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故乡为题700字

以故乡为题

700字 初三

这世上,有谁不深爱着自己的故乡啊,可如今我的故乡,又怎能让我说出它的一丝佳处呢?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故乡,也同时深深地痛恨着我的故乡。

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沙地,这是我记忆的故乡,也是我深爱的故乡。

在我因国内的政局动荡而身心俱疲,想找到一个精神的寄托时,我第一个就想起了我阔别多年的故乡。然而,当我满怀憧憬地回到故乡时,一切却都变了,令我最悲哀的,并非故乡的萧条,而是人与人间的冷漠。凛冽的寒风,破旧的村庄,陌生的熟人,这是我眼前的故乡,也是我痛恨的故乡。

所有人都可以消沉,都可以堕落,都可以被封建思想而改变,但那个人绝不会是闰土,幼时的他是多么的机灵,多么的热爱生活。可现实,总是一击便让我彻底崩溃。一句老爷,一句小时不懂事,一句快给老爷磕头,让我彻底心凉。这不是闰土,至少,不是我认识的他。

我愤怒,却也深深地清楚,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中国这无比封建的制度。在这种环境下,最终,无论幼时如何,长大后,不是麻木,就是恣睢。看着侄儿宏儿与水生那么要好,我充满无尽的惆怅。他们的未来,也只会与我和闰土一样,隔着一层厚障壁。正如我在呐喊里所写,救救孩子!

杨二嫂说我现在生活好了,做了官了。可她或许永远不会知道,现在的我,有多么的崩溃,有多么的无奈,有多么的愤怒。因故乡回忆的崩塌而崩溃,因我只能眼睁睁看着家乡人民变成现在这样却无能为力而无奈,更因社会的封建思想对人无尽的压迫而愤怒!她不会知道,因为她从来就不想知道。

人活着,不只要有物质上的追求,更要有精神上的追求。只是在这时的中国,像我这样的人太少了,未来的路太迷茫了。我如同只身一人行走于一座荒芜的大山。可我坚信,中国的未来依旧是辉煌的,正如同我在故乡中写到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

600字 初三

鲁迅的故乡萧索,凄凉,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在这个小地方里被放大,让这个小小的故乡,成了一座坟墓,一座埋葬了纯真善良的人和鲁迅仅有的童年回忆的坟墓,已经亡故的,乡。

鲁迅的童年回忆大部分都是围绕着闰土的,闰土在他的心中是美好记忆的缩影,但随着闰土逐渐“消亡”,鲁迅记忆中那个颈带银项圈,手持钢叉用力刺猹的小英雄的影像,逐渐碎裂、崩塌,一句“老爷”已经拉开距离,将巨大的鸿沟毫无保留地赤裸裸地展现在闰土和鲁迅之间,自由骄傲的少年,被不彻底的革命和封建等级制度残害地只剩下一幅空荡荡的躯壳。

杨二嫂这个人物的出现击溃了鲁迅,曾经岁月静好的勤劳女子,也被打磨得刻薄尖酸而又自私自利,圆规似的只围着自己的利益转,“豆腐西施”如豆腐一般任岁月揉搓,蹉跎成她自己也不认识的样子,浑浑噩噩地了此残生,辛苦恣睢,她或许察觉到了,也或许根本就不知道,曾经的女子已经变得多么不堪、可怖。

之于鲁迅,他无数次午夜梦回期盼的故乡,被野兽吞噬,血肉皆被吃食干净,残留在世上的一点空壳子,早已经被风吹透,发出“呜呜”的凄厉的哭声,而世间人们,都在泥沼里辛苦挣扎,自顾不暇,那一点微不足道的哭声和反抗,早已被卷入沼泽,消失干净了。鲁迅之悲哀,故乡之故去,不过如此吧。

但令人敬佩的是,鲁迅先生却并未绝望,“路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可以看到他燃起的希望,他坚信这种希望也会如顽强的野草般遍布每个人的心底,可悲的牺牲者会得到唤醒,得到祭奠。故,乡,终会是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