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700字

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

700字 读后感

暑假里,妈妈送给我一本书,名字叫《时代广场的蟋蟀》。拿到书的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这个书名好普通,顿时失去了阅读的兴趣。但我转念一想,既然是妈妈推荐的,自然是有她的道理,便硬着头皮翻开了第一页。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被这本书的内容给吸引了,并一页接着一页看了下去,很快就看完了。被我这么一说,你一定也充满了好奇。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为大家娓娓道来吧:

故事讲的是一只叫柴斯特的蟋蟀,因为贪吃跳进了野餐的篮子,被带到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地铁站。柴斯特是一只非常有音乐天赋的蟋蟀,它不仅学会了经典的音乐作品,还能自己作词作曲,并一举成为震惊整个纽约的音乐家!然而功成名就后的柴斯特却满心失落,因为现在的它无时无刻要装出一副面面高雅、处处优秀的样子,离它原来的样子越来越远。但在它的内心,却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对真实的追求。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觉得柴斯特是勇敢的,而且它的决定也是对的。在名利和自由的选择中,它作出了自己认为最正确的选择,回到乡下,随心所欲,快乐的生活。这让我想到了自己。为了让我变得优秀,妈妈给我报了很多的兴趣班,譬如舞蹈、譬如奥数。可那些我都不喜欢,还把我仅有的周末休息时间给占用了,让我又怎么提得起兴趣呢?

在妈妈的微信朋友圈里,我是那个能说会画、才艺出众的小才女,也就是别人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每次和妈妈参加她和朋友、同事的聚会,我总能收获很多赞扬的声音:“呀,优优就是优优,真优秀啊”,“小优优最棒了”等等。因此在妈妈的朋友面前,我不得不装出一副“百分百好孩子”的样子。可是,我的内心是多么的煎熬啊!我多么想像柴斯特一样,抛开我的假面,露出真实的自己。

那么你呢,我的朋友,在面对名利和自由的这道选择题时,你又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清明

1000字 五年级

年节之中,清明是大节,乡谚有“清明大似年”之谓。这一天乡亲们都非常重视,无论是在外务工的工人,还是经商的商人,不管有钱没钱,都不怕路途遥远,不怕路途劳累,只为过清明,因为这天,家家都要上坟祭祖。

清明这天,在我的家乡,乡亲们都有吃麦甜塌饼和清明团子的习俗,因为这和“清明寒食”的古风有些关系,麦甜塌饼和清明团子做好后会分享给左邻右舍,同时也是祭祖、上坟必需品。这个乡俗追根溯源可上溯至晋文公纪念介子推,下令“禁火寒食”的史事,乡亲们会在清明前一天开始“禁烟火”,吃冷食。不由得想到卢象作品“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麦甜塌饼和清明团子做法一直传承至今,像我这批“00”后还能品尝到传承了几千年的美味。清明节前几天,我家同样会做甜麦塌饼和清明团子。这一天,我们家分工明确,奶奶早早的就把从田野中采取的草头洗净,放锅中烧熟,本来绿油油精神十足的草头,转眼变的软软的,四肢无力了。爷爷把磨成粉的粳米粉倒进一只大木盘中,比普通的盘子大了很多倍,在粉中加入煮沸的草头汁,开始用尽全力揉粉,把粉团一块块拉分成小块,上土灶蒸。等过十几分钟,粉团熟后,爷爷重新把熟面团倒到木盘中,撒上白糖,爷爷又开始揉面,不一会儿满头大汗,精疲力竭了,爸爸继续揉粉团,爸爸把全身上下的力都用了上去。粉团要揉到无钉刺时才能加入麦芽,揉均,等麦芽与粉团发酵后,分成一个个小团。接下来,我和妈妈把小粉团压扁,再修整下,就变成了粉饼。我拿起小团,灵激一动,又粘了眼睛、嘴巴和耳朵上去,小粉团立刻就变成了可爱的小狗。这时由奶奶烧火,爸爸调糖水,又在平底锅中放了一层菜油,爷爷把压好的粉饼拿到灶台上,爸爸把粉饼放入平底锅煎、翻炒,倒入糖汁,那熟练的操作手法让人赞叹不已,很快一盘热腾腾香喷喷的甜麦塌饼就出锅了。

清明团子是把粳米粉换成糯米粉,由青团子和白团子组合而成,同样的揉粉,同样分成小团,搓成乒乓球大小,青白团子两两放在粽叶上成一叠,上灶蒸十五分钟,掀开锅盖,青是青,白是白,泾渭分明,溢出粽叶、野草头特有的香气。

清明节不仅要在家祭拜祖先,还要走到坟墓地祭拜,俗称上坟。上坟时,先放上上坟祭物,点上一对蜡烛,由长辈到晚辈依次给祖宗叩头,炷香祭酒。再用钎耙在田里钎一块升箩形的泥,放在坟顶上,添培一垒新土,然后在坟树上挂上五彩缤纷的纸剪彩条,放上姹紫嫣红五颜六色的鲜花,最后烧化纸钱,就像“纸灰扬起满林风,杯酒空浇奠已终”。

清明扫墓是表达对先人的一种尊重、一种情思,怀着一种“祭如在”的虔诚。不管年代多么久远,这种对祖先的虔诚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读后感
7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