者在那个山区“劳动改造”的时候,他第一次看到了那美丽缤纷的桐花,他也目睹了那儿像桐花一样美丽而苦难的女子。莲莲和翠翠是两姐妹,她们善良、勤劳,有着芳菲桐花的美丽,更有着寂寞桐花的顽强。然而,命运偏偏如此安排;翠翠在县里就读几天就被迫辍学了,一个有着青春妙龄的女孩美丽的梦也破灭了。姐姐莲莲被嫁给了一个好吃懒做的男人,每天都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常常还未坐稳板凳就被游手好闲的丈夫支使着去做家务。苦难的生活使得不到30岁的她就像一个老太婆,在一个倒春寒的桐花时节死开非命。而可怜的翠翠迟早会像姐姐一样被摧残——多么短暂的青春,就在繁琐的劳动中慢慢消逝;多么美丽的姑娘,就在苦难中像桐花一样匆匆凋谢。

读完《桐花时节》,不禁同情,不禁悲怜,不禁深深长叹;桐花明洁灿烂,可无人欣赏,无人关心。桐花,女子,有着多么可怜可叹的相同命运!花随水去,一去不返;青春短暂,红颜易逝。

遥远的历史长河,滚滚的世俗红尘,女子终究逃脱不了承载困厄艰苦,血泪斑斑的命运,逃脱不了命运捉弄,逃脱不了苦痛交加的折磨——

当撒旦诱惑夏娃吃了乐园树上的禁果后,上帝就大发雷霆。太不仁慈了!他首先宪判的就是:夏娃会有做女人的痛苦!多狠的宣判!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妇女沦为男子的附庸,地位一落千丈,不再受尊重,不再能自主自为。她们的命运真正像一只摇曳不定的小船,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子更拿不到、抓不稳自己的命运,没有幸福,没有自由,无能为力的任自己的一生溢满了悲伤与痛苦。

拿女子最重要的婚姻来说,无论哪个女子,都要早早的嫁出去。像《桐花时节》中所述一样;捡一个男人出嫁。捡,而不是拣,连挑选也不用的。出身再好,再坚强的女子也不改对“父母之命”的婚姻摇头拒绝。嫁出去,要遵守“夫为妻纲”的礼教,要绝对顺从丈夫的统治,俯首贴耳,长长久久田间地头,家里家外的操劳,生儿育女,服侍家人,柔弱的生命无奈的承受着森严的封建道德的束缚。任劳任怨,安分守己的过着日子。痛心的是,即使如此,还是极易被丈夫遗弃,被公婆遣归。

很久以来,女子在感情上更难有幸福可言。再美丽再柔顺的女子民不能阻止丈夫三妻四妾,付出再多真情的女子稍不留神,也会被感情欺骗。譬如《卫风氓》女主人公。婚前,丈夫信誓旦旦的追求她,婚后,尽管她“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然而还是不可避免的遭到冷落、虐待直至遗弃。“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难道女主人公不够年轻、不够动人吗?还是男子的心愿已满足、目的已达到就移情别恋?女主人公坐下来静静的想着,独自伤心。当被那张肯定年轻过的脸上,一串串晶莹的泪珠跌落下来——这寥落的桐花,这可怜的女子!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样一个多才多艺、文雅聪慧的女子,又与丈夫恩恩爱爱,只是因为婆婆看不顺眼,就被扣上“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帽子,无辜被遣回娘家。回娘家后,家人埋怨,旁人嘲笑。哥哥逼她再嫁,她只得违心答应。她内心多么痛苦、多么悲伤,但无以诉说。婆婆对她不公,命运也对她不公。泪落薄面的她只好“举身赴清池”——兰芝的嫁与不嫁,嫁给谁都由不得自己决定。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女子,能有幸福的婚姻吗?

还是唐婉呢?与陆游伉俪情深,但“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悉绪,几所离索”,只能在“瞒瞒瞒”的复杂心绪中郁郁而终。

美丽善良的女子,奉献了自己,掏出了自己的心,给别人温暖,给别人真情,而得到了什么?是不被理解,不能诉说的痛苦,还是那付出得不到回报,命运多舛的悲哀?

我不禁想起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丈夫死了,她竟要被卖到山里,以换取钱财给小叔子做彩礼。再嫁之后的丈夫死了,青春已逝的她就被无情的夫家扫地出门。而可怜的她,竟然要用劳累一年的工钱捐门槛,以免到了阴间还是遭受被锯成两半的痛苦。女人啊,你的命运就是那任人唛踏的门槛吗?

有人说,女子都是风中的芦苇,身子是芦苇,而命运如风。忘不了,那悄无声息的桐花,随女儿河的水漂流而去;忘不了,莲莲死时的那张脸,那不闭的眼睛,还有那眼角的一粒泪珠。她仍在望着这个世界,她很想再活下去,并不甘心这么早就离开,但这个世间又给了她什么呢?白色的桐花,纷纷飘落。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飘飘洒,漫天飞舞。一瓣瓣雪白的桐花好像在幽幽的哭泣。为自己,还是为风中的女子?

桐花啊,你为谁哭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散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