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命运录1200字以上

狐狸命运录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状物

这是一则犹太人的寓言:

一只狐狸走到一个葡萄园外,看见里面水灵灵的葡萄,垂涎欲滴。它绝食三日,才钻进了葡萄园。饱餐一顿后当它想离开时,才发现自己又胖得出不来了。

原本的结局大概如此:

那只狐狸能拒绝葡萄的诱惑,又绝食三天。当它再度“获释”时,它还是一只瘦小而一无所有的狐狸。但是,它拥有了对葡萄美妙滋味的美好回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成了一只快乐而富有的狐狸。

如果是这样的结局,那么毫无疑问这是一只西方的狐狸,它是一个快乐主义者。这是一只可爱的狐狸,它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敢于为幸福而付出代价。也可能这只狐狸在三天的绝食生活中对员外的亲人倍加想念,当它与亲人们团聚以后,它突然发现一家人和和美美吃粗茶淡饭要比去葡萄园“淘金”来得温馨得多。这种结局虽然不比第一种结局来得浪漫,但是如果拍成电影的话,台下观众肯定也能感动得一塌糊涂,将不准全家人一起来看电影还能有相拥而泣的感人场面。

第一种或者第二种结局。这都是一只很有人情味的狐狸,是好狐狸,是外国狐狸。倘若故事结局让中国人来编写,又会是什么样呢?

这只狐狸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硬是想从篱笆里钻出来,结果被卡在两条篱笆中间了。这个时候人来了。它们看见了狐狸,并把它从篱笆里拖出来,打死了。

人为什么要打死这只狐狸呢?当然是因为这只狐狸偷了东西吃,它是一个贼,一只坏狐狸。这种故事经常在国产动画片里看到并且这只狐狸的形象仿佛也让我们清晰可见:尖嘴,橘红色的皮,很夸张的尾巴,会飞快地眨巴眨巴的眼睛,配的音也肯定是让人感觉要竖汗毛的女人声音。这些就是我,甚至可以说是很多同龄人眼中的、脑海里的狐狸。

我是近几年才看见真实的狐狸是什么样的。灰褐色的皮,毛茸茸的不大的尾巴,尖嘴但是挺可爱的那种,它们的眼睛像所有别的动物一样,没有让人感觉到很坏、很奸的那种。

起初我并不认识这种动物,后来才知道那是一只狐狸。于是,在我心灵深处,开始为狐狸打抱不平。记得在央视大风车的节目里,我曾看到过一期讨论中外动画片差异的节目。节目中很多小朋友都提到了:中国的动画片太过“寓教于乐”了。我想,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

当然我并不是来谈论国产动画片的。抛开动画片给予人的视觉与听觉上的效果,这只中国狐狸还是很有故事的。

第四种结局;这只狐狸因为出不了葡萄园难过得哭了,它害怕极了。同样在这个时候,人来了。人询问它为什么哭,狐狸就把自己偷吃葡萄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人。人这次可没打狐狸,人说:“不要急,知错就改还是好狐狸。”狐狸停止抽泣,这个时候狐狸的妈妈来了。它也教导狐狸说:“犯了错不要紧,但要诚实啊!”狐狸洗心革面,重新做狐狸,结局圆满。

大家恐怕又要笑了,大家恐怕又要砸场子了。这次中国狐狸不仅是好狐狸并且扮演了乖宝宝的角色。可能这件事过后狐狸们还要开一个报告会,那只狐狸可能得写一千个字以上的“重塑自我”的报告,然后进行巡回演讲,最后可以评上个“改过自新”奖,领导、家属,皆大欢喜。

这只狐狸可能会是一只好狐狸,一直有头脑很开窍的狐狸。但就故事本身来说,却失去了它应有的光彩。

我希望这只狐狸能有更美好的明天,这个故事也许会有更圆满的结局。所以,我也打算把这个未了结的故事写完。

狐狸被困在葡萄园里以后,它想这里那么美好,我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家园安在这里呢?于是它辛辛苦苦地搬来木料,盖了间房子,并用葡萄籽种了更多的葡萄。它用斧头砍掉了篱笆,把自己的家人接了过来,并且它欢迎所有的动物们来园子里和它共享葡萄的美味。狐狸成了受动物们爱戴的伙伴。

我快要把这篇文章写成狐狸的命运录了。尽管如此我仍然觉得第一个结局是最好的。关于葡萄味美的回忆,这是最值得让人去珍惜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也只能有这么短短几十年,钱财、权利都是生带不来死带不去的。而只有人生的经历才是活着的真正意义。他付出了也得到了,他便富有了。犹太人总是十分注重对那些无形的,但又是十分珍贵的东西的拥有,好比知识。在那里,学龄前的儿童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父母在书本上洒些糖,让孩子们舔舔书的味道——那是糖的甜味,这时孩子们就会被告知,知识是甜的。这种温馨而轻松的教育方式是伟大而感人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首先的第一步,便是善待故事中的狐狸,我们需要一只更富人性化的中国狐狸!

种下一粒种子,荒芜一片心田。

熊和狐狸

550字 六年级 童话

从前,有一只熊和一只狐狸。

熊的房顶上有一小桶蜂蜜,狐狸千方百计想得到它。

一天,狐狸来到熊的窗前。

“哎!熊大哥,我的房子破烂不堪,连火炉都没生,让和一起住吧!”

“来吧,狐狸大嫂,咱们一块儿住吧!”

它们躺在热乎乎的炕上,开始睡觉。可狐狸怎么也睡不着,它摇着尾巴,想:怎么才能把蜂蜜弄到手?熊刚想入睡,狐狸就把尾巴敲得笃笃响。

“狐狸大嫂,谁在敲门?”

“哦,邻居妇女生小孩了,让去接生。”

“那去吧。”

狐狸走出门,爬到房顶打开蜂蜜桶,吃足后又回来躺下。

“狐狸大嫂,那孩子叫什么名字?”

“哦,叫‘尝尝’。”

“嗯,不错的名字。”

第二天晚上,狐狸又用尾巴敲得笃笃响。

“熊大哥,又有人叫当接生婆了。”

“狐狸大嫂,去吧。”

狐狸爬上房顶,又吃起来,吃足后,又回来躺下睡觉。

“狐狸大嫂,这回新生儿叫啥名字呀?”

“啊,‘半半’。”

“哦,这个名字也不错。”

第三天晚上,狐狸故伎重演。

把蜂蜜吃光后,回来正碰见熊烤煎饼。熊边烤边问:“狐狸大嫂,这回又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

“叫‘光光’。”

“这个名字比前两个都好听。”

熊烤好煎饼,该涂蜂蜜了,可是把桶拿下来一看,空空的什么也没有。

熊气愤极了,心想:一定是狐狸干的好事。便质问道:

“为什么要偷吃的蜂蜜?”

“没……没有,没偷吃!”

沉默片刻,狐狸又说:

“不信,不如们一起肚子朝上躺在阳光下,谁的肚皮上有蜂蜜流出来,谁就偷吃了蜂蜜。”

熊想:狐狸生性狡猾,得提防着点儿。

于是,熊假装睡觉,一边打着呼噜,一边眯着眼瞅狐狸又想耍什么花招。狐狸全然不知。

不一会儿,狐狸的肚子上流出了蜂蜜。它正想把蜂蜜抹到熊的肚皮上。熊瞧见了,一翻身跳起来。

“好啊,就知道是干的!”

不等狐狸辩解,冲上去,劈里啪啦几熊掌。

狐狸就一命呜呼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状物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