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复活》有感800字

读《复活》有感

800字 初三 议论文

我有时在想,在复活节那一天,基督复活的时候,亲爱的,你是否也复活了呢。

请原谅我冒昧地将您定义为已死,如果您现在自认为还活着的话。我们能从《复活》中看到什么呢?一张拥有花白胡子,藏污纳垢的脸,裹着一个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持否定态度的大脑,让我们认出:啊!老托尔斯泰。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的我们,貌似解决了土地私有的问题。在号称没有剥削阶级的中国,我们无法体会到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的俄罗斯帝国腐朽落后的沙皇制度带来的种种弊端和给俄国底层民众带来的压迫,幸好体会不到。就在那个年代,托尔斯泰朦胧之中将要苏醒,所以他让聂赫留道夫复活了。

要是我们仍然停留在19世纪,去批评俄国农奴制的罪恶,歌颂赞扬托尔斯泰为改善农民生活,突破旧制度枷锁而做出杰出虽然并不完美的努力,显然失去读《复活》的意义。

复活是一种忏悔与救赎,是改错。“错误”的含义过于狭小,我姑且把它视为一切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吧。有些错误是好改正的,比如一加一算成了三,数学老师告诉你应该是二,于是你把它改正了;有些错误是难以改正的,比如在高考的时候,你将一加二算成了二……后果,你懂得。

当然,这些错,我们大都能够发现,即使无法纠正,还可以尽量弥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可以被发现。当真理变成谬论,谬论变成真谛,真谛遭受践踏,践踏视作赞扬……当日出的时刻阴云满布,亲爱的你是否还在寻找太阳?我们每天做着浪费时间的不必要的“工作”,抬头长叹一声:时间都上哪儿了!错误不断发生,之后被埋藏在心底,我们默默忍受隐隐的阵痛,于是心灵渐渐麻木,死亡。

诱惑是无处不在的,侵蚀肉体,腐蚀精神,诱导健康的人犯下错误,悄无声息的在肥沃的心田种下恶果,令人无法发现,发现了却无法承认。命运步步紧逼,要么扼住命运的喉咙,要么与死神共舞,很快魔鬼也能看作是天使,之后彻底堕落。

然而良知是存在的。阴暗的森林底部,哪怕射进一缕阳光,种子也会发芽。一声惊雷过后,死亡的灵魂或许能在良知的指引下复活。况且,我们大概还不至这么糟糕。

读《复活》第二章有感

1000字 高一 应用文

19世纪末,俄国着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复活》诞生了啊,这是一部以真人真事为基础,深刻地揭露了当时俄国社会中贵族阶级的寄生生活和腐朽的国家制度、教会制度、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的激烈批判,他同中国的鲁迅先生一样,勇于“撕下一切的假面具”,让世人明白,清醒于残酷的社会,并鼓励人民将自己的灵魂复苏起来,达到精神上的复活。

《复活》的第二章中主要讲述了男主人公—青年贵族涅赫柳多夫在为当年被他伤害过的女主人公玛斯洛娃的冤案不断地上诉申冤,希望用他的行动来挽救她,替他自己赎罪。他用他最大的力量奔走于各级政府机关,活动于权贵之间,不断的历练中让他清楚地看到本阶级的专横无理和无限的罪恶。特别是地主对农民的无限制的土地占有,并以此来自豪,促使农民阶级贫苦,让农民受到莫大的屈辱。他开始大声地疾呼:“万万不可再继续下去了”,成为了一名地主阶级罪恶的揭露者和批评者,是地主阶级的一面镜子,也是全书的中心部分、高潮。

同时托尔斯泰在第二章中运用了小说家独有的语言,将这部批判小说描绘地有生有色,特别是能够灵活地将每一个地点,人物用最有特色的语言表达出来。“大门轰隆隆地推开,铁链的叮当声”描绘出了监狱里寂静地只有铁链的声音,监狱的凄凉感。“他只看到一群灰黑色的生物”又极其讽刺了那些在终日不见阳光的地方的心灵已如死寂般的犯人们。“他们已经跟怜悯绝了缘,好比这些石头跟植物绝了缘一样,他们可怕,原因就在此”这是涅赫柳多夫内心的一段对军官对受苦人民视而不见的行为的感受。他已经在心中油生出对于这个腐朽的社会的新想法,也意味着他的思想已开始变得先进,他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的爱才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规律。而这些都是作为贵族阶级青年几乎不能想到的。

在这章中涅赫柳多夫真正由一个劣性的贵族阶级转变为对地主阶级罪恶的揭露者和批评者,而女主人功—卡秋莎也实现了精神的复活,这又归功于她自身和外界带给她的宽容和任爱,最关键的还是男主人公的对她的诚心的忏悔。但是在这里面,我们同样应该了解他们所付出的是巨大的,他们彼此要不断地认清社会,又要摆脱自身的的特有的劣行,不断地复活自己的心灵,这背后却蕴藏了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意志力。

我们作为高中生,更需要不断地对社会现象进行透析,用自己的思维去判断,作出自己的人生路标,让自己的那些也许没有被发觉的腐蚀的灵魂复苏起来,而不是让腐朽的“物质”继续地腐烂了灵魂,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更多的人认清自己,将自己的腐朽复苏成先进的思想,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美好。让我们和《复活》里的人一样,用自己的复活来换回更多人的复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议论文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