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乌云,走进阳光1200字以上

走出乌云,走进阳光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何时才能真正的走进阳光呢?

我常常抱怨身边没有温暖,连阳光都不肯走近我,一想到同学眼睛里就冒火。自己总会拿着一本本杂志,看上面的小名人介绍,然后气愤的用手指指点点的大骂,“什么又一个音乐天才“莫扎特”,不就是一个十岁的英国小男孩嘛。有什么大不了。还有那个写文章著称的小女孩,还说她是文章天才,这简直是歪理邪说……”常常是读到一半就把杂志扔在地上,一副全世界人都对不起我的样子,独自一人坐在那里生闷气。

开始想有一份叫关爱的阳光了。

终于有一天,那份阳光慢慢地走近了。

轻悄悄地,爱的阳光迈着轻盈的脚步走到了我的身边。又是一个严冬,我迈着大步向学校走去,冷风呼呼的从我身边刮过,我看了看手上的表,不禁加快了步伐,终于赶到了学校。到了学校,我立刻翻开自己的书包准备交作业,没成想,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作业。极度无奈之下的我,只好给老妈打了个电话,请求支援,老妈说,你等会儿啊,你别是带去了没找到吧,我冲着话筒跟老妈大声的说,“老妈,我真带了,我的记性可比你好。”我听见话筒那边的老妈无奈的叹了叹气说,“那你就先上门口等等,如果7:50还没送到,你就回班级找找,肯定在班级了。”我悄悄地“嗯”了一声,挂断了电话。

我跑下了楼,来到了大门口,早上因为臭美所以只穿了薄薄的棉袄,过了不一会儿,我就被冻得在寒风里瑟瑟发抖,但我还是坚持等待,因为没带作业会被判死刑的,想起班主任Mrs陈的严厉目光,我就怕得要死,所以不管怎样也一定要在这里等待。冰雪还没有融化,照到地上的阳光没有起太多作用,天实在太冷了,我不断地在门口徘徊,增加热量。Mrs陈叫了我几声我没有听到,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我接起手机,听到了老爸熟悉的声音,“喂,老姑娘,你怎么还在门口等呢?你的作业肯定在学校了。你们班主任喊了你几声,你没有听到吗?”我很纳闷的回答老爸,“不会啊,我们的班主任怎么会喊我呢?”老爸接着就说,“你们老师怕你感冒了,然后看见你在门口等着,她大喊了几声你没听到,于是就给我们打电话说,你会挨冻的……”不知怎么,心里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动,我慢慢地走回了楼上,轻轻地叩响了班级的门,走进班级一看,Mrs陈正在班级里讲英语卷,突然感觉心头涌上一股温暖,渐渐地流散开来,遍布了全身的每一根神经,看着Mrs陈那双满是粉笔灰的双手,明白了老师的辛劳。我想起了自己的种种,一定深深的刺痛过Mrs陈的心,老师就是这样,无论学生如何对她,她都不会有怨言,顷刻间,我学会了感恩,感谢那个刀子嘴豆腐心的Mrs陈。

终于找到了属于关爱的那份阳光,可自己还是有些郁闷。

有伯牙那种知音难觅的感觉,也想有一个像钟子期那样的人来了解自己,钟子期和伯牙那样的友谊,世间又有多少呢?所以我的脑子里常常会想,什么时候友情阳光才能走近我,让我也有个知音呢?

于是盼望着有那份叫友情的阳光了。

我把心情淡淡的记录在日记上,没有友情的自己给那份日记起了一个极其恐怖的名字——《小女生的死亡日记》,把自己在班级里所讨厌的同学写上去,然后画了一个大大的叉,希望能缓解一下自己的悲伤情绪。在日记的第一页上,我写下了一行文字,“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其实自己要走的路好长,长得令我看不到另一头,漫漫长路,独自一人行走,这条路,走得有些迷茫,因为没有人陪我走下去。

自己的性格古怪得不得了,同学只是碰了一下自己,自己就大呼小叫,向人家fool,fool的喊,也知道自己不对,但就是改不过来,直到遇上了晓琳,晓琳每次都会和自己一起读书看报,跟自己谈天说地,那本《死亡日记》也在晓琳和自己的相处中慢慢地落满了灰尘。那次,晓琳听说我喜欢看书,就把她家的书单列了出来,让我随意挑选,凡是我想要看的书,她总是有求必应,拿来借给我看。后来我也变得和她一样,变得和蔼可亲,不再令人讨厌。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撕掉了那本日记,微笑着面对生活,和同学们和睦相处。

属于友谊的阳光也来了。

我开心的露出了笑容,这次我走出乌云,走进了阳光……

走出保护伞

1200字以上 高三 记叙文

我难以想象,如果幼鹰不独自经受自然的磨难,又怎能展翅于苍穹?

