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霞消失的时候550字

当晚霞消失的时候

550字 初三 书信

像一首忧伤的挽歌,衬着天边最后一道晚霞,静静地远去了……人生,教给了我们接受与面对的坦然,就像我们每天迎接日出与告别日落那样,生命似乎就充满着意味深长的迎候与告白的仪式,像大地上一场场植物的生长,花开花落中绽放与凋零,一切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再世界的最美端,我们看到了伸延的大地,和那流向远方的河流,看到了心灵深处的广阔世界,那么博远又如此深刻。而太阳,亦是这样,不断地落下,每天都在日出日落中与我们不期而遇。

这让我联想起我的一次经历,那时正处在迷失中的我坐上火车,向着如雾的迷途远去,我在上车之前随手拿了一本书,叫做(人啊,你往何处去)。是的,我们有时真的弄不清楚我们有某个时刻或某个时间里该去哪里?该做些什么?我们的一生该怎样度过,我们经常困惑于生命从何而来,又去向何方?而我们所能有限知道的,我们肉眼所能及的却是一个在世界上划过的平面。但是,当有一个晚霞突然来袭,当那夕阳几乎从地平线上直直地射向火车上的窗玻璃,宁静之极之时,我的心被豁然打开了,我那停留在书上的视线连同我的思维被它吸引了过去。太阳,自然,与万物,都是那么深深地感动着我,我的眼眸湿润了,人所找来找去的生命的真,就停留于着透明窗上的夕阳里找到了它极为普通却又不普通的答案。

尽管那份残留的忧伤像天边一道渐将消失的晚霞,但生命中亦又不朽,想太阳那样,还会在每个黎明与清晨升起。

合肥瑶海区第四十中学八年级

潘圣靓

定风波

550字 初三 书信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苏轼

仲春。细雨如丝,踏着轻盈的舞步落向林间小道。树叶间雨水的身影,在一片漾开的绿里,一不小心成了温柔的水墨画。

没有雨具,水滴从皮肤上滑过,叩击脚下的石板路。树叶在雨中发出整齐的轻鸣,滴,嗒。

何苦让双耳忙于一滴雨水,一片树叶的杂音呢?外物终不足萦怀。草鞋竹杖,且吟且行,我自悠然:人生已多风雨,既然无可回避,那么就走进雨中,尽情欣赏。

略带寒气的春风吹去三分未消尽的醉意。雨水打湿的轻衣,一股寒意侵入脊背。转眼云开雨去,石板路的尽头,山风送来阵阵清新,绿浪涌向夕阳金色的暮霭,是幽静深沉的画卷。回头看时,似乎那遇雨之处,已掩映在画卷深处了。

不由得回想起过去,四十六载春秋,几多风雨:十二岁中进士,宋神宗朝为官,因反变法饱受批判,离京任杭州·密州知州,后又被人告发题反诗得罪朝廷,贬为黄州副使。家徒四壁,毫无实权,生活潦倒,青梅竹马的爱妻也于千里之外长眠十年有余了。回首走过的路,似乎少了一份淡泊宁静,人,终究是需要归去的;然而归去不是一了百了,不是龟缩起来祈求一帆风顺,不是隐居出世置天下于不顾。归去,是心灵的平静和回归,是看透一切后脚踏实地的释然。于是风雨之中,微笑面对,任凭考验;雨过日出,淡泊处之,不思名利。是晴是雨,我自安然屹立,世间沉浮,又何足记挂心中呢?

仲春。细雨过后,天净水明霞。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书信
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