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泰山1200字以上

烟雨泰山

1200字以上 高一 写景

黄昏的山城被丝帛般的雨丝萦绕着,两个旅人来到泰山下,这似乎并不是一个适宜旅游的日子,但是一团传递着和平与团结的火焰带他们来到这里,让百里之外的他们,与烟雨朦胧中的泰山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细雨丝丝,打湿了旅人的衣帽,却怎么也打不湿那颗火热的心。路的尽头是被雾气缠绕着翠翠的绿,一山的苍翠。我们像是闯进了一片绿色的海洋,风划过,波浪起伏,浪花向我们招手示意。这便是泰山。烟雨中的泰山不象烈日下那样的雄壮,倒也显得十分的可爱。

脚下的路便是天梯,顺着他,可以直冲九霄,漫步云端。正当我们摩拳擦掌成为万古豪杰时,电话突然响了,是妈妈,“明天有大到暴雨,山路滑,望速归”。这是来自家乡的母亲对游子的牵挂,母爱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令游子心里充满温暖。但是,既然来到山下,又岂能忍心半途而归?对于两个风华正茂的少年来说,这点风雨算的了什么?

我们两个成了朝拜者,怀着敬畏的心,向神圣走去,开始了心中的梦。

过了红门,山外的一切平泛的景象突然不见了,涌现出无数奇丽的山石和苍劲的古树,这红门仿佛是一道屏风,把世俗与聒噪拒之门外,而又不舍得把里面的宁静匀出一点,让外面长久的枯燥着,而独自享受丰美与奢华,而这丛丛簇簇的林木包容了我们身上尘世的喧嚣。林木融进了我们心里,我们的心也融进了树林。这时,自己便不是自己了,而成了一株草,消融在潇洒的绿中。

山路越走越长,宁静也越走越纯。心中不由赞叹山路修的巧妙。一级级被历史磨滑的石阶,已经熔化成为自然景物,悄悄地指向绝佳的风景。是无数远去的脚,是一代代像我们一样朝拜者的虔诚,把路基踩踏地那么殷实,让弯曲挥洒地那么自如。不知从哪儿蹦出一涧小溪,在岩石上欢快地溅,潺潺地流水声,洗去了我们的乏意,升华了我们的心灵。山,更加空灵,幽静。雨珠从树叶上滚落下来,把绿洒了一地。

天慢慢黑下来,雨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停下来。天空还在绸缪,我抬头仰望,沧桑的绿中圈出一团灰蓝,这蓝不怎么好看,阴森森的面孔,看来暴雨的洗礼在所难免了。这时,李白从历史的天空走来,一步一摇。手里擎着金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歌毕,邀我同饮。酒对于李白,就是一双翅膀,让他有了超常的力量。因此,李白酒里有了另一种精神,就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从李白口里吐出的烈火足以熔化天上那团阴云。李白的酒透着历史的醇厚和激情的火焰。一杯饮下,酣畅淋漓,仿佛超脱了自我,穿越了博大的宇宙,穿越了厚重的历史,来到了梦幻般的大唐。李白大笑,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拂袖而去。我一个踉跄倒在地上,我醉了。

李白登山,登的是一种潇洒,一腔豪情,一种豁达。而我们又有什么顾虑,又有什么资格去担心明天?

雨又开始下了,夜色也越来越浓。本来雨天爬山的人就少,再加之天一黑,就更加人迹难觅了。空荡荡的山中只剩了我!

们两个,今夜泰山只属于我们两个!本来一夜不眠冲到山顶,可山路滑,我们只能在中天门歇了下来。

上天似乎被我们的真诚和执着感动了,早晨起来,天居然放晴了。从宾馆里出来,我们就被吓呆了。延绵起伏的山峰被虚无缥缈的云烟萦绕着,若即若离,若隐若现,仿佛童话中的仙山。那云烟也非常有趣。有时云起时只是极少极少,转眼之间便充塞天地;有时数个山峰同时云出,气势甚大,但到了峰顶却自行消散;有的庞然大块飘浮天际,别无所继;有的纤细连绵,络绎不绝。这云的形状,性情没有一次相同的。这就是天地自然的文章,也是极妙极工的文章。

一路走来,见的最多的就是树,踩的最多的就是石阶,看的最多的是文人石刻,参观最多的便是寺庙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而神仙来到泰山却不舍得离开了。萦萦绕的缥缈,和沁人心脾的谧静,使任何接触它的有了灵气。千百年来,人们对神的敬畏和信仰,化成了一种人文艺术和信念。如果靠着这种信念取的成功那是荒唐的,但是它会增强我们的勇气和信心。毕竟少了这些,中华民族会少了许多传奇的历史。这是千百年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我不信神,我只相信自己的努力,所有都是努力得来的。但是我也相信“心诚则灵”,只要诚新诚意,一切都是美好的。

历经了十八盘陡峭的山阶和穿过天街猎猎北风,我们终于找到了蜿蜒山路的尽头——玉皇顶。旁边有一座石碑,上面刻着七个斗大的字“登泰山而小天下”这大概便是两千年前孔子登山的地方吧。孔子登临泰山,抒怀畅志,开阔胸襟。“登泰山而小天下”成为万代文人名士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沿袭成为积淀深厚的文化心理,蔓延成为流传已久的文化风气,演变成为传统文化一大景观。烟雾迷蒙中,我看到孔子临着泱泱大风振臂高呼:“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云烟遮盖了每一个角落,眼前只有白茫茫,但不是空白。因为云雾下面还有层层叠叠的山峰,翠翠的绿,甚至有滚滚东进的黄河。伸手触摸天上的云,顿时自己也蒸发成一团雾,弥散在天地间,找不到一点造句的空间。

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远行,虽然不是天涯海角,但也经历了许多。有抉择,有困惑,有风雨,也有欢乐。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刻下一座路标。路还长,有云,也有雨。但,还要走!

