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书笔记_1200字1200字以上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_1200字

1200字以上 初一

这是一本很厚的大部头。

我随手翻开一页,“漂泊者”三个加粗宋体字映入我的眼帘,之后便是排列有序的一行行字。洁白干净的布局抓住了我的心,勾起我的兴趣。漂泊者,是在外游荡的的人么。

纵观全篇,除了首标题“漂泊者”再无其他。用其一其二这样简单明了的的方式似乎在含蓄地告诉我什么。

我翻到的正好是“其一”篇目。是讲一位新加坡的华族老人,林再有。他在在异国度过了他的一生,母国的商品支撑了他上半辈子,下半辈子因此而受到尊敬。每天,只要这位身材瘦小的老货郎还在风雨骄阳里一摇一晃,这些村落也就安定了。他没有任何职位,没有聚多少钱财,也没做过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老人用他的货郎,拴住了同处他乡的华人同胞瑜家乡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锁链,这是所有漂泊者内心渴求,代表着漂泊者们对故乡的不舍,以及隐含在日常琐屑的无尽思恋。

老人到底没有顺溜到老。他的鱼塘,他的海滩小屋,他的家庭动物园,也许都因迅猛的城市化而失去。岛里侨胞间的情谊也许会因此而淡薄起来,这种如朝圣般虔诚的对祖国眷恋的绵长生态也许会结束。

但老人是漂泊者,早已经习惯了告别。他一路远去,四处打量,笑笑,道一句“入乡随俗,总得跟着变”。我知道,祖国母亲与她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斩不断、隐藏于血管的密码,在生活中悄悄表达。不然,那老人怎会如此安详地守株待兔,等待鱼虾自来。

这分明是中国的血统给他一种违和的生态,与海鸣威《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是那么不同,两种价值观,两种文化在作者朴实真切的文字里相撞又迅速逃开,引无数人遐想。

无论什么时候,母国手里牵拉出的线,真的是好长好远,细密地接着无数海外游子的心。

法国哲学家W.M.Cioran现在七老八十,已经成了世界上读者最多的哲学家之一,但一接受采访,开口还是谈他的故乡罗马尼亚。在一家沈博士所言“最纯正伦敦风味”的咖啡座,里面全是在他乡的欧美人,没有中国茶,讲究的是印度的大吉岭。到底是伦敦风味呢!

这样绵长的生态只可感悟不可细说,真要好好品味,确实要从件件似乎毫不相干的事里细嚼,犹如陈年美酿,须得先闻上一闻那饱含泥土深情的飘香,方可倾倒在半新不旧的瓷碗,三分满,仰头而尽,如琼浆入喉,除了阵阵火辣似乎什么都没有。

正如沈老的稿纸,除了那一点点苍老的迹斑,只是一片空白。大音希声,大爱无言。

看着这样优美而大方的文字,是一种视觉与感觉的享受,我受此启发想了些别的。我的家乡,是山东,风筝的故乡。幼时常和父母到最近的广场放风筝,那样漂亮的燕子,在天空快活翱翔,他飞得越高,我也是越快活,手里的不停地转,扯得丝线飒飒作响,好像在激动地摆手鼓掌。但是它突然断了线,在我最快活的时候。

我看到他飞的越来越高,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远方。我大哭,它不管我仍在自顾叛逆地飞着,带着长长的风筝线,消失在我的视线。

以前父母怎样安慰都只是增加委屈,这样的文字,竟让我看开了!它挣脱我,是要到他所想到的沧海桑田,要到他所期冀的世界,它是那么不干被我调控,所以飞走了,先是无意,后是刻意地将我的痕迹带到我所到达不了的世界,借它的眼睛,我得以看到这么广阔的世界。

我合上书,轻抿一口淡淡的绿茶,抬头看向窗外,有人在放风筝,飞得老高,老高,火色的身影好像要冲向太阳。

我想,漂泊者正是如此吧,因着什么缘由来到异国他乡,改变命运的同时,也悄悄将处在深闺的老母亲带到了大众视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_1200字

1000字 初一

书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相谈海伦凯勒

记是一个初春的时节,当我们还在清爽的风中游戏的时候,海伦·凯勒也认识了莎莉文这样一位富有耐心、认真和努力的老师。

起初,凯伦的心里我想定是犹如一片密布的阴云吧,就像八月里雨水最肆意的时候,那么的潮湿而晦暗。幸好莎莉文如同清晨里最初的一缕阳光,从此照进了海伦的心中,可以去驱散那些积淀的所有的不忿和沮丧,把这样一个沉沦的天使重新拉回天堂。

从最初的愤怒、粗暴、无礼,以至于对自己产生无尽的怨恨,都在莎莉文的引导下慢慢的消散。还记得文中写道她自己第一次学会的字“水”,那象征着万物起源的元素,流动时在她手上轻柔抚摸过的痕迹,即便她看不到,但至少可以去感受、修养自己的心性。之后她便在家人和老师的帮助下走出困境,直面现实。

海伦·凯勒真正走出来,正是因为她感受到了世界间仍有值得她去爱护和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她通过感觉感受到的新的温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自己在心上开了另一扇窗,让光彩斑斓透进来。《我的生活》《黑暗》《老师》等着作纷纷出世,而每一个文字,我都无法想象她是怎样痛并快乐地享受般作出,但她的心里肯定没有怨言,诚诚挚挚。她不仅接受了生命的挑战,还把慈爱的双手伸向了全世界。

“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那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海伦·凯勒的这句话无疑是在引导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和学习都要很努力地去干,不要荒废了自己的时间。三天光明,于我们来说是那么的短暂和不屑一顾,然而它却是海伦·凯勒以及更多残疾人一辈子的愿望,可想而不可及。所以我们更需要去珍惜这些在很多人心中异常珍贵的时间,千万不要遗憾。

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我发现自己犹如行走在大千世界的无数人中的一个,可以欣赏路边的花草树木,抬头仰望空中的蓝天白云,脚下是尘土飞扬的道路。可以划船、骑马、畅游花海,过着平淡却有趣的生活。可是仔细想想,海伦·凯勒自幼便失去视觉和听觉,连她都可以活得和正常人无异,可以用心去感受大自然带给她的美好,透过上帝给他打开的第三扇窗子——那便是善良执着的一颗赤心。

知道她是如此的不幸和悲哀,然而她也有我们无法体会的快乐。不幸的她可以考上大多数人向往的哈佛大学;不幸的她可以写出14余部震惊世界的着作;不幸的她可以建立全美闻名的慈善机构来帮助世人,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不幸的她可以活得比无数人都要快乐和开朗。所以她可以在逆境中崛起,身残志不残,她没有视听却可以比我们看得更多、听到更多,收获更多。

与她躯体里蕴藏的一个勇敢坚强的灵魂相比,我们无不自惭形秽,既然她可以做到成为无数人的榜样,那么,健康无比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呢?她可以成为全美的英雄偶像,如今的我们虽然不需要这么大的目标,但至少可以做到无愧于自己正在做的事,自己对自己的时间负责。这或许有些激进,但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可以带动我们斗志的压力。

所以,请认真对待每一天,不留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