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清明1000字

忆清明

1000字 初三 记叙文

记忆总是断断续续的,如同一台破旧不堪的放映机似的,断断续续地放映着电影,没有缓冲;而关于清明,这放映机似乎更不堪了,不仅断断续续的,而且还模糊不清。   

——题记   

从我出生起放映着,在我生命中的前七年,对我来说,清明节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要做。全家人聚在一起,像中秋节一般热闹,一大家子的人都围坐在桌子上。那时的我们,最欢喜的莫过于品尝好吃的东西了。不论什么样的,都要放在嘴里先尝一尝。如果不能吃的话,就会马上将其吐掉,然后再吃另一样东西。这样的清明倒也快乐,少了份“欲断魂”的悲楚,多了些“牧童”的天真。   

继续放映着,那是我七岁时的片段。刚开始放的时候,是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慢慢地,显现出了一些人影,全部是穿着素衣。紧接着,放映机有了声音,哭哭啼啼的声音,撕天裂地的声音,嘈杂的声音。那一年的清明,着实让人伤楚,也才使我尝到了断魂的感觉。家中爷爷去世,似乎是我人生中一个重大的打击,这生离死别的一痛,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爷爷对我的爱,是一种隔代的爱,因此也更让人难以忘怀。那年,画面中是一幅清明雨上的中国画,雨水夹杂着泪水,一同留在了那一方黄土上,那是爷爷最后的归宿。   

之后,就有一段时间没有任何的图像和声音,荧幕上只有深邃的黑色。渐渐的,在画面中有了光亮,明亮亮的。结群的亲人,数也数不清,这估计是家里人最全的一次了,这些人簇拥着花圈,去祭奠爷爷。这个时候,距爷爷去世已经过去了十年;这个时候,应经没有了伤痛,只有时光如梭,物是人非的沧桑;这个时候,父辈们的头上已有了青丝;这个时候,我们孙辈都已长大了;这个时候,奶奶还在。奶奶同我们一起去了,她的悲痛实在难以掩饰,泪水如洪水冲破堤坝一般,直流而下,流在了这十年未见的黄土之上。十年!十年!十年到底有多长?只怕是转眼即逝的一瞬吧!自从爷爷去世以后,奶奶从来没有到过这里,原因就是家里人不让,因此这次相见,意味着又是很久不见。奶奶的泪水,难以流尽,似乎正如她这十年里的委屈和苦楚,难以诉尽。那委屈,是孤独;那苦楚,是寂寞。然而,这一切爷爷是难以知晓的,能够知道的只有我们这些儿孙,而这无疑又加深了我们的愧疚。这一切,无人可以改变!我们有自己的事情,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陪她。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奶奶最缺什么了,是团聚,一大家子团聚在一起。可是,我无法做到。   

末了,路上稀稀疏疏的几个人,拿着一些祭祀的东西,路上一句话也不说,只是自己走着自己的路,似乎没有尽头。这一年的清明异常冷清,物是人非,祭祀的人越来越少了。看世事浮沉,却无可奈何,只有低头惭愧。只好想爷爷说一声:孙子来了!   

那日,从校归来,正好奶奶不在而四叔又回来了。于是,顺理成章,我和四叔将奶奶从她的姊妹家接了回来。奶奶一见到我们,就急切地想要回家,似乎有什么大事一样,任凭她们怎么挽留,都无可奈何。临走时,老姨对我说了一句:“可得保护好这个嘞啊!” 

忆游牛头山

650字 四年级 写景

在我的记忆中,牛头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在二零零一年当我还在临海小学上二年级的那年暑假,我们一家人去牛头山游玩。走进大门,首先映入我眼中的是两头高大而肥壮的石牛。石牛周围是花草,各种花儿争奇斗艳,十分美丽。

离开花坛,我们顺着小路来到了百丈青湖。那碧绿的湖水如同一潭诱人的陈酒,静静的,轻盈盈的。细看宛如一面翡翠帷幕中的宝镜,亮亮的,蓝湛湛的。

接着,我们沿着高低不平的山路拾级而上,来到了牛头山半山腰。突然,我被一个东西绊了一跤。“啊,蛇!”我惊叫起来。

“别紧张,那是假的。”爸爸说。咳,原来是虚惊一场呀!然后,我们来到“流水晃桥”。这桥是用像水一样的东西做的,走上去还真有点让人胆战心惊呢!

最有意思的是那“花果山水帘洞”了。通往“水帘洞”的路是水路。“啊,真爽啊!”我高兴地说。在一把椅子上,坐着的正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它穿着黄袍,手持如意金箍棒,威风凛凛。在它的四周围着一群小猴子,有的在听孙悟空说话,有的在传递着水果,似乎怕饿坏了它们的大王。而几只顽皮的小猴却跑到外边去玩了。我想:“猴王看见了,肯定要说它们一顿。”

在水帘洞的另一边,也有一条水路。这水路旁边都是水,一直通向湖中央的“晶水亭”。湖水说浅也不浅,说深也不深,刚好到我的膝盖那儿。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亮光,像一面大镜子。

湖中,各种鱼儿在游来游去,有红的、黄的、白的、紫红的,美丽异常。湖底有许多小石子,大部分都是青灰色的,只有几颗红色的。这时,一条鱼儿游过来,我们费劲地把它抓住。“放了它吧,水才是它的家,让它回家吧。”爸爸建议道。我点了点头,把它放了,鱼儿欢快地游走了,我们也就满心欢喜地离开了水帘洞,告别了牛头山风景区。

美丽的牛头山景色优美,景点有趣好玩,使人流连忘返。我真喜欢这个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