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_900字800字

阅读_900字

0
0
800字 高三 散文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

总会羡慕一些博学的朋友,优美流畅的词句能脱口而出,一句话就把给人的感觉升格几倍。

自然,他们的博学很快衬出了我的“无知”,当我还在为李清照的“怎一个愁字了得”苦苦思索,人家早已领略了南宋各大词作家的欢喜与惆怅了。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仿佛是古代的书生一般,将书卷起握在手中,无限风韵。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亦高尚乎。

二、我的金庸,我的武侠梦

金庸、古龙,已然成为武侠文学的一种代表,又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人们在祭奠古龙时感叹的:“世上无古龙”。

仅看过金庸的《神雕侠侣》,还没有仔细看,只是略略一翻,就不可救药地迷上了江湖中的是是非非,恩怨情仇。看罢,便哽咽地瞑目回忆,生出无限思绪。

“那女子身穿青色长袍,腰间别着一把长剑,眉目清秀,谈吐优雅,高贵而不可侵犯。

只见她轻启朱唇:‘莫见怪,在下正是羊羊派掌门,姓杨,名荔雅……’”

如此自恋的句子还有很多,梦想着一天能成真。但终究是不可能的,只留一片想象的空间。

亦梦,亦思。

三、不变的余华,恒古的草根

我是个没什么耐心的人,《兄弟》和《活着》都没有看完。

唯独感受了《徐三观卖血记》,出看只觉平淡,细细品味才深深地被感动。

现在当然是不再会有像文化大革命那样轰轰烈烈的动乱,而卖血以补贴家用的草根人民还在社会低层恒古地存在着。余华用他平淡、朴实的文字,给我们描述了一个荒诞,却真实亲切的故事。简单,也深邃。

我说,我们周围的大多数文化,都是草根文化。我们的语言,我们的行为,都属于那不灭的草根。

许玉兰原本是那么浪漫的人,却也融进了草根这个大圆圈里。当平淡成为了一种习惯,自然会在夕阳西下之时,缅怀曾经的风花雪月。可也爱上了这种生活。爱上了许三观这个领她迈入草根生活的男人:

“你看看,我们现在有的是钱,我们去吃炒猪肝,去喝黄酒,你想吃什么,我就给你要什么……”

——《许三观卖血记》

纵然世界千变万化,草根是永恒的。而这不变的永恒,就成了心底的感动。

四、失眠,枕书入梦

睡觉前习惯捧着一本书看,有困意了,就回味着慢慢睡去,想象着明早的阳光。

也就是如此,渐渐成长起来。

阳光_900字

900字 高三 散文

春天的弥留之际,世界忽然变得炎热。天似乎比3月天晴了许多,连雨也少了。那一片苍穹正渐渐被阳光统治,夏至未至……

(一)

想起了3月天的时候,初春,那时的天总是灰蒙蒙的。那该死的天气像一个伤心的小孩,似乎怎么哭也哭不够。我讨厌爱哭的小孩,动不动就给你个措手不及。

而现在却是末春之时,天气有点像初秋,炎热、晴朗,却比夏天凉。然而大家都已经穿上了夏天的衣服,球场上也有了一大票赤膊的少年,在耀眼的阳光下显露出那一身健康的古铜色皮肤和结实的肌肉。汗水挂在他们虽然疲惫却洋溢着笑容的脸上,变成一种活力的坠饰。操场边,那些翠绿的、深绿的树叶在枝头随着风的节拍不停摆动。风中还吹来了一阵阵不很响亮的蝉叫,以及一丝丝青草和泥土的味道。

这就是迎接活力四射的夏的仪式吗?这就是青春吗?满是阳光的青春?

(二)

这样的时月,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天气,使得人们除了运动就想睡觉。

中午很早就来了学校。这是午休时间,我却很少睡觉,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不习惯午睡了。看了看教室里三三两两的趴下的同学,忽然想起了以前的一个场景。

略显空旷的教室,整齐的课桌,破旧的窗户,初三的课本,懒懒的阳光透过窗打在身上和桌面上,晒出一片耀眼的光斑,感觉暖暖的。然后抬头静静的看前排的那个很喜欢的女孩熟睡的样子。周围的一切都是这么的宁静而美丽。

忽然觉得一切是那么的美好。那懒洋洋的阳光把这一切美好的画面都剪辑在记忆里,终成了零碎的泛黄的胶片和一段无声的电影。那片段满是阳光的气息。

(三)

以前天热的时候总喜欢一个人坐在大树底下乘凉。那棵高大的白杨,投下的一大片阴影,里面还有些细而碎的光斑。坐在树根上倚着树干,然后享受着微风胡思乱想。

有时会很感慨,光和影为什么就会有那么明显的界线?

看着四周一大片耀眼的光亮,那明媚的阳光犹如是一片汪洋。没有尽头,没有彼岸。而我蜷息的这片阴影,却像一座孤岛,岛上仅仅长着一棵高大的白杨,我被流放到这孤岛上。

一时恍惚。这是个多么可笑的笑话,可笑到令人感伤。是我自己走进这阴影里的,即等于是我自己孤立了自己。

既如此,我再走出去便是了,又何必感伤?庸人自扰!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并不是别人孤立了我们,而是我们孤立了别人,也就孤立了自己。只要我们试着向这“孤岛”外面踏出一步,生活就会满是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散文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