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桂林1200字以上

烟雨桂林

1200字以上 三年级 写景

偶然的机会,在南方的烟雨时节,我终于有幸步入了这个传说中的仙境——桂林。儿时书中的记忆只有那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却足以让我遐想了许久,至今记忆犹新……

薄薄的雨雾轻轻柔柔地笼罩着这座美丽的城市,此时她就仿佛一位羞答答的美人儿,戴着朦胧神秘的面纱,正恭迎着每位远道而来欣赏她的游客。

桂林街道两旁种满了整齐的桂花树,听说八月的时候,这里会满树开花,风儿轻吹,桂花雨飘然而下,一地金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桂花的清香,“桂林”也因此而得名。

说到桂林,不由地会让人想起这里的“城标”——象鼻山,这座象征桂林的巍峨大山此刻正真实地屹立在我们眼前,忽然有种梦境的感觉,不知道是“天气预报”里那个桂林画面走下了荧屏,还是我们跃然在电视画面里,不敢相信这是大自然的原生态杰作,如此生动形象,仿佛一头真的大象正在静静地啜饮着清清漓江水。

傍晚,漫步在这细雨朦胧中,让凉丝丝的湿润空气浸透着脸庞,清爽而舒适。街道两旁那一棵棵曾经飘香的桂花树上,此刻挂满了柔和的桔色玻璃灯,把温暖的灯光撒在潮湿的地面,一路的暖色让人倍感温馨,一种浪漫的情怀油然而生……

桂林处处是美景,任何时候观赏都别有一番风味儿。于是夜幕降临,我们坐上了小船,欲游着名的“两江四湖”,“两江”是指:漓江、桃花江;“四湖”是指:木龙湖、杉湖、桂湖、榕湖。

起初唯恐雨雾遮挡了她美丽的景致,一定会扫兴而归,只当坐船吹吹晚风。然而当小船缓缓行驶中,那一处处惊艳却出乎意料地让我们个个睁大了双眼,惊呼不已,我们左顾右盼,应接不暇……

两岸的霓虹灯五彩斑斓,把浑然天成的山山水水装点得如此流光溢彩,那金碧辉煌的“日月塔”,金银相衬,仿佛神化中的“金童玉女”婷婷玉立在湖中央。随着岸边古典轻乐的丝丝荡漾,那一座座雕花精美的各色小桥印入眼帘,桥底皆有不同风格的人文艺术画面,有的是蛟龙腾飞;有的是儿童彩画;有的是奇花异草……全都栩栩如生。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晶莹剔透的琉璃桥,在灯光的变换下,发出五彩的璀璨光芒,就像一尊美仑美幻的童话水晶桥,让人不觉惊叹现代能工巧匠的技术精湛。

桂林最有名的山水画莫过于“百里漓江,百里画廊”。漓江是桂林风光的精华,多少骚人墨客为它绮丽的风光撒下了无尽的笔墨?唐代诗人韩俞曾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美这条如诗似画的漓江。

于是次日清晨我们起了个早床,坐上了桂林至阳朔的游船。据说,欣赏漓江最佳的时节,就是现在这个时候,烟雨漓江是最美妙的画面,岚雾缭绕,若隐若现,若断若续,一派空漾……

桂林至阳朔之间,是岩溶峰林峰丛地貌,河流依山而转,形成峡谷,景致也最迷人,尤以草坪、杨堤、兴坪为胜,有浪石起奇景、九马画山、黄布倒影、半边渡等美景。

船儿在清澈见底的江面上缓缓地行驶,两岸景致怡人,忽然有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依稀可以见到不远处,江滩边颗颗圆润的卵石和偶尔游过船边的鱼儿;两岸丛丛翠绿的凤尾竹随风摇曳,好似在欢畅沐浴着这绵绵的细雨;漓江像一条青青的玉罗带蜿蜒在座座奇峰峦山之间;丝丝云雾缠绕在座座翠屏脖间,云山相间的美景倒映在江面清晰可见,有种“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的意境。

漓江处处是美景,随手用相机任意捕捉,都是幅幅绝好的中国水墨画,感叹这雄奇瑰丽“百里画卷”的同时,也自愧语言词汇的贫乏,那种涤荡心灵,弃俗绝尘的舒畅,让人倍感清新豁达。

桂林归来,那云雾缭绕的青峰翠屏和碧水萦回的漓江画面,始终在脑海里轻轻地回放着……,似乎终于明白“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正含义了,也理解了古往今来,无数骚人墨客为何为之魂牵梦绕,为之讴歌颂咏了!

