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 礼 ! ?不 忘 那 神 圣 的 战 争_2000字1200字以上

敬 礼 ! ?不 忘 那 神 圣 的 战 争_2000字

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敬礼!不忘那神圣的战争

(观“抗战胜利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有感)

作者:贾辰宇(原创)

2015年9月3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日子;

2015年9月3日,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2015年9月3日,一个见证中国科技飞速发展的最好的例子。

9月3日,对中国人民、对我们的祖国来说都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今天,我们永远不忘!

伴着一阵响亮的乐器声,一阵雄壮的歌声使北京城原本平静的气氛终于被打破了。这就意味着——胜利日大阅兵正式开始了。

天安门广场上满是花朵,那硕大的、鲜红的数字1945和2015显得格外地引人注目。一排排的礼炮齐鸣70响,以此来纪念抗战胜利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伴着礼炮的轰鸣声,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来举行升旗仪式了。礼炮声一结束,习近平主席便宣布开始举行升旗仪式。升旗仪式进行时,每个人的目光都注视着那面鲜红的国旗,心中默默地唱着我们那雄壮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这充分体现出了我们中国人民对祖国的崇高敬意、对革命先烈的无限缅怀。

可这还不算什么,这次阅兵仪式最最令人瞩目的还在后面呢!

下面,习近平主席就开始对中国各大军种及军队进行检阅了。长安街上,军队士兵们正整整齐齐地等待着首次检阅。他们个个衣着整齐,斗志昂扬;车队排列有序,威武雄壮的战车依次排列,其中最令人震惊的便是那几批庞大的坦克部队与导弹部队了。这些坦克导弹就是我们为保卫国家而刻苦研发出来的伟大成果,也充分证实了我们中国人是有能力的!

正如抗战时期的诗人田间《假如我们不去打仗》一诗中所说的:“如果我们不去战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是奴隶!’”上个世纪的我们也许如此,但是,我们现在用行动去证明了,不!我们不会!我们不是奴隶!如果我们的国家被侵略了,祖国的土地被践踏了,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去抗争,因为我们有一股永不服输的热情,愤怒的怒火就在我们的心中熊熊燃烧着,而这份怒火会迟早爆发出来,把那些可恨的侵略者们统统消灭!

接着往天上看,那是由各种特种飞机组编成的一只庞大的空中护旗军队,领队的飞机下面吊着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这是祖国的国旗呀!鲜红的国旗别样的红,象征着革命先烈为抗日所作出的牺牲,这也激励着人民军队牢记神圣职责,告诫人民要坚决扞卫祖国领土的尊严。二十架军用直升飞机在空中整齐的排列成数字70的字样,将抗战胜利70周年的事件大写在天安门广场上空,七架飞机在空中拉出七条彩带,象征着走过烽火硝烟的中华儿女气贯长虹、奔向未来。

之后我们迎来的是抗战老兵乘车方队,这支队伍中包括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和国民党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抗战老兵,这是从苦难辉煌中走来的英雄壮士;这是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的光荣前辈啊!英雄不朽,星火相传,紧随这些抗日老兵门的是抗日老兵子女代表。一部抗战战史就是一部鲜血写就的英雄史啊!无数先烈血染中华大地烈士英明响彻历史长空,他们是民族的骄傲,他们是永远的丰碑啊!

最后作结的是由陆海空三军组成的三军仪仗队和狼牙山五壮士英模部队方队等方队,他们向世界展示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雄姿。英姿飒爽的女仪仗队队员在阅兵仪式上首次亮相阅兵场,也诠释了抗日武装宁死不屈、血战到底的战斗精神,他们慷慨悲壮、永垂青史。

这次阅兵共有67个方队参与,其中我军共有50个方队,外军17个方队代表队,为祖国的军事与外交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战的历史告诉我们,强国必须强军,强军才能安邦,一支强大的军队,一个巩固的国防,从来就是国家安宁、人民幸福的可靠屏障;抗战的历史也雄辩地证明,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

用一段话来形容我们伟大的革命先烈,那就是《楚辞·国殇》中的——“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一句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确实是既勇敢又有力量啊,始终都刚直强悍而不可欺凌,哪怕身体已经死去啊,这精神将永不消亡。你们的魂魄即使在那九泉之下啊,也依然是鬼中的雄杰。”他们的这种精神永垂不朽、流芳千古!

