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世界里的点滴思考1200字以上

光影世界里的点滴思考

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电影从诞生到现在,很大程度的占据了人们的娱乐生活。相比文学作品中苍白的文字描述,电影所能展现的内容更丰富,感染力也更强。除此之外,电影这种表现形式本身就有它的优势,它集结了戏剧、音乐、舞蹈、摄影等各种艺术的成就与经验。换句话说,电影带给人们的是视觉,听觉,感觉的多重完美体验。

当电影中的人物演着他们的故事的时候,人们也为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同深受。有时会有很明显的感觉,在看完一部电影以后,整个人的心情都被影响,变得低落,甚至是流下眼泪。有人可能会有些不解,看着别人的故事,伤自己的心,会不会入戏太深了。但是,入戏太深正好说明这部电影的价值和成功所在。电影本身就是要传达给观众一种感情或者一种感悟,能感染到观众就足够成功。一位着名的导演曾这样说:“我认为的成功的电影,不是放映结束,场灯亮起,人们起立欢呼鼓掌,而是当最后大幕落下,人群静默了许久,最后发出一声轻叹。”电影就是这样,以它其中的故事,人物,还有情感,打动着人们,也影响着人们,甚至常常会因为一部电影引起全民大讨论。电影勾起了人们的回忆,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让人们在每天的匆忙中,留出一些时间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回想那些错过的事情。

相信很多人都可以数出几部以青春为主题的电影,从《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到《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再到《中国合伙人》,它们都唤起了不同年代的人对青春的回忆,人们开始无比的怀念过去的时光,怀念时光中的那些人和事。仿佛回忆都是美好的,这也许是一种最大的错觉吧,这不过是因为时光把那些不愉快都悄悄的宽容掉了,又或者是人们在时光中变得宽容,争吵和冷战最后变成了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讨厌与憎恨最终化为了一声微乎其微的叹息。莎士比亚曾这样说过:喜剧都以婚姻为结尾,悲剧都是以死亡而告终。的确,人们常常习惯性的按这个标准把电影划分为喜剧与悲剧,但是在这里又该怎么分辨呢,会与旧人错过,遗憾和怨恨,痛彻心扉,但是,也会和新人牵手,释然和笑容,平淡幸福,有些事最终是遗憾却也已经放下,“人生中总有一些事是徒劳无功的”,我想这是对命运的感叹,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青春似乎注定有那么些无可奈何的命中注定和遗憾,缘起时惜缘,缘灭时随缘,如果能广义的理解这句话,一起奋斗的理想,一起牵手的幸福,一起打打闹闹的孩子气,一起流过的眼泪,这些都是缘分在时的样子。时间空间产生的距离,距离带来的疏远,疏远发展为陌生,缘尽的样子到这儿也就显现出来了,然后,青春的故事就开始向着回忆的方向重新编排了,最后放在荧幕上的,就成了你我他的青春故事。

诚然,电影很多都是虚构的,一些情节太过巧合,带着些夸张的意味。但是,就是通过大荧幕这个放大镜,放大了生活,大到让人们重新看到快要被忽视的生活中的感动,看到渐渐被淡忘了的感情,让长久紧张的神经在完全麻木之前,被温情的力量唤回。

在光影世界里不断上演着邂逅,相处,矛盾,悲伤,喜悦等等更多。在现实中,人们也在无形的摄像机下,过着自己或喜或悲,或平淡或热烈的生活。电影里写了无数人的人生,他们的人生随着电影的落幕而落幕,观看的人又从那35毫米的胶卷中走出来,继续他们电影一般的人生。命运的跌宕起伏,人生的喜怒哀乐,时代的沧海桑田似乎都能浓缩在电影中,同时又在生活中上演着。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些相通性,让光影世界变得那么让人着迷,光影世界本身是平白无奇的,但在人们的点点感动与思考中,变得光亮炫目,吸引眼球。

电影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人们在享受电影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无数电影人为之付出的心血和牺牲,无论是导演,编剧,还是演员,他们为电影付出的努力,需要人们的肯定和尊敬,他们的成功,值得被纪念和铭记,常常会看到一些太过偏激,甚至是全盘否定的评论,这对于他们的辛苦,真的是一种伤害。客观理性地评价电影,给予一些可行可改的建议,这样电影发展的空间会更加宽松,前景也会更好,同时也就会有更多的优秀电影,带给人们惊喜。

感动

1000字 初三 书信

放学后,我一个人走在咸宁中路并不繁华的街道上,无聊地踩着脚底下可怜的枯叶。落叶随着我的走动发出“嚓嚓”的声音。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了院子里。

“小朋友,等一下,帮我一个忙,好吗?”我回过头,不禁吃了一惊。这个人正是全院称作“神经病”的老头。妈妈和奶奶不止一次告诉过我,要我远离他。我愣了半天,也许是出于好奇也许是条件反射,“好的。”我壮着胆子,用不超过15度的幅度上下震动了一下头部。

“帮我照一张照片吧!”老人面带着微笑,眼神中闪过一丝忧伤和寂寞。(面带微笑,眼神忧伤和寂寞,这一细节很重要,构成与人们认为他是“神经病”的反差,揭示下文又呼应主题。)我接过照相机,突然想到大人们在背地里议论说的话“神经病可什么事也敢干”。想到这儿,头“嗡”了一声,为了掩饰我内心的恐慌,我不自然地笑了笑。不知道当时我是怎么想的,大脑一片空白。我想当时我也许快速按下了快门,与他客套了几句便逃也似的回到了家里。

当我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时,她告诉我说这位老人原来是一位知识分子,在文革期间妻离子散。因为当时科技不发达,他连自己一张照片也没给妻儿留下。所以,只要见到人,便要别人给他照相……“他照那么多相能用完吗?”我望着妈妈的眼睛。“傻孩子,他的照相机没有底片,哪来的照片呀!”母亲慈爱地抚摸着我的头。(对话的细节,交待清楚了老人行为反常的原因。)

我一下子僵到了那儿。脑海里,一个孤独的老人站在自己家门前,手里提着照相机,捕追走到这里的每一个人,让他们用没有底片的照相机照一张永远不可能存在的照片。他也许并没有疯,只是用这种方式坚持着,以表达他内心的孤寂,当他在对我微笑时,也许他的内心在哭泣,在流血……(这是作者心理的一处细节描写,自己在脑海中虚构出一个老人的画面,对揭示文章的主旨起了很大作用,一叹。)他多么希望有一份真切的感情祛除他内心的伤痕。可是现在这个趋利避害的社会中有谁会为了一个残年、奇怪甚至神经的老头奉献爱心?不远离已经不错了。

母亲似乎意犹未尽。“你最好别走那条小路,走大路吧!那个老头时好时不好的,再把你怎么样了,我就你这么一个儿子,养你这么多年,万一有个什么闪失,我可怎么办呢?”母亲用半开玩笑的口气用手指点了点我的头。(看似很简单的话语,话语层面说明母亲对我的关心,隐性层面则说明老人的处境,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

我回到书房里忽然想到他头上好像有好多的伤,大概是小孩用石块砸的吧!我联想到在拿他那照相机的时候光顾着害怕,似乎他的相机上也有好几处伤痕。(细节描写,再叹。)

我叹了一口气,今天作业还很多呢。翻开练习册时一道题目映入了我的眼帘:简述一个人的尊严的重要性……(三叹)

我背过头去,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在这个混杂的世界里,我竟无意间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少的一次感动。而且是因为曾经帮助过一个有“神经病”的老人照了一张永远不可能存在的照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三
议论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