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下的秘密600字

樱花下的秘密

600字 五年级 叙事

第二天一早,他们四个人聚集在公园里,正商量着怎么用这笔奖金。

“不如我们去大吃几顿,好不?”刘浩说。

“刘浩你脑袋里就只有吃啊!吃了就没有了,多没有意义呀。”落霞生气地说。

“什么嘛!其实吃东西也是一种享受啊。”刘浩分辨道。

“啊?我要晕拉,无聊!”雨念说。

“无聊?我很无聊吗?讨厌!”刘浩说。

“你本来就很无聊!”落霞说。

……

“好拉拉,别吵拉!大家都还没有早餐吧,去我家吃吧!”李勇大声说。

“好吧!”三个人都同意拉。

四个人来到李勇家。

“哦!糟拉,没菜了。”李勇忽然大叫起来。

“啊?李勇!”落霞说。

“大小姐别生气啊,我这就去买,刘浩你和我一起去吧!”李勇说。

刘浩看了落霞一眼,乖乖地去拉。

“两个男孩子走了,这里在也没有噪音了!”落霞说。

“对啊,姐姐李勇家有这么多书,我们看看吧!”雨念说。

于是两姐妹看起书来。

“姐姐这里有一封信哎,好像是李勇的爸爸写给李勇的。”雨念说。

“真想看看,可是为经过同意,不能随便看别人的信的。”落霞遗憾地说。

“没事的,等李勇回来,我们问问他吧。”雨念说。

“恩。”落霞说。

过了一会儿,李勇和刘浩回来拉。

“李勇刚才我们看到了一封你爸爸给你的信,我们没有打开,现在能不能让我们看看呢?”雨念说。

“你们想看就看好拉,我去做早餐了。”李勇说。

于是姐妹俩儿开始看起那封信来。

“姐姐信中提到了我们爸爸妈妈的名字耶!”雨念说。

“对啊,原来他们和李勇的爸爸妈妈旅游去拉。”落霞说。

“樱花下的那个秘密是假的,他们先前说旅游才是真的哦。”雨念说。

“那他们为什么要写那封信啊?”落霞说。

“我想是因为我们俩蛮喜欢旅游的,跟着去吧,这样就培养不到我们的自主能力了。如果不说他们会自己回来,又怕他们去久了,我们担心,去找他们。”雨念说。

“恩,我想也是吧。”落霞说。

(完)

感动我的奥运瞬间

1200字以上 初三 书信

张湘祥:中国62公斤级的举重冠军,176公斤的重量压在了他的肩膀上,夺金的压力压在他的心里。那举完后的一个叩首,得到金牌后的三个叩首,谁都知道那是对支持他的人的感谢,谁又知道这感谢后的故事呢?

在他举重的过程中,他是抱着必胜的信念来参赛的,正是因为这个永不破灭的信念支撑着他的人生,支撑着整个比赛的他。在他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久违的微笑,看到了豆大的汗珠,看到了夺金的希望。

“其实,我是死过一次的人了。”25岁的张湘祥这样来概括自己的人生。

一切都源于2003年的那次医疗事故。当时的张湘祥,头顶着诸多光环。对于8岁开始练举重的他16岁进入国家队、17岁获得亚洲冠军、同年参加悉尼奥运会并获得56公斤级铜牌、18岁获得全运会56公斤级冠军、19岁拿下世青赛62公斤级冠军的他,却被一针把那份少年的意气扎成了历史。

“当时,那意外的一针把药水注入了脊髓,张湘祥几乎立刻停止了呼吸,起搏器上的线条一度拉直,他当时的教练谢勇背起他就往医院冲,把命悬一线的张湘祥从鬼门关救了回来。虽然生命无忧,但对于一名运动员而言,这样的事故几乎是致命的。”当我看到这几句话时,我的心也被揪了起来。再想一想他在台上的样子,我们又怎能像起这样一个阳光正气的小伙子,会曾经因为一次医疗事故而断送生命。但他并没有放弃举重,“我不愿意干什么都半途而废。”倔强的张湘祥选择坚守,“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不会放弃举重。”

但一切谈何容易。张湘祥面对的不仅仅是身体条件达不到要求,那种从未有过的挫败感更让他在心理上难以过关。一年,又一年,毫无好转的现实只令张湘祥更为痛苦:“明白将无缘雅典奥运会,当时真有万念俱灰的感觉,我觉得奥运会就此可能和我永别了。”

但张湘祥依然再坚持,他说:“成年后我哭过两次,都在这个阶段,一次是2003年事故之后,我鼓足勇气却只举了20公斤,那一刻我哭得很厉害。还有就是2006年上半年,我觉得自己完全不会练举重了,在全锦赛前我摔了皮带,直接离开了训练场,回到房间后,那种绝望感让我泪流满面。”只举起20公斤的杠铃,这对一个得过许多冠军的运动员来说是对心里多么大的摧残,任何人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此时张湘祥又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他转到了现任中国男队总教练的陈文斌手下训练。

“谢指导从1995年开始带我,我们之间的感情非常深。但那时候我终于意识到,对于我而言,到了‘穷则变,变则通’的时候。这并不是说水平的高低,而是一种训练思路和方法的改变。那以后,我感觉天地重新打开了。”张湘祥对这段往事仍十分动情。

此后,张湘祥的成绩一直在稳步提升。但在这个级别上,中国男队可谓人才辈出,即使雅典奥运会冠军石智勇升级到69公斤级,还有丘乐、杨帆、毛角、张杰……等一大批已经声名远扬或者刚刚崭露头角的高手。2008年全国锦标赛是最后决定奥运名单的一战。“当时所有人都在,我清楚我必须脱颖而出,只有拿到冠军才能有机会,因为这个时候我的机会其实还很小。”张湘祥回忆起半年前的比赛,言辞中透露出的那种自信已经颇有王者之风。

最终,张湘祥举起了320公斤的总成绩,成为中国队在这个级别上的不二人选。

他对自己的规划也不一样。对于一个硕士毕业的学生,一个举重冠军,在他退役后,他选择留在北京体育大学当导师。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这首《老将行》的后两句,用在张湘祥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一个从死神的魔爪里逃出来的小伙子,一个不会放弃自己事业的人,一个我万般崇敬的举重运动员,一个好像在为中国举重事业而生的运动员。再次看到他举起杠铃的那一刻,我真正真正的被感动了。

张湘祥,他举起杠铃的那一刻正是感动我的奥运瞬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叙事
6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