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重阳想开去900字

由重阳想开去

900字 高二 写景

摘要:“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弹指间依稀可见千百年前王维低吟的忧伤,一年年重演

高中生重阳节作文:由重阳想开去

我对于传统节日,一向是一知半解的,也不知懒惰和主观因素哪个占得更多。比如重阳,我对于个日期来源以及大致要做些什么事,还是明白一些的;至于具体到做这些事的细节,便是一问三不知了。

重阳,因阴数为六阳数为九,又称重九。顾名思义,是在每年的阴历九月初九。起源的传说有很多,我对“恒景杀魔”版更为相信些。这个传说也比较符合中国古代多数节日的起源:山里或者海里林里出了个妖或者魔祸乱人间,一个少年或者少女提剑或者刀杀之,于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为了永远铭记这英雄出少年的壮举就把当年做的事一年年延续下来云云。这样的传说是典型的面包加大棒记忆法,过节有吃有喝还有恐怖故事听,更容易记住和传承。

登高远游,配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便是在重九日主要所做的事。茱萸自然是做作邪用,也是受到了那个传说的影响。但凡糕点,在汉族文化中都有高升之意,也是比较受欢迎的节日食品之一。汉族的传统节日都对吃什么很重视,当然民以食为天,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同时却把另外的活动给忽视了。比如这些年重阳有登高习惯的人是少之又少,倒是很多人的“过节就该放开肚皮”想法愈发根深蒂固。过节是为了铭记,但铭记的方式却已变了味。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王维在某年重阳作的两句诗。出门在外,离家万里,睹物思人,逢年过节即使是只看到块砖片瓦关于明月愁思的往事,都会让人静静回首,悠悠忆起当年,想到那千里之外的浓浓亲情。一个我忘了姓名的歌手唱道:“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弹指间依稀可见千百年前王维低吟的忧伤,一年年重演。有时想,这歌与张行的“故乡的云”一般,我都认做是流浪歌手的歌曲,自然不是字面上的流浪。惟有览尽沧海桑田的人才能真正从喉间宣泄出这几曲,然后继续走下去。很像传说中的一种职业――歌行者,且歌且行,且思且游。

师恩难忘

800字 六年级 叙事

在语文教科书中,有这么一幅插图:办公桌上一付厚厚的老花镜旁,是一堆堆的作业本,作业本旁,是笔筒和地球仪。办公桌前的窗子敞开着,一个脖子上系者着红领巾的小女孩正站在窗后,将手中的几枝秋菊插到笔筒上去……桌上的日历用红色的字体写着“九月十日”。

在国门大肆敞开的今天,情人节、圣诞节常被人挂在嘴边,教师节却逐渐被岁月遗忘。这个小女孩知道今天是教师节,知道给老师送礼物,可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呢?她会一辈子记住“九月十日——教师节”吗?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你是否还记得一阵阵严厉而发自内心为你好的批评出自谁之口?你是否还记得一声声问寒问暖、无微不至的人除了父母还有谁?你是否还记得深夜里,一笔笔为学生批改作业不知疲倦的人是谁?

也许你觉得,老师对你的期望过高,给了你一双沉重的翅膀,让你像一只孤独的大雁,疲惫的飞翔。但你忘了,老师对你的期望,就是对你的信任与希望,就是认为你会成才,“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老师信任你,你应该更积极地学习才是。

也许你觉得,老师总拿“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一大堆大道理像麻雀一样唧唧喳喳地教训你。有句话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你有没有为老师想过,老师教导你,是关心你的表现,是敬业的表现。在烦言碎语中,无不饱含着老师至上的爱心。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肯定吗?

也许你觉得,老师老是在课堂上一遍遍要你做那些老掉牙的题目,课后还经常布置如山的作业,使你苦不堪言,喘不过气来。其实,老师何尝不知道学生对巨大作业量的反感。“业精与勤,荒于嬉”,老师只是想让你学得更勤奋些,更扎实些,老师宁愿被学生厌恶,也不想让学生在考场上丢分,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去赞颂吗?

尽管你有些讨厌老师,但我想说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老师的写照!老师在很多时候是为了学生而不得已的,请你换个角度,好好审视自己与老师的关系吧!“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师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能忘记教师节,我们能不在教师节里送老师一束美丽的鲜花?

2006.9.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二
写景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