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秋说650字

爱秋说

650字 初二 记叙文

四季,阴阳,昏晓,自然界的奇迹与妙趣多不胜数。且拿四季来谈。不少人喜爱春天,喜它的蓬勃生机,爱它的百花斗艳;也有人情系于夏,为它的繁盛葱茂而倾倒,为它的重柳鸣蝉而沉醉;爱冬的人也颇为可观,他们迷恋于冬那冰冷的个性,倾心于那银装素裹的壮丽。而爱秋的人们呢?自然也不少,我,便是爱秋队伍中的一员。

秋天,这个集结了夏与冬二季的交互点,是如此可人。它出自夏末,从那张扬而盛气凌人的盛夏走来,却丝毫不带一丝狂妄与喧嚣;它要向初冬走去,却又不受深冬阴霾的恐吓与威胁,始终如一,保持着本身特有的与众不同。

秋,是最为辛勤的劳动者,将丰收的责任包揽。春天收到了一年生产的任务,种了种,发了芽,便扔给了夏天;夏天接到了春的摊子,长了叶,开了花,又推给了秋天。而秋这位沉默的有心人,让农物结了实,收了种,任人们欢庆丰收,自己也暗暗地喜悦着。那一片片似火的枫叶林,莫不是秋天害羞的脸庞?

秋,是默默的,悄悄的,静静的。它没有春天那华丽美艳的花裙子,它没有夏天那郁郁葱葱的苍翠衫,它也没有冬天那凛冽霸气的银披风。秋天它拥有的装饰物,只是人们那漫天的喜悦,以及默默凋零的枯叶。

春,四季之首,似一只跃跃欲试的领头羊,让人明了地感到春天的骄傲;夏,四季之硕,似一片广阔的云天,总是以强盛的覆盖让人压抑而窒息;秋,四季之颌,好似一名默默无闻,隐居幕后的哲人,看淡一切争芳斗艳;冬,四季之尾,是一股猛烈的飓风,也想在四季之争中取之一席。于是,秋天便是自然界中一股细细的水流,默默地付出着力量。这不正是一年四季,平分秋色吗?

四季,阴阳,昏晓,世人皆有所好。春夏秋冬,各有各的丽句华章,美词秀段。

然我唯独爱秋。秋,以它别具一格的魅力,一年又一年地在我心中留下美丽的印痕。

爱秋的朋友们,你们是否也有同样的想法?崇尚自然的人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画卷吧!

爱竹说

600字 初二 记叙文

中华民族真是一个跟竹有缘的民族。一个中国孩子可能一出生就被放在竹摇篮里,可能在启蒙时握着竹笔管学写字,还曾经挨过几下竹鞭。住的可能是竹篱竹屋,家中可能有竹床竹椅。农家少不了竹耙、竹笠、竹箩筐、竹簸箕,渔家少不了竹筏、竹篙,商家时常摆弄着竹算筹,妇女们劈竹子生火,煮出鲜嫩的竹笋端上桌。等到两鬓斑斑,步履蹒跚,拄着竹杖走过晚年。

竹子影响中国人的生活太深,对于中华文化,竹子功不可没。

曾经,思想家们在一片片的竹简上,刻出了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巨作;等到纸发明了以后,竹子长而韧的纤维又成了造纸的好原料。竹与中国文学早已密不可分了。

从“瞻彼其澳,缘竹猗猗”那个时代开始,竹就走进文学里了。许多文人赏竹、咏竹、写竹、画竹,他们笔下的竹或寒翠,或摇曳,或清幽,或凌霜傲雪,或绿阴怡人,或伴以山石泉水,或衬以月露风云,或绕以轻烟细雨,或映以彩云飞霞,乃至竹影竹声,各具其妙。

若有幸住在竹林里,可以常常听见竹子发出的许多美妙声音:风吹竹叶的沙沙声,雨打竹叶的箤箤声,竹干相互推挤发出的咿呀声,还有竹子在夜间迅速生长竹箨剥落之声。从伶伦造律开始,中国人就爱听那从竹子的孔窍中发出来的声音,一支打了几个洞的竹管,仿佛就有听不尽的千变万化。

古人说,竹有四德:“劲本坚节,不受霜雪,刚也;绿叶萋萋,翠阴浮浮,柔也;虚心而直,无所隐蔽,忠也;不孤根以挺耸,必相依以擢秀,义也。”他们把竹当做一个可以切磋砥砺的朋友,期勉自己能向竹学习,做一个清介高逸、虚心有节的君子。

我也爱竹。不仅因为它的苍翠多姿,不仅因为它的高风亮节,也因为这五千年来累积下不能割舍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