我难以想象,如果梅花不独自承受秋风的萧瑟,又怎能傲放于严冬?

我难以想象,如果男孩不独自承受摔跤的痛苦,又怎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儿?

在老鹰的关心下,幼鹰的命运是生于鹰穴,死于鹰穴,多么令人寒心啊!不经历秋风的洗礼,没有梅花会傲放于严冬。男孩只在他人的关心下成长,何时才能走出保护伞独自生存?

伞外的世界与伞内的世界根本不同,伞外的灾苦比伞内更为艰难,又没有任何人的保护。如果不早点学会对待挫折,形成依赖心理,那就如同有一天把深海鱼类捞上海面,因无法快速适应压力而死亡。

学会自己独立面对挫折,自己爬起来,是人生的必修课,是成就大业的奠基石,越早越好,走出保护伞。

苏轼学会了承受挫折,并没有乌台诗案一蹶不振,而是信步雨后,“一蓑烟雨任平生”。

曹雪芹没有被“一把辛酸泪”吓倒,而是勇敢地走下去,给世人一部惊世大作《红楼梦》。

刘翔敢于从困难中爬起来,独自真正站起来,不畏挫折,以12秒88成为世界记录的保持者。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丁晓兵,在失去右臂的苦难中站起来,二十多年一直是英雄。

如果一直呆在保护伞下,我想世上又会少了苏轼、曹雪芹、刘翔、丁晓兵等这些人,少了那种人生的伟大精神,而快些走出保护伞,就会尽快得到受到挫折的机会,而在失败中培养坚毅的精神。

尽早走出保护伞,是我们提前适应大环境与认识自我的过程。

俗语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人,就是因为早早离开关心而独立,才变得成熟。洪战辉一人挑起一份家庭的负担。因为他早已走出保护伞,早已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走出保护伞后,我们与世界对话,与心灵对话,获得前所未有的知识与技能。

外面的世界不一样,充满艰难;为了得到成就人生大业的基础;获得与世界、与自己对话认识自己。所以,早点走出保护伞!暖风吹人醉,疾风见劲草。

这早已是我们见惯不怪的都市场景!一群大学生打包将成堆的脏衣服带回家,斑马线上的青年由年迈的祖母督促着,父母哄着被老师批评后的“小愤青”……

爱已无处可逃,像干热风席卷而来,“滋润”的是一大群中国孩子。

这种爱不是不让我们感动,只是在感动之余,许多更为珍贵的东西都被轻描淡写地一提而过

爱还是潮水般涌来,孩子依然是那个在荒岛等待救援的无助者。

当辛辛苦苦的付出换来的是漠然麻木或者惊心触目的杀戮,我们或许该停下来思考一下,“干热风”式的爱是拯救了一批孩子,还是摧残着我们自己?

他也是一个孩子,与所有的孩子相比,显得格格不入。说他没有父爱或母爱,显得不切实际,至少这种爱对他来说是不完整的。他从一个男孩过早地成为一个大青年,布满血丝的双眼,写的尽是不屈与抗争。

“温”风拂面的感觉他从不敢奢望,疾风骤雨已成为生命的一种常态。在厄运中盛开成一朵绚烂的花。我们都知道他是谁,他就是曾经赚取中国人大把大把眼泪的洪战辉。一个在“疾痛惨怛”中辛苦辗,连“喊父母”的权利都被剥夺了;一群在和风细雨中徜徉恣肆,却连最基本的行走都快忘记。家庭在两段不同的宿命中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与学校仿佛已被遗忘,“三个大人一个孩”的四角戏总让人觉得生疏。是学校、社会的缺席让家庭在孩子成长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还是这种固有的弊端造成中国的教育失衡?

西方早就提倡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步走战略,在各阶段又详细分划,相互补充,做到家庭教育不过头,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从中走出的是体格健全,品学兼优的科学家、工程师、诗人……而我们从家庭中走出的是娇生惯养的柔弱宝贝;从学校走出的是“两耳不闻天下事”“满嘴谎话流行语”的新新青少年,从社会中走出的是疲惫不堪的烟鬼、酒鬼、网虫……

中国人总是那么无私奉献,也许父母之爱只是一股摧人的干热风,相反,一场从天而降的疾风却能吹出几株劲草。

这样的独角戏不能上演,结局只会是两败俱伤。在我们跌倒的时候,需要家的温馨,教育,社会,学校的搀扶,这样的爱才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