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诺奖情结1200字以上

走出诺奖情结

1200字以上 初三 议论文

又是诺贝尔文学奖公布的时候了。从国内报纸和微博的表现看,自然比去年平静得多。其实,淡淡地旁观,倒也不失从容。莫言获诺奖一年来引起的强烈反响,释放了中国人积累多年的焦虑和渴望,也透露出各界的文化心态,以及诺奖评委会和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和中国文学的微妙态度。 

莫言获奖,是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颁给中国主流作家。国内各界对这个事件的态度,归纳起来不外乎四种。一是喜。莫言名至实归,中国文学终于得到世界的承认,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将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二是喜且意外。虽然莫言也好,中国文学也好,都值得这个奖,但鉴于诺贝尔文学奖对政治异见者的偏爱和意识形态成见,接受中国主流作家,时候还没到。三是平静。给了就给了,应该表现得淡定。四是忿恨。既针对莫言,也针对诺奖评委会。这种观点认为这是违背了“普世价值”,是对原则的背弃,是作家人格和诺奖的堕落。这第四种态度,主要是网络上一些声音。 

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色彩,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区域、种族、伦理、年龄等各种因素也都可能影响评委会的决定。为什么给莫言呢?有人说,这是文学的胜利,诺奖淡化了政治性,突出了文学性。也有人说,这背后的力量仍然是政治,由于中国逐渐变得强大,中国文学日益变得不容忽视,诺奖终于迈出大胆的一步,改变此前僵化的做法。不管是哪一种力量的推动,诺奖授予莫言,将促进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这是包括著名文学批评家、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在内的国内文学界、学者公开发言中比较一致的看法。 

然而,误读和隔阂,也依然深重,颁奖前后西方一些媒体的表现都在表明这一点。许多西方媒体对于把文学奖授予莫言不满。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成员马悦然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瑞典媒体根本没有读过莫言的东西,他们对莫言的批评,内容就是他是共产党员、他是作协的副主席、他抄写过毛泽东延安的讲话。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的报纸,也有类似的批评。它们言下之意不过是指责莫言为什么不反政府。这是一个文学奖,许多文章却在谈政治。 

文学有社会批判的传统,当然和政治有关。那些媒体的问题,并不在于谈政治,而是在于它们谈政治的方式。莫言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和作家,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历史和时代的看法,包括对社会问题的批判,这不容易为西方媒体所理解。从这些媒体文章看,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丰富和复杂,似乎超过了它们的理解能力,或者它们根本就缺少尝试理解的胸襟和眼界。 

不仅难以理解中国的政治,西方似乎也不容易理解中国的文学。英国路透社的评论称莫言受到马尔克斯、劳伦斯和海明威的影响,法国《世界报》在莫言的作品中看到拉伯雷式的粗犷。西方只能从自己的作家和文学传统来进入莫言的文学世界。但是,莫言的作品中那些接中国“地气”的部分,西方到底能理解多少呢? 

做好自己的事 

我们一直活在西方这个“他者”的目光之下,渴望被理解、被肯定。他者的目光却充满误读和隔阂。越是活在别人的目光中,越是希望得到认可,越容易不自信。为什么那么在意诺奖?它的欧洲中心主义的传统,它的局限,我们又不是不知道。 

然而,我们的诺奖情结,却不是通过心理建设就可以消除。这与历史有关。晚清以来的积弱积贫,沉重打击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这也与现实有关。诺奖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奖,这是事实。在世界文学的生态和话语权组成中,西方的优越地位是既成的,不容易在短期内改变。对诺奖的焦虑和渴望,也不能通过自我说服来消除。文化自信的问题与国力相关,因而也只能通过中国在各方面的发展来逐渐确立。好在莫言得奖了,下一次再有中国作家得奖,我们大概不会那么兴奋了。 

有的观点认为,莫言获奖还将产生一个良好的影响,即提高社会对纯文学的关注度,促进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这恐怕只能是一些文学爱好者的一厢情愿。就社会关注度来说,纯文学的黄金年代也许已经一去不返。纯文学的边缘化有社会、历史方面的更深刻的原因。例如,它的社会批判的功能、作为公共交流的平台,被其他渠道取代。这不是莫言获奖能改变的。获奖注入的“兴奋剂”,其效用恐怕不会长久。 

热闹过去,当代文学还得甘于边缘。纯文学肯定是有它的价值的,但也没必要让整个社会来关注吧?诺奖得了,焦虑缓解了,当代文学正好从此走出诺奖情结,从从容容地做自己的事。 

走出逆境

1000字 初二 记叙文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可能穿过逆境这条无尽黑暗的隧道。人生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偶然,要想使之变得精彩、充实、永恒,就需要我们自己为它确立一个意义,这个意义就是人生的目标。我们要坚持不懈地为这个目标奋斗下去,永不妥协,永不放弃。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朝着既定的目标逐渐前进,才能探索到生命的本质,才能走向人生的巅峰。

于是,我们为这个高远的目标奋斗的路就不会那么平坦。可以这么说,理想是一间黑屋子中的火柴盒,而你追求的目标越高,你所要承受的压力,所要经受的跌跌撞撞,所需要的勇气也就更多。但是有目的的冒险者总胜于无目的的探险家。不管前者的胜利有多么容易,至少在愿望实现的同时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激动与自豪;而后者也许是一时兴起地乱罢,也许是绝对服从于命运之神罢,总是漫无目的地徘徊在人生的路口,在雾中一般迷茫、失落、叹息。

还有一种更为卑微的乞丐,这种人甚至连无目标的探险家也不如。在生活中,我每次路过商店门口,总是能看见一些乞丐伸手要钱,求人怜悯。如果这是他们人生全部的话,更值得怜悯的应该是他们的心。我常想:你们还有手、你们还有腿、你们还有感情、你们不能思考、努力,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置于社会下层,把自己搞得一无是处呢?站起来奋斗,哪怕遭受讥笑,哪怕筋断骨折也要站起来奋斗。

逆境算什么!挫折算什么!生命总是能够得到新生。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的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欣喜地迎着春天的到来。

逆境只是一种经历,但生活中并不全是逆境。我们处在其中,既然可以超越命运,又何偿不能征服逆境呢?不幸总是会存在,既然无法逃避它,那就努力、认真地去生活、去奋斗,参透了逆境的意义,它便不再可怕。它只是一个迈向新生的仪式,或许它会留给你永远的伤痕,但却是一次神圣的洗礼,让你真正地、安心地面对这个复杂而简单的世界。

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一书中所写:“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生命的热情,这是奋斗的感慨,这是从无尽黑暗中走出来的光辉的象征。

生命,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们的一生最终是过得丰盈饱满,还是空虚落寞;是无悔于此生,还是枉费了一生,权利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你选择了虚掷、浪费、退缩、气馁,回报你的,将是漫长的萎靡和空虚;如果你选择了用奋斗来增加生命的分量,生命便会带给你许多意外的惊喜。

逆境的出现只是生命之中的一个小插曲,奋斗而来的成功才是永恒。走入逆境的人生是痛苦的,从逆境中走来的生命是灿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议论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