烟雨洗楼台,山水净尘心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文/笑红尘

窗外还氤氲着小雨,时断时续,恍若留恋凡尘的仙子,职责已尽却不舍离去,亦走亦停。放下手中的诗卷,抬眸,欲作别那将消的雨,不料却她被偷走了心事,一同带进了云里。原来,雨后的天空是这般的隽美,仿佛灵魂都在空灵飘逸的云间徜徉。

这就是自然的魅力吧,她总能够将凡俗的尘埃轻易涤去,并敞开怀抱,接纳你我漂泊的心。此刻的我,仿佛真的忘记了自己身处何地,忘记了锦瑟流年,忘记了将行的路。不知静默了多久,终于被现实拉回,是啊,浮世的尘埃易除,心上的积土难消,自己毕竟是食人间烟火的凡人,终究要从醉梦中醒来。

不禁想起往昔读到的诗句:“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想必诗人对自然亦是有着浓浓的眷恋吧?不然又怎会任凭天气的变化,也要深入黄山与云烟共舞?

常听闻:“黄山归来不看山,洞庭归来不看水”,虽没有真正的目睹过其风采,但心中早已映上了它们的影子,一如那久违的情人,时常在梦中萦回。

可以想象,步入这钟灵毓秀的黄山,诗人瞬间便被眼前的空蒙山色所折服,如同自在的雀鸟般,漫游于轻灵,甚至流动的血液也随之融入了青山绿水,汇成了碧色。所以才会留下如此词显意深,语尽情遥,耐人寻味的诗句。

在他的笔下,恍若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皆有了灵性,那青翠欲滴的新枝,那迎风招展的山花,那林荫中百鸟的鸣唱,那奔流不息的淙淙流水,那一泉一石,那一草一木,无不引人入胜,光彩焕发。隐匿其中,只觉自己就是一只虫蚁,一粒水滴,在煦暖的阳光中沐浴身心,尘世间所有的伤害、烦恼都变得微不足道。

很多人被俗世纷繁的世相所困,为了渴求内心的安宁,喜欢背上行囊,将自己遣送到深山老林,仿佛越是偏远,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就越令人向往。其实,“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自然所给与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

“莫为轻阴便拟归”,客人来到山中,喜晴恶雨,也是人之常情。虽说雨天也具有一种别样的柔和诗意与朦胧的耽美。然而雨水终会打湿衣襟,沾染寒冷,泥泞道路,给行人带来诸多不便。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接下来,诗人并没有进一步的说雨,也没有详细的描述山里的美景,而是巧妙的转移了话题,继而说道:纵然天色晴朗,和风煦暖又能怎样呢?当你到了水云深处,那凝着碧色的水汽,拈着甘露的花枝,携着烟雾的清风亦会沾湿你的衣袂呵。

诗人虽寥寥数语,却开辟出另一番极富有诗意的境界,恐怕必须登高山,探幽谷,身临其境,才能领略。这不仅消除了行人的顾虑,还点燃了他们心中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一语双关,手法之妙,令人叫绝。

此诗的作者是张旭,其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且嗜好饮酒,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笔落墨,一挥而就。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

有人说他粗鲁,给他取了个张癫的雅号。其实他很细心,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所触到的事物,都能启发写字。偶有所获,即熔冶于自己的书法中。当时人们只要得到他的片纸支字,都视若珍品,世袭真藏。

也许自己是被诗中的意境所感染,也许是被自然的空灵所陶醉,也许是被天地的至美所撼动,若可,只想在红尘渡口,撑一支竹蒿,持竿闲钓白云,将身心流放到千山万水中,于彼岸花开的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月就是钟表,山水就是舞台,不问来处,亦不知归途。

王谢堂前燕犹在,帝王将相已作古,沧桑往事,谁主沉浮?人的生命,与自然万物相比,真是渺若微尘。然而,那终究是一个梦,隔着跋山涉水的遥远。尘缘未尽,责任在身,宿命难为,又岂能一刀两断,决然逃离?

“白云相送出山来,满眼红尘拨不开”。对于一个寻常人来说,桃源溪山,垂钓白云,闲参似水流年,漫煮云水禅心的意境终是迷离而虚幻的,但是被千丝万缕的情感牵绊,那份空灵又成了此生的向往。时光的风,会随意念,倒向流淌。物欲横流的红尘,到了追求返璞归真的时代。也许我们没有一颗禅心,领悟不到更深的境界,但我们可以做一个尘世中的平凡人,拥有简单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一
写景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