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不该淡忘700字

重阳节—不该淡忘

700字 初一 散文

重阳节已经过去了,但与此有关的一条新闻却仍发人深省。重阳当日,解放日报记者进行了一次随机性的街头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被访的年轻人不知道当天是重阳节,有的知道重阳节,但不晓得重阳节与尊长敬老之间的关系。

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年轻人可以用学习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这种忘却,但无法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同时,西方节日却在不少年轻人中风光无限。如今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却对中国传统“七夕”节不屑一顾,就是一例。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式,是传统伦理观、价值观的特定反映形态。然而我们不少年轻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更无法体会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伦理内涵。在此次调查中,9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当然这种弱化需要辩证地看待。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这种弱化无疑有益。但是对于那些类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之类优秀的东西,这种弱化就不应该了。因为,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成为构筑现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阳节被一些年轻人逐渐淡忘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这种淡漠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学把诵读四书五经的部分内容列入课程表。在全国估计已有100万孩子开始把诵读古诗文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们背了多少古诗,而是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在这种优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栋梁之才。

那记忆深处,有朵紫罗兰

350字 初一 记叙文

《那记忆深处,有朵紫罗兰》

记忆深处,那朵紫罗兰还在,依然如此美丽……

灰色的云漂浮在空中,遮住了明媚的阳光。狂风,怒吼着撕扯树的枝叶,树的枝条在风中猛烈地摇晃着……

我站在走廊上,不由得紧了紧衣服。看来这雨一时半会也停不了了,难道我就这样一直站在这儿?

仍静静地站着,不经意间,看到从教室里走出来的她。

前几天,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便一直带跟她打冷战,今天真是冤家路窄,偏偏碰上她。

她缓缓地撑起手中的伞,走到我面前,将伞递给我,微笑着说;“雨太大了,给你伞。”我楞住了,她……?

我接过伞,她便过身,冲进了茫茫雨幕中。

在我接过伞的那一瞬间,我们之间的纠纷似乎都如冰雪般消逝了。手心里的金属制的伞柄,竟变得如此温暖,一直暖到了心里……

空中迷蒙的雾徐徐散开,明媚的阳光露了出来,世界都亮了……

抬头,看见那一小片紫色的天,一朵紫罗兰舞动着纯洁的灵气,缓缓地飘向更宽阔的蓝色的天,珍重地写下——友谊,洒下永恒的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