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一点也好1000字

慢一点也好

1000字 初三 记叙文

黑色的笔迹旋在白纸上奏着中考的战鼓,然而,体育委的一道王令金牌令我班48位将军目瞪口呆下节下楼上体育课。

什么?各将军拍桌而起,向体委发出抗议,这么多作业,下楼上体育课,你疯了吗?体育委耸了耸肩,表示无奈。校医要来消毒,说最近水痘比较严重。一听要消毒,我们也没有办法,只得边抱怨边下了楼。

楼下,一阵刺眼的自然光射入眼睛,竟闪得我有些睁不开眼,我是有多久没有在这种早晨近午的时候下数走走了?连这种明媚的阳光都会令我十分不习惯。

体育课,自由活动。我既不会打球,又没带作业,便只能倚在乒乓球桌上发呆了,习惯于紧张学习生活的我哪受得了这样浪费时间,几分钟后,我便左顾右盼,急切地想找些事来做忽然,一个黑色的小点撞入了我的视线。

那个小点,以极其迅速的速度冲了过来,眼见着就要撞到墙上,又急转向上,落在了日光灯上。其身形之小巧,动作之轻盈,再加上它黑色的羽毛,我基本上可以确定那是一只燕子。

燕子?我们学校竟然有燕子?我惊讶极了,不觉开始观察起来,却见它每隔几秒钟就从日光灯下飞出去,飞到城墙边,再隔几分钟又从城墙边飞回来,飞到日光灯下,以此循环。

我就这么奇怪地看着它飞来飞去,对它的行为动机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终于,在几分钟后,我终于明白了它在干什么它在筑窝。

它的窝,在日光灯与楼板的夹房间,它从城墙根衔来泥以筑窝。往返一次,再飞几百米,却只能衔一口泥,为它的窝添上一块砖,然而它仍乐些不疲地飞来飞去。

只是一次,燕子黑色的身影从日光灯边冲出,冲入阳光,冲向城墙,阳光照在它黑色的羽毛上闪着金光,像是镀上了一层金边。临近城墙,它突然减速向北面落了下去。

再看到它的黑羽时,它的嘴里已多了一小块泥,它加速飞向日光灯,将风与阳光远远地甩在身后,当它冲入教学楼时,又一次猛然减速。

两次减速,均是在临近目标,远的是反应迅速,速度由极快急剧降低。燕子的反应之快,令我震惊,然而它的减速行为却令我思考。

遇到目标,由快到慢,似乎是燕子的条件反射。它的减速,是为了更准确地降落在目的地,为的是更好地将嘴中的那块泥填入最合适的空隙中,为的是更好更高效地完成任务,那么,我们人,是否一样呢?

进入初三,班上所有人都在进行着燕子起飞时的加速运动,每个人都拼命地想让自己多做几道题,多比别人考高几分。然而,此时不同了,离中考不到20天,我们已愈发地逼近所谓的目标了,但我们却还在不停地加速。

想,这燕子在靠近城墙根时,仍不停加速会怎样会撞死。而于我们,是否也一样?在这最后十几天里,若再挑灯夜读到十一二点,只会伤神伤身,影响状态。拼命是交给平时的任务,而此时,我们应该学学那燕子,减速减速,找准目标,精确降落。

快,固然重要,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处于紧张状态,从而不断进步,但真正到了关键时刻,慢,也一样重要,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锁定目标,更精确地达到目的。

有时,慢一点也好!

国学的孤独守望

1000字 高一 议论文

想写这样一篇文章,想了很久,可是每当我想到这样的题目时,心里总很不是滋味,无论怎样也下不去手去写,题目太大,意味太深,想说出来的太多,可是腹中的笔墨太少,但今天,我实在是不能再拖下去了,我似乎看到了国学在当今教育中的惨淡景象,看到了文化的迷失,再不说出来,国学文化又该有如何的命运?即便是说出来,也觉得没有几个人会看,没有几个人会想,因为国学,正在孤独中默默守望。

——题记

观数十年高考在中国的发展,重理轻文已成了学子们的普遍思想,俗话有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乎,在中国传统主流教育中的文科与国学偏被遗忘,甚至成了理科生中没用的学科。

对于现状,作为一名倾向于文科的文科生,心中自有感慨万分,却也倍感无奈啊。当今世界发展之潮流并非学术研究,并非什么大思想,并非是古时百家争鸣的时代,现在国家倡导的是经济,是民族复兴与发展,要大力发展,必重视科技,想科技兴国,必重视理科。但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我们却丢落了一些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思想的发展。因为国家的发展重视科学,所以后面直接面对社会的就是理科专业,国家得任意部门都需要一名理专的人来提高科技含量,并且,社会的企业注重实际效益,能带来效益的人才就是好人才,科技常常注重创新,然而现在的科技却被格式化,新中国的重理教育像科举制重文那样失去新意与活力。

所以回到高中,有多少学生忍着外界与社会所带来的压力从而艰难的选择了文科,而且不仅数量极少,质量也实在不能恭维。因为教育重心的转移,文科不可避免的失去主线,与社会脱轨,无论是就业还是一个人的成长,文科似乎只是被看作辅助性的东西,而不能作为人生的方向主流。尽管是一些文科生,也不明白自己的清晰方向与未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文科的失衡导致国家文化的残缺,传统文化的断代,直至近几年,中国又提出了弘扬传统文化,注重提高文化实力。

这种亡羊补牢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对文科生产生积极影响,但究竟是把文化放在辅助方面。然而国家要发展和复兴,却只能把理科放在主要位置,因为它关系着国家的现实利益。但重理也绝不可轻文,特别是国学与古哲学等方面,原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绝不应该在近代被丢弃。虽然我们倡导取之精华,弃其糟粕,但精华的部分一定要继承下来,这便是文科发展民族文化而要完成的任务,这便是文科的意义。

现代文科切不可学文而不知文,文科应有文科的风范,文科有文科的重要与任务。若说理科为历史的缔造者,那么文科便是历史的承载者,文科不可不自重,不可不被重,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华文化的传承,文科生必不可少,国学与文科必然会被历史所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