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过的六年450字

一起走过的六年

450字 初一 散文

一起走过的六年,说过去就过去了。在小学的六年中,总会有一些无法抹去的事情。在离开了生活六年的母校时,心中充满了感慨。

还记得女生欺负男生,男生只有忍气吞声的份。还有在校园里互相追逐的身影。还有最后一年,同学们拼命苦学的样子……可惜记忆开始模糊了,毕业那天泪水模糊了视线,一切仿佛要失去了。转眼间,就要匆匆忙忙地离开生活了六年的班集体了,心里怀念儿时的快乐,我们都恨透了一句话——“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同学们,还记得一起走了六年的日子吗?现在,是忙碌,不再是悠闲。手机里的铃声又响起“这些都是我们经历了吗?”603班,我们毕业的班级,结束了我们小学生活的班级。同学们,你们是否怀念那六年的生活呢?酸甜苦辣都是你们陪我走过。现在是新的同学,新的朋友了。六年,在口中总觉得长久,转眼间,就匆匆分别了。分别时,才觉得时间短暂。岁月怎么就不留人呢?

下雨了,望向窗外,一滴滴雨,滴在草地上,仿佛窗外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和同学们在草地上玩耍。那种生活,是最美的。可惜再也回不去了。写作业时,作业本上的影子跳着舞,就像在晚上赶作业,明天还在小学里上着课,那熟悉的味道,那独特的花香,那忙忙碌碌的身影那画面都令我难以忘怀。

再见了,603.再见了,叠滘小学。再见了,我的朋友。

由三生石想起

800字 初二 说明文

我本人并不喜欢旅游,也没曾去杭州亲眼目睹过三生石,只是偶尔从林清玄的《三生石上旧精魂》读到过它的故事。那代表中国文化、生死观念的三生石和它那浪漫凄美的传说不仅使我引发了万千遐想,其中也包括了我对生死的重新寻思与认识。

在很小的时候,初懂人事之时,“生死”只代表“诞生——生存——死亡”,一个单纯的过程,可长大了,真正懂事后,才发现“生死”之道理不仅仅局限于此。看私人,人师常教导学生应好学、成才、造名,才算生有价值;看中国,国人从古至今就有一种生死轮回的思想;单放眼整个世界的历史,有人被千古传诵,也有人遗臭万年;有人生时如行尸走肉,也有人死后却似生依旧。这样一来,生死的界线便开始模糊,两者看似如有天壤之别,实际却只隔了一道门而已。这门是什么?人的心境。

前有任末削荆为笔,苦学感徒;马克思主义今仍被推崇;司马迁撰写《史记》,名留青史;贝多芬耳废作曲,精神动人。……这些中外前人生时虽可能曾经历过种种磨难,出生贫寒,微不足道,却能在死后若存,传精神于人心。相比之下,时今呢?而后呢?今虽有悠悠大国,众众人口,但人的心境却似乎已变,少了些什么。是生死的思考、观念与认识!人们开始害怕死亡,不再有视死如归的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人们开始苟且偷生,真的成为了任末口中的行尸走肉,整日昏昏沉沉,不理于事;人们开始贪图享乐,如孟子所述般不再勤奋劳作,生命只在于享乐,最终必陷而亡。本身存有圣洁思想的佛教,如今也难逃悠悠之口,成了每个人的自我麻痹与安慰,多数人不再注意领会佛法精髓,只偏爱于信仙恭佛,用生死轮回来麻醉自己的精神境界,却忘了那佛学最重要的根本:真正的生死是什么?!

生死的真正本意是让人们热爱生命,珍惜时间,感慨生活,虽不一定要像前文举例的几位名人般创奇而使然后传,其名常留于世,其精神常留于心,但至少不能违背、辜负生死的意图!它是种警告,是种激进,是种鼓励!而如今虽仍有“神人”不落俗套,化破暗暗长空而出,可大多数人却依是醉生梦死,日渐消沉。如果人们依旧整日迷失其中,那三生石就真的失去他本来的价值与意义,只剩下一副虽浪漫却空虚的传说与泡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