在纪念活动中举行阅兵是国际通行做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成功举行了十四次国庆首都阅兵,今天是中国第一次组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阅兵,这彰显了我们对历史的尊重,也教导我们对和平的扞卫。

这次的阅兵仪式十分的振奋人心,一支支庞大的队伍从我的面前经过,那整齐的队伍、庄严的军礼、磅礴的气势、英勇的气概使我为之一震,这也使我不禁感叹道我们的祖国的进步、国力的增强。

通过这次盛大的阅兵式,我们要时刻铭记着这多灾多难的祖国,永远不能忘记祖国的耻辱,不能忘记1945年那份胜利的喜悦。

敬礼!我们永远不忘那神圣的战争!

初三:贾辰宇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读《花田半亩》有感_1200字

1200字 初三 读后感

温暖的午后,阳光徘徊在窗前。我静静地坐着,手中捧着这本《花田半亩》。桌上那杯浓绿的热茶,早已消散了温度,冰冷的无法入口。我站起身,轻轻合上这本书,叹息牵引着我无限的感慨,可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记得,眼眶曾一次次被浸湿,干了,又被新的温热替代。《花田半亩》的作者田维,一位爱花的美丽女孩。15岁时身患绝症,并开始书写博客。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她对生活的品味,对青春和生命的思考,其文字充满了爱、感恩、坚韧与真诚。书中的《关于天空》撼动着我的心。时刻面临死亡威胁的她,竟能洞察如此美丽的景致。走在归家的路上,只因抬起头能望见澄澈的天空,她便心怀感激。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回到家,便拥抱了温暖,从得知病情的那一刻起,惦念家人就成了她宽心的一味药剂。她就这样想着,盼着,似乎每叫一声“妈妈”都是上天对她的恩赐。思亲的孩子啊,回来了!饱受折磨的心有太多的留恋与不舍,只因心头牵挂的那份浓浓的亲情!田维就是如此热爱文字,她用自己的心写下身边的每一处感动,即使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她就这样写着,不曾停歇,仿佛总有她写不完的字,总有她说不完的话,憔悴不堪的她总是在深夜忙碌着,她是在追赶时间!田维每每写完文章,总是喜欢微闭双眸,轻嗅着,轻嗅着什么呢?

田维的桌子上总是放着一束龙胆花——田维最爱的花。她喜欢花,书的彩页都是她与花的合影,千姿百态,在风中开得绚烂。想来,花与田维不是很相像吗?同样美丽的生命,在美丽的年纪,尽情绽放。即使要凋零枯萎,也要微笑面对。

会是在一个无风的夜晚吗?她面对着镜子,偷偷地哭了。病痛蔓延着,她也害怕过,挣扎过。但是出乎我们所有人的意料,她用信念的光芒,点燃了生命的灯!历经风雨侵袭,依旧闪烁。我不明白,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面对死亡的那份宁静,怎么会如此的从容淡定,一个柔弱的女子又是怎样熬过病痛带来的,可怕的生理与心理的伤害!一个明明已知道上苍对自己不公的人,却对世界没有任何的抱怨,只是微笑地接受着命运的安排,即使这是残酷和无情的。面对即将逝去的生命,她曾无数次对自己说:“心存感激的生活吧。我们来自偶然,生命是最宝贵的礼物。无论前途怎样凶险,都要微笑着站定,因为有爱,我们不该恐惧。”正如梁晓声所说:“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田维不正是这样的人吗?她坚强的与死神对视了七年,这需要怎样的勇气?与之相比,我们口中所谓的坚强又算得了什么?面对死亡的深渊,有谁不惧怕?只有田维是从容的,这才是真正的坚强!

然而天妒英才,2007年8月13日,年仅21岁的田维——一位有着深厚文学造诣的坚强的女子,遗憾地放下手中的笔,化蝶而去,留下一部50余万字的《花田半亩》,延续着她对生命的思考。这般美丽的生命,有谁会不感到惋惜?温暖的午后,我坐在椅子上,品着刚续的热茶。仔细想来,田维真的离开了吗?我手中捧着这本《花田半亩》,阳光下,它飘出淡淡的芳香……

初二:张腾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读后感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