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50字700字

目送读后感50字

700字 读后感

目送,一次次靠近,一次次远离……他的背影,随时间越走越远,你的目光,随他越望越远,眼中的世界便不再只有他一个人,旁边多出的风景,是忧伤,是无奈,是落寞,是不可言语的滋味……

华安十六岁那年,他拿着护照,母亲在他身后,等待着,等待着,等待他消失的那一刻,也期待他回头的那一刻——母亲的脑海中,是曾经的一幕幕:那时,华安的手在她手心里,小小的身躯依偎在她怀里。分别,是慌张不安的,不断地回头着,也许他还依恋母亲的温暖……而现在呢,华安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忽然消失。回头的最后一眼,也从来没有。孩子已经独立了,不需要母亲的过分温柔;而母亲所依恋的,便只能停留在从前的时光中,不再向前走。一切,渐渐随背影渐行渐远。

而十七岁的华飞,儿童脸颊那种圆鼓鼓的可爱感觉已经被刀削似的线条所取代,那把“刀”,甚至不留情的,似乎把母子之间的深情也削落。也许母亲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曾经那个对一切事物感到无比新鲜的儿子,现在会对跪在江离丛中泫然欲泣地拍摄的母亲,淡淡地说句“孩子”吧……也许,孩子是不会懂父母的世界,而对于总是依恋孩子的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在一转眼间离他而去,然后去靠近孩子,依赖孩子。这种爱,在孩子看来,不过是无病呻吟罢了。

与自己的孩子相处,是无奈的;无法与自己的母亲相伴,却是遗憾的。同是母子,母亲已渐渐老去,她的背影,也是越走越远的。自己便要成熟起来,给予母亲安全感,让母亲依赖。谁没有嫌弃过父母的孩子气呢?他们已经老了,不能再忍受孩子的叛逆与任性了。这样照顾父母,又何尝是件容易的事;但没有这样的相伴,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憾事呢……

母子之间,亲情渐行渐远,那身影也渐行渐远。而亲情终究会散的,身影终究也会老去。一切终究会散的。

毕竟,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目送读后感

1200字以上 读后感

《目送》这本书,我阅读了很久,因为书中的很多片段总是能让我回味很久。在第一部分中,龙应台写出了她与父母孩子之间不一样的亲情。而其中他与儿子华安、华飞还有母亲之间的感情最让人最捉摸不透。

书本的第一篇《目送》的开头就写到了龙应台和儿子华安之间发生的小故事:华安十六岁到美国做交换生,临别前没有回头看母亲一眼;上学不愿与母亲一起,即使同车也要戴着耳机……在后面文章中,龙应台又谈到与儿子华飞的故事,读起来,着实让人有些奇怪。

在《十七岁》一章中,华飞种种“嫌弃”母亲的行为看似确实有些不妥。但是仔细想想为什么,就会发现这已经是当代年轻人的常态。在《爱情》一篇中,华飞把他所谓的“爱情”说得头头是道,让母亲十分诧异,这应该就是所谓的有“代沟”吧。

这使我想起之前在电视节目里看到的一个片段:一个母亲苦口婆心的对眼前一身打扮时尚,话里还带着几句英文的留学回国的女儿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省吃俭用供你上大学,可不是为了让你有一天可以在我面前表现得高高在上!”

这句话又让我联想到华安和华飞。十七八岁,青春最好时,这时的人总会和父母有些别扭,包括我们这些刚上初一的孩子,都觉得自己长大了,感觉父母的很多东西都太“老派”。想摆脱父母的约束,不认同父母的想法,或像华飞一样“嫌弃”他们和自己不在一个时代。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无论我们怎样任性,他们都会一如既往的爱着我们。

看看龙应台与母亲之间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这位老母亲很多事情都已经不记得了,甚至连她的“雨儿”都会忘掉。她的一生是有意义的,培养出了三个博士和一个优秀的商人。记得在《散步》一篇中有一句这样的话:“她从梦魇中醒来,乖顺地点头,任我牵着她的手,慢慢的走。”从“乖顺”、“任”这些词中都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依赖。她现在像个小孩一样,听“雨儿”的话,就像孩子们小时候总是很听她的话。我觉得孩子有父母之间的交往是很有趣的,像是一个循环。想象一下,很多年以后,你的父母也会像孩子一样跟着你,因为,爱是相互的,谁都一样。

而更令母亲念念不完的还有她的“家”。读到《回家》一篇,我十分感动,是母亲对家最真实的渴望打动了我。她要的“家”,是一段永远回不去的时光——过着最平凡的生活,和所有的家人一起,就足够了。她深爱着家里的每一个人,龙应台也一样,谁都一样。

很多人会想,同样是孩子和母亲,龙应台和孩子的关系为什么那么不一样,难道华飞和华安不爱母亲吗?我想不是的,只不过在这个年纪,他们不能接受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不一样的表达方法罢了。

其实龙应台也在《十七岁》一篇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我顿时失神;自己十七岁时,曾经多么强烈憎恶妈妈坚持递过来的雨伞。”我读完后发现,每个家庭都很相似,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往往是从小时候的依赖到青春期的疏远,最后到父母老年时期又回到小时候的那样关系密切,只不过换成了父母依赖着你……

这是不同的感情,却是同一种爱。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又读起这句话,又想起他们的故事。无论是华安、华飞与母亲龙应台,还是龙应台与母亲,这是不同的感情,却是同一种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读后感
7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