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的政府大楼为何不倒?_800字800字

汶川的政府大楼为何不倒?_800字

800字 高一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在5.12地震中,医院倒下,学校倒下,而政府大楼却没倒。地震灾难虽然属于不可抗拒的天灾,但数千学校师生的死亡,医务工作者的伤亡,肯定是不可绕恕的罪孽!于是,有人写了这样的诗:傲然的政府大楼如一座墓碑,挺立在西天阡陌的尽头,梦境一般沉重的寂寥,笼罩着村庄的怀抱。放学的铃声不再响起,浓缩着夕阳的哭泣,新月如弯刀,雕刻出天宇的哀鸣。夜幕吞噬着村庄,一片荒野的朦胧。瓦砾、粉碎、白骨露于野,政府大楼轻轻晃动,然后,毫发无伤。医院不再止血,而是血流不止,染红了西天的黄昏。颤抖的彩霞,遁入万物的灵魂,空荡的政府大楼外,轻晃的玻璃在闪闪发光。

这是为何?难道是偶然吗?作为政府,作为共产党人,作为人民的公仆,不是应该为人民服务吗?不是应心系人民群众吗?中国共产党不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吗?它的本质不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吗?我不敢说所有的共产党人都是腐败的,但部分人总是给共产党抹黑。试问衮衮诸公,你们难道无愧于心吗?当你们看到美丽漂亮的教学楼轰然倒塌,当你们看到一个个可爱的孩子霎时间变的血肉模糊,当你们看到医院在倒下,你们是否想过医院里有许多病人正在接受治疗,学校里的某个孩子可能是您的孩子。

既然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政府的个别官员坚持以人为本了吗?他们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了吗?没有,他们想到的是身外之物,比如说,生命、钱。我们可以理解,生命是可贵的,它对于每一人来说都很重要,但我认为,既然选择了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就应抛弃自己的一切。恩格斯指出:“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水平如何,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马克思也曾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政府一切为了群众。

将来无论我从事怎样的工作,我所做的每一件事必将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如果为了国家和人民,需要我的付出,那么我愿意献出一切,包括生命。

胶南二中高一:姜涵

《围城》随记_1200字

1200字 高一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认识钱钟书是在中学课本上,而了解钱钟书却是刻意的。我不能说自己有多了解钱钟书,毕竟我没有深入研究过他,但我确实被他的文学才识,人格魅力所吸引。当然这一切还是来自于他的那本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

刚开始决定读《围城》只是为了多读一本书,至于自己能否将它认真读完那是后话。而当我翻开书的第一章的第一段,就被这精妙的比喻深深吸引了。开头是这样的: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这一句既应用了比喻又应用了拟人,这种修辞手法不动声色地将海洋上空的夜描绘得形象,生动,淋漓尽致,使人一读便可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钱钟书在《围城》中善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例如:“他靠纱窗望出去。漫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害羞,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托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亮不到的阴黑里,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大眼睛。这虽然是很平常的夏夜景色,但在钱钟书的笔下却如此生动。“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这里把声浪比作水,声音的变化就像水被煮沸了。如此绝妙的比喻也只有钱钟书能想到了,忽然记起要是我们来描绘这夏夜,定是把蛙声用拟声词给代替了。

原本以为《围城》这本书不过就讲那些琐碎的小事,不值深读。可当我慢慢读下去时,发现故事中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发生,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但我们这是阅读,不是听故事。所以这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他善于应用精言妙语,来使文章更有看头,当然在他的刻画下,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也是如此鲜明。例如一号人物方鸿渐,他是一个不学无数的人,他好的不纯然,坏的不彻底,不想像狗一样媚悦于人,又不甘低人一等,所以他只能像皮球一样被人一脚踢开。而苏文纨则是“底子”最厚的一位女生,她有着美丽的容貌,丰裕的家境,良好的教育,但却虚伪,傲视群芳,最后只得孤芳自赏。唐晓芙是苏文纨的表妹,她是一个集智慧,妩媚,青春于一身的小家碧玉的女孩子,她是我在《围城》中最喜欢的人物,因为她端庄大方,不做作不矫情近乎完美。孙柔嘉是后来方鸿渐的太太。她自然有柔弱的一面——被学生欺辱时,哭得像个孩子。但是她也是一个有心计的人,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常常玩弄心机。至于赵辛楣,他是一个装腔作势,附庸风雅的人。不过他虽然不喜欢方鸿渐,但也会给方鸿渐提供真心的帮助。

听杨绛说,这些故事里也有钱钟书的留学经历,不过也是虚构的。我想如果不是博览群书,对社会有敏锐的观察,对人生有独到的见解。钱钟书有怎么会有这样一本《围城》。

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可见他把钱钟书看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高一:蒋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