桂林游记——之活跃的山水

桂林是广西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远近驰名的旅游胜地,人们都为风景如画的桂林叹为观止。桂林拥有“山水甲天下”的美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次我慕名来到桂林,一睹它独特的山水美。

汽车沿着蜿蜒的小路直奔目的地——漓江旅游区,一路上,几家人有说有笑,迫不及待地用锐利的眼光眺望前方,似乎生怕老练的司机开错了地方而错过了这一顿丰盛的美景大餐。司机一路上寂寞得慌,于是对我们说了这样的一句话:“秋北京、雾重庆、月上海、雨桂林”。也就是说,下雨时的桂林是最美丽的。也许是天公作美,或是乌云怜惜我们,不愿打沉我们的兴致,不然就是雨点儿想为我们增添几分情趣,正好赶上了下雨天。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上了小艇,出发了。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历代皇帝头戴的“紫金冠”,它是那样的别致,显示着身份的高贵,我们还真想往自己的头上戴呢;其后是一个“嫩绿的大苹果”,旁边一位历经风霜的“老人”在一旁看守,生怕野猪什么的给啃了,大家纷纷拿起照相机拍照;紧接着是家喻户晓的“九马画山”,据说这里有九匹肥膘体壮的白马,能看出三匹的是聪明人,能看出五匹的可以中状元了,而看出七匹的就可以到中央电视台当主持人了。由于至今有人最多看出七匹,至于看出九匹怎么样,我就不清楚了,能看出几匹就要大胆地发挥你的想象力了。而我看出了五匹,因此可以中状元了!而小表弟看出了三匹,果然是个聪明人,怪不得每次考试都这么优秀呢。对了,“九马画山”前方有一头回头向后张望的猛虎,被称之为“猛虎回头望九马”;再往前一点,就到了被印在“甲天下”香烟壳上的桂林山水的一处别景了,此时,船长递给我们一个烟壳,让我们去对照一下,果真如此……

伴随着奇山的当然是异水啦。然而漓江的水仿佛是一位花枝招展的姑娘,时而是深沉的墨绿;时而是沉默的翠绿;时而是傲气的嫩绿;时而则是活泼的浅绿……漓江不仅是块翡翠,水中多少透着点天空忧郁的蓝,或是云朵纯洁的白,再就是泥土浑浊的黄和两岸的花儿灵动的色彩。这时,水上荡漾开了大家那一张张甜甜的笑脸——表姑一声感慨,捕捉着镜头,生怕错过了一个精彩的瞬间;嫂子不声不吭,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融景融情,陶醉其中;妈妈走到船头,张开双臂,拥抱这奇丽的风光;爸爸的头发随风飘动,不对,应该是一根根竖起来了,还没来得及梳理,就欣赏起来;而我呢,优哉游哉,摘下帽子,好让和煦的风轻抚我的脸颊……水是温柔的。与群山嬉戏时,不小心绊倒了青山弟弟,连忙赔礼道歉,并怜惜地轻抚他龌龊的伤口,安慰起他来。可知,漓江水富有母性温柔的特色。水是个长不大的猴孩子。总是不消停地奔流而去,山谷中回荡着她清醇的歌声,宛如百灵鸟般动听的声音;有时她一把拉起年迈的树伯伯的长胡子,气得树伯伯横眉倒竖;有时她扯住鱼儿的尾巴,死缠不放,搭了趟免费公车,去了趟免费旅游;咳,都怪她这么淘气,被石头绊了而扭了脚,走起路来还一颠一颠的。水有时还是文静的。她时常是玩得太过火了,累了,就往地上一赖,青山为枕,蓝天为被,大地为床,安安逸逸睡了起来,不吵不闹,连声哈欠都没打;青山看没了生气,冷清了,倒挂下来,哇哇大哭。

我们的轻艇跨出这一幅山水画又跨进那一幅山水画,让人目不暇接:这一处风景,好;那一处风景,也好!真让人如痴如醉,大饱眼福,正所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啊!

雨后的空气里混淆着泥土和芳草和花儿的清香,山间云雾迷蒙,天边挂着一条七彩虹,又升起了西斜的太阳,天色晚了,我们回到了宾馆。如果要问我游览桂林山水的感受,我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活跃!

