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烟不散,雨不停150字

若烟不散,雨不停

150字 高一 诗歌

淅沥江南的雨

不再缠绵多情

愈显迷蒙

万千灯火闪烁时

已不是那时的灯火

晨暮的炊烟散了

散了

细密的雨停了

停了

仿佛是酸的雨

腐蚀了江南昔年的风貌

破屋旧舍的砖瓦亮着

亮着

怕是不久便埋没尘中

孩童的泪珠滴着

滴着

怎也不像晶莹的江南雨

江南的烟雨在何方

江南的人儿去何处

若烟不散

若雨不停

江南还醉佳人

如初

碧荷涟清烟雨中

我所知道的胡兰成

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

胡兰成本人留下的作品并不多,了解胡兰成自然是从读张爱玲开始的。而姑娘家迷上张爱玲是很容易的事,她的才情、性格都是征服读者的利器。看过了那么多写张爱玲的文字,只有胡兰成的《民国女子》最通透明澈,便从此迷上了这个才情高亢的传奇人物。

最初只是听旁人讲起过他,而那时他只是以“张爱玲的爱人”这个代词出现在我的印象里。听闻他的许多风流韵事,心里一直以为这是一个朝三暮四、始乱终弃的人,况且政治上也是有污点的,因而并无好感。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故事里,看到了他对玉凤许下终身不再娶的誓言,那深情震撼着我的心灵,之后便忍不住去了解他,了解他与爱玲的故事,于是翻开了《今生今世》—一部旷世奇作,改变了我对他的印象。

在《今生今世》里,他记述了自己爱慕过的多位女子,称“爱玲是民国时期的临水照花人”,为爱玲的才气吸引以后,便开始了为众人所知晓的千古爱情,写下一纸婚书约定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多么浪漫、动人的故事。然而不久他便移情别恋,接二连三的爱上了很多女人,令张爱玲神伤却又无可奈何,让他在自己和小周之间做出选择,而胡兰成却拒绝了,但他并不觉得是负了爱玲,只是说,“我与爱玲是自己人,世人只有顾全他人,对自己人向来是要苛刻些的,倒是要照顾小周多一点。”之后二人便分手远隔。胡兰成却说“我与爱玲,无论见与不见都是一样的心意相通。”

世人都说这是个不值得托付的浪荡公子,爱上他的女人必然会被抛弃,他对情向来是不能做到专一的。可是我明明在《今生今世》里看到了他对每个人最真实的爱,只是不停留而已。在爱的当时是真真切切的,爱过后的分离也是毫不拖泥带水的,这样干净利落的性子也真是旷世罕见,真正的中国式唐璜一样的人物,别有一番魅力。这样的他让我忽然想到了金庸笔下曾经也有一个类似的人——段正淳,此人风流多情,小说里大部分女人都与他有关,最初还令人感慨他的不端与狷狂,然而到最后的那一刻,所有的女人都甘愿为他而死时,也着实让人震惊,而他的悲痛也是真真实实的。他不是世人眼中三心二意的薄情郎,而是天生的多情种子,这与胡兰成颇有相似之处。一个人能让这么多女人为之倾慕,必定有他过人的一面。

胡兰成做人做事出人意表,已经为世人所惊异,然而他最让人震撼的还是他的文字。都说作家中当属老舍先生的语言最好,但文字稍有欠缺,而胡兰成却是语言好、文字更好,风格清丽温婉、斟词酌句若行云流水,下笔风流婉转,宛若其人。与其他文人的中规中矩不同,他的笔无论写什么都是充满人情味与浪漫风情的,可见此人的内心深处是柔软、温润、有趣可爱的,若非这般风流多才又何以征服张爱玲这样的奇女子呢?

后来读他的《山河岁月》,果然是笔落惊人,满纸馨香。枯燥的历史发展录在他的笔下居然是灵动、活泼的,仿佛历史是一位风情万种的女子,翩翩而来。他曾说,日色风影皆言语,而今也真正是万物可雕琢,世界满是温柔和煦的光景了。《山河岁月》胡兰成自诩有爱玲的影子,但读起来却更胜一筹,爱玲的笔调是苍凉的,而胡兰成却是温柔可人的。他能在最平淡、微小的事情中看到人世间最温情的一面,即使是写宏大的的历史录也不像历史学家高呼“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样的义正词严,而更像当初写爱玲的小动作、小脾气一样的楚楚动人,让历史变得不再庄严可畏,却是更加亲近平和,无限潇湘。他写生产力的发展,亦是说,“生产不应只是生产力,却是还要有德。”说温州女子襟边佩花坐在机杼前,“所织的布如流水,好像她的人是被织出来的,真真的如花美眷,如水流年。”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暖人心脾的。正如他所言“凡有一个大的境界,乃无高速度的感觉,火车在隧道中驶过才觉得快,而飞机在天空,火车在大平原,则惟见日月静好,山川回环。”或许也正如此《山河岁月》这部书才取名如此,他是在山河变换中更重岁月温情之感吧。

《今生今世》与《山河岁月》这两部著作诠释了胡兰成不是一个始乱终弃的人,他只是真性情的流露。世间的确是有这样的人吧,不为一己爱情而停留,把所有的爱都当做大爱去看待,把同时对许多人的好都当作世人理所当然的相处之道,无论咫尺还是天涯都当做你我之间最稀松平常的分别。我想这样一个传奇似的人物不仅在当时,即便是现在,也仍然让人倾慕不已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诗歌
1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