一、漓江泛舟

从杨堤码头上船,沿漓江而行,让人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造化,站在甲板上放眼一望,所见之景无一不是一副天然的山水画。记得《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有一组排比与比喻的范本句“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漓江的水真静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险啊。。。,桂林的山真秀啊。。。”,看着眼前的景致,回想这些句子,觉得这些语言还不能完全形容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不能把山与水分开来欣赏。如单论山的“奇秀险”,在西部山区也有很多这样特质的山,但这些山旁没有江水围绕,少了一分灵气;如单论水的“绿静清”,在东部平原也有很多这样的湖泊,但湖水不像江水是流动的,而且水边没有山峰耸立,少了一分灵性。长江三峡倒是有山有水,但三峡的山是雄浑的,三峡的水是奔腾的,感觉像是一位充满阳刚之气的男子汉;而眼前的桂林山水,山是小巧的,水是盈盈的,感觉像是一位柔美的姑娘。

桂林山水是轻灵的,古人云“山如碧玉簪,水如青罗带”,船行江上简直就是人在画中。桂林山水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水墨画特质的,山峰不像一般的山是连绵的,而是平地而起断开的,极富层次感,近处山峰间露出远处淡淡的山峰,再显出再远处隐隐的山峰,山峰下漓江欢快地流着,这副画面立刻就生动了起来。一路行船漓江的水都是清澈见底,阳光照射在水面时,由于水的透明度好,江面上幻化出种种美妙的水纹,对于久居重庆的我们来讲,见到这样纯净的江水尤其觉得稀奇。

人们根据山峰的不同形状取了很多名字,船上的导游一直在讲解这像“鲤鱼挂壁”那像“童子拜观音”等等,最出名的就是“九马画山”,说周总理三分钟能看出九匹马,陈毅副总理只能看出八匹马。我倒觉得,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就让我们见仁见智好了,桂林山水纯粹是大自然的杰作,我们用不着非得按自己的想法取名字,像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又所谓“赏心悦目”,只要将自己的心情融入这美好的山水,让自己的心情也美好起来,从而亲近自然,感恩自然,也这就足够了。

二、阳朔放歌

所谓“风土人情”,一个地方如果仅有自然景观而没有人文景观,就好像只有桂林的山而没有漓江的水,总欠缺一分气质。而之所以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说,我以为就是阳朔不仅浓缩了桂林山水的精髓,还出了一位壮族歌仙刘三姐,刘三姐的歌声使阳朔山水具有了独特的人文气质。印象中许多旅游胜地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像石林的撒尼族,九寨的藏族,海南的黎族等等,我们不仅要欣赏风景更要体验当地特有的民族风情。阳朔也如此,我们在遇龙河上就过足了刘三姐的歌瘾。

在漓江上我们乘座的是游船,而在遇龙河上我们座的就是竹筏,在竹筏上一坐,立马就有了点影片《刘三姐》的感觉。竹篙轻轻一点,筏子顺水而下,这时这是夕阳西下时,桔红的太阳渐渐没在山后,金色的余晖洒在水面上,更觉得别有一番风味。

远远的,一阵熟悉的歌声飘过来了:“哎—什么水面打筋斗也?什么水面起高楼也?……”只见一位刘三姐打扮的姑娘乘着一叶小筏向我们划过来,而我们此时则个个都成了阿牛哥,也不管自己唱得好不好,歌词唱得对不对,都争先恐后地扯着嗓子唱起来。夕照中的遇龙河成了我们对歌的天然舞台,所谓“渔舟唱晚”的意境也不过如此吧。

慢慢地,“刘三姐”的小筏周围聚集了几只游客的竹筏,“刘三姐”手中也多了一个绣球,她当然要把绣球抛给唱得最好的阿牛哥罗,于是乎各只竹筏上的游客们精神头更足了。这时刘三姐的唱词也不是影片中的原词了,她用对歌的调子向阿牛哥们提出了各种问题,而阿牛哥们也不甘示弱,也现编出唱词对答,他们每唱一句,各个竹筏上的游客也都齐声呼应,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只听得歌声、笑声、掌声连成一片。虽然大家都唱过卡拉OK,但那种感觉哪有在阳朔山水间对歌这样尽兴呢?此时此刻,不管大家来自哪里,也不论男女老少,都仿佛回到了孩童的纯真年代,似乎很久都没有这样尽情地唱、纵情地笑了,大家在对歌中都仿佛找到久违了的单纯的快乐。

天色渐暗,“刘三姐”给每只竹筏都抛出了绣球,得到绣球的开心,没得到绣球的也开心,对于在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里呆久了的我们来讲,能在如此优美的自然风景中对歌,快意于山水之间,都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啊!

除了漓江、遇龙河外,世外桃源的红帆,与丽江、凤凰齐名的西街,各种风味的桂林米粉……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都足以让我回味很长时间了。

我想从此以后,漓江的水会常在我心里流,刘三姐歌声会常在我心头荡漾……

三年级:刘杨慧子

烟雨梦忆山水情

1200字以上 初二 记叙文

曾多次经由雪山山脉的台九山线,前往宜兰探访教育实习中的学生,这是一条有“九弯十八拐”之称的台湾省道,堪称是往来台北与宜兰之间最快捷的交通动脉。后来由于国道五号高速公路的通车,这条道路的唯一性,已经被打破。而原本旅途中必经的休憩小站──坪林,也成了在快速便捷思维下,过门而不入的记忆景点。

为了体验不同于满途绿意的山林感受,特地选择一趟路途较远的海线之旅,而那行旅台湾东部烟雨梦忆的故事,也就这样依傍着太平洋和中央山脉,沿着台二、台九山海双线道路,从素有“台湾雨都”之称的基隆开始,一路贴近丛山峻岭迂回南下……

季春伊始,清明在望,在这“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四月季节,迎着绵绵细雨,一路从基隆沿着东北角海岸的台二线,驱车前往宜兰。大海雾气朦胧,群峦山岚袅绕,原本海山交错、天海一线的大自然美景,却在雨刷不断的来回之中,顿觉视野相当有限,也让此行欣赏山光水色的希望几乎落空。

山路高低曲折,省道依山傍水,转过了台湾北端的猫鼻头,穿越了一座长长的东西隧道,宽广无垠的太平洋就在眼前。细雨依旧纷飞,无暇停驻欣赏,此后就开始了往南奔驰的行程。视野绕过了雨雾朦胧的龟山岛,在日暮黄昏时分抵达宜兰,不见晚霞落日余晖,只有乌云密布相随。

夜雨的宜兰,淅沥之声整夜不绝于耳,只身在外,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隔天清晨,雨势稍歇,在拜访学生实习的学校之后,便又再度启程,经由苏花公路(宜兰的苏澳到花莲的太鲁阁),前往花莲。这是一条梦幻之路,也是一次教育之旅,它幻化着我的人生境界,也联系着与学生之间无尽的教育情怀。

首次途经苏花公路,系在就读台南师专五年级的毕业之旅(外埠教育参观)。当时的苏花公路只有单线,所有车辆必须分段在山中村落等候,以便进行集体会车。在悠闲等待之中,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繁荣了山中部落的经济生活。每当车辆定时放行之际,那绵延数百公尺的车队,场面可真是非常的壮观。

第二次造访苏花公路,则是在师专毕业的二十五年后,一个人单独开车从宜兰前往花莲。在这之前,都仅是到东北部的宜兰探视学生而已。这条公路的路面,业已由单线碎石路,拓宽成两线柏油道,与记忆中的道路狭窄、车后扬尘的景象,有着很大的差别。隧道增多,减少了清水断崖般的步步惊魂;畅行无阻,挥别了山村会车时的闲情雅致。每个人似乎都很匆忙,只是在这来去匆匆之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似乎也就愈来愈少了。

转出苏花公路,花莲知名景点──太鲁阁业已在侧,只是无缘驻足欣赏。这条由退伍军人胼手胝足打造的东西横贯公路,从太鲁阁到天祥这一路段,是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中央山脉高耸插云、苍翠蔽天,立雾溪峡谷鬼斧神工、精雕细琢,道路一线,悬系山崖,宛如丝带一般蜿蜒,美景自然天成,气势磅礡非凡,在凝神静息之中,往往令人流连忘返。

两次的毕业旅行,不论是师专时代,或是带领小学学生,总会刻意在横贯公路中途下车,沿着九曲洞或是燕子口,走上一段寻幽深谷急流、访胜奇岩峭立的路程。仰观深处山际白云朵朵,俯瞰绝壁溪谷流水潺潺,亲自体会一下大自然的神笔挥毫,细细品味奔流雕琢下的瑰丽奇景。在山林水色交会的美丽景致之中,了悟人与自然融合为一的深层哲理。

隔天在探访学生之后,便从花莲南下台东。东部海岸山脉和中央山脉,分峙东西两侧无尽绵延,台九山线向前延伸,隐没在群山夹峙的花东纵谷之中。窗外稻禾青青,映照绿野田畴万顷;大地和风徐徐,轻拂青翠波浪无垠。在这花东纵谷平原之中,总是呈现出那份难得的视觉宁静以及一片祥和的田园之美。让人不禁回忆起了童年往事,那台南的近海乡下,无尽的绿意与满目金黄的农耕场景。

中午过后,从盛产稻米的池上乡省道,转进邻近的海端乡,顺道拜访在国小担任校长的博士生,并进行午餐及小憩。海端乡并不濒临海边,它是山地乡,是南部横贯公路东端的起点,穿越中央山脉,一路蜿蜒而行至台南的玉井乡。台湾有三条主要的东西横贯公路,前述沿着立雾溪而行的是中部横贯公路;还有一条从宜兰通往桃园县的路线,称为北部横贯公路。

由于阴雨蒙蒙,南横公路前景难测,恐有坍方堵路之虞,因此乃继续行走台九山线,一路往南前往台东。走过台东之后,眼前的景色也随地形而丕变,绿意田野消失,公路依山傍水,右侧中央山脉固然山势陡峭,左邻太平洋更是一望无垠。近海渔船点点散落,远处海面则是灰蒙一片,已不见昔日艳阳下的海天一线。在这海光山色相互衬托之中,大地画布频频换景,此情此景,的确令人惊艳与赞叹。

车行继续往南,经大武转进达仁,到达所谓的南回公路区域。南回公路属台九线,其范围在台东县达仁乡至屏东县枫港镇之间的中央山脉区域,并在枫港地区与台一线、台二十六线衔接,它堪称是一条衔接太平洋和台湾海峡的便捷路径。进入中央山脉山区后,但见群山交峙环绕,道路如带蜿蜒。数不尽的峰回路转,算不清的山岚横道,在曲折迷离之中,车子依山势不断盘旋而上。

细雨斜飘云雾渐浓,随着道路的不断盘升,两旁景物早已不复山腰时之清明。山路时遭云雾锁住,雨刷挥不去山中的凄迷,在浓浓迷雾之中,能见度往往不及十米。当车行过后,两旁云雾立即随之翻滚,真有腾云驾雾之感。车行雾中,总是戒慎恐惧不敢丝毫大意,只是难得的山岚美景,在心旷神怡之际,还是不免多瞄几眼,体会一下那种“云深不知处”的国画意境。

在迷雾之中观景,视野固然有限,心思却是无穷。随着环境的变易,山形缥缈不定,树影隐现横斜,在若隐若现、若即若离之际,总能开启内心无限遐思的空间。终究,心灵无器,宇宙有涯。当心胸怀阔之后,思维自然驰骋,则一切的美丽与哀愁,似乎也就随之而淡化于无形。

迷雾蔽道,方向虚空,正当不知身处何地之际,车子已经绕过山巅,转入另一座山头。这是台东与屏东的分界处,也是南回公路的至高点。然而令人讶异的是,眼前景色瞬间丕变,山岚突然消失,骄阳竟然露脸。在同样的一座中央山脉,在相同的一条南回公路,竟然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象景致,也的确不得不赞叹造物者的神奇巧手,让这原本单纯的自然现象,呈现了出乎意外的多样化场景。

南回情系,无边峦峰转春意;烟雨独衷,不尽迷雾锁斜阳。相同的崇山峻岭,不一样的气象写真。东山飘雨西山晴,人生际遇曾几回?这倒使我想起了当年与小朋友一起共游日月潭的情景──冷锋初降,明潭落雾。文武庙前山岚袅绕,玄奘寺下云雾缥缈,天上人间,焉能区辨!

一条台九山线,从台北延伸到屏东,纵贯台湾东部,穿越崇山峻岭,走过平原纵谷,联系两个海洋(太平洋和台湾海峡),盘旋两座山脉(雪山山脉与中央山脉),书写两处因缘(苏花公路与南回公路),记忆两类学生(小学学生和大学学生),回顾两次旅行(师专外埠参观和小学生毕业之旅)。苏花梦忆,烟雨南回,一条公路,两类风华。此正是:峰回路转,何惧山穷水尽疑无路?拨云见日,期冀柳暗花明又一村!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心扉润杏雨,神思拂柳风,当神清气凝、物我合一之后,则一切的功名与利禄,似乎也就能淡然放下、随顺因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三年级
写景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