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孤独1200字

邂逅孤独

1200字 初一 散文

习惯孤独是因为厌倦了喧闹,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安坐于无人的角落——愿意聆听或者欣赏,从来不愿意去张扬自己,通常孤独的人是这样的。习惯了孤独就像有的人习惯了热闹,身边没有人作陪会觉得惶恐不安。而习惯了孤独就等于喜欢上了安静,安静的听、看、写或者沉思。

孤独与喧闹同样都是风景。孤独有可悲的,也有可爱的。孤独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得不孤独——有人品质极差、坏事做尽、众叛亲离,没有人喜欢和他交往做任何事。因此,这种孤独是可悲的,简单明了,不说也罢。

另一种孤独是不屑一顾。带着着点清高与自傲。在人群中似乎很是潇洒,坦荡真诚,微笑面对生活。以至于所有人都以为他是快乐的。其实,微笑背后的淡淡愁绪是别人所看不到,不了解也无法猜测体会,这就是另一种孤独。这种孤独俨然更加深刻。

你也许会往往感觉生活在一群虽善良朴实却又无法了解的人群中间,他们为了彼此的利益与你相互往来,没有太长的情谊,也不会去触及你内心最深处的需要。只是你的微笑与和善,赢得了别人印象中的好口碑。而在别一面,你可能耻于涉及一切交换与利益的事情,一直笃定的认为世界上除了利益这个东西,还有着书中所要描绘出的“真、善、美”,所以在别人以金钱来衡量你喜好的价值时,你便会觉得生活在一群乌合之众中,跟他们谈不上话,交上不心,因此孤独。这种孤独是可悲的,可悲的你不得不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来安慰自己,是以告慰自己不屑于那些俗人俗物的极好理由。

你倔强着独行于自己的理想之中。直到,有一天理想靠近,你发现利益无处不在,包括你心目中曾经神圣的理想也在利益之中滚来滚去,于是你明白了——自己也是不得不屈服于现实中的又一个俗物!原来,有时候神圣在打开包装之后也不过是个庸俗的东西。只是曾经自己的俗念误以为神圣便是不可侵犯与亵渎,你的愚昧认知才令其光芒万丈。到头来,与利益沾边,那个曾蒙着美丽面纱的“神圣”,再无法令你容忍。甚至你一度认为这些所谓的“神圣”亵渎了你心目中的纯美。——笑话!神圣便是神圣!是为利益服务的神圣便不是真正的神圣。只可惜神圣被那些利欲熏心的人破坏了。至此,你大概又真真正正的孤独了一把。

你大概不会没有品味的愤怒咆哮,而是优雅的落寞起来——也许,沉思默想是你唯一治疗伤痛的良药。你不再奢望你的理想,也无法确定什么才是真理。你可能感觉生活开始渺茫,世界整个变了模样,所有的神圣以及与美好有关的东西,因为有利益的博弈,都使你颠覆了整个人生观与世界观的信仰,大地一片混淆,难辨黑白。

很多的时候,理想成活的概率微乎其微,能丢掉你的清高自傲一直用俗人的眼光俗人的做法活下去,本身就是一种坚强和倔强。因此,再不去想像这世界上的哪一方土地可称之为净土,哪一桩事情不存在利益与交换?这样的孤独是无奈的,也是可爱的。无奈是因为自我的力量渺小到不如一只蝼蚁;可爱之处则是近似糊涂的以为终于搞清楚活着的理由只需一个——生下来,便活下去。与众生同悲,与众生共乐。

或许,糊涂是一种包容。而孤独则是一种境界。身孤独了不可怕,索性形单影只活的惬意些。心孤独了也不要紧,常存善良与博爱,包容所不能容忍之事,那孤独便也是让人崇敬的。倘若能有机会沉思默想,那就坦然的体会孤独,品味孤独并享受孤独,于孤独之中看淡世事,随遇而安。

邂逅悲伤——也给那悲伤的90后

1200字 初三 散文

“忧郁”“悲伤”在90后成为主流思想,他们的天空总是那么的灰暗无光。后来,“忧郁”成了这代年轻孩子的代名词,或许也成了他们生活的理所当然。他们是感伤的,而并非感性的。他们爱的,也就只有自己最孤独的心灵。

所谓的青春,简单得可以用回旋木马来诠释,来来回回,高高低低。在小孩眼中,回旋木马是一种开心的游戏工具,他们有的是乐趣;可在90后眼中,他们却希望从这里逃出寂寞的缠绕。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总是那么的悲伤,那么的无可奈何。

我曾经也是其中的悲伤主义者。看着那淅淅沥沥的细雨,足够让我的心情暗淡一整天;行走在寂寥的小巷中,也足够让我颓废一整天。活在粘稠的哀伤之上,慢慢地成了生活的可怕回忆。于是我就慢慢地总结出:

悲伤来得莫名其妙,逝去也会留下痕迹。

我不明白自己的悲伤为何会如此泛滥,正如郭敬明所写的“悲伤逆流成河”那样,是无法阻止的。我赞美主观唯心主义的威力的强大,强大得可以使人整天浪费着无谓的眼泪。

我后来逐渐发现,青春原来可以用忧伤的文字来描绘。

大多数的我们都是独生子女,被溺爱。我们像糖,甜到忧伤,感到窒息的忧伤。班上的同学在家就会捧起饶雪漫的《沙漏》《左耳》等去认真地体味那份感伤,或读起郭敬明,韩寒,七堇年等一大批80后的忧郁作品,或许他们把大团圆结局的故事看腻了,希望用反方向的笔调来做不一样的结尾。我的同学也因故事而伤心了整个冬季。

文字呀,在他们手中演绎得那么凄美,那么让人心痛。

可能因为活在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鲁迅那样尖锐的社会洞察力,也不需要余光中那些活在真切的社会的镜头。什么儒家学说,社会主义一类词,即使在课堂上也是显得无力,乏味的。90后需要的,只是自己那份淡淡的忧伤。

悲伤除了文字可以表现之外,慢慢地,非主流图片成为他们悲伤青春的宣泄方式。

他们总是喜欢用暗淡的色调来表明自己内心的阴霾。经过电脑的ps后,天空变成了油黄,或者说整个画面就是那样的惨白,然后加上自己最痛伤的一句话,这就是他们想要表达的一切。

拿着五颜六色的气球站在天空下祈祷;低下头呵着手取暖;或者很简单地趴在桌子上睡觉,也都成为他们想要表达的。但无非是为了表达他和她之间的爱,那种希望得到却又那么遥远的爱,希望回到从前却又无法挽回的爱。

他们的词汇很冷漠,很冰冷。他们甚至感觉到,青春死了。全世界仿佛也就只有自己一个,需要独自去面对。

可能我并没有真正理解非主流的含义,只是把简单的逆潮流发展就称非主流。隔壁班的一位女同学可以说是那么一类人。她不爱穿校服,不爱普通女生所特有的长头发,也不爱跟别人交往。爱的是不适合这年龄的长靴,走路时还发出‘咯咯咯’的声响;甚至喜欢暴露的衣服。有时候,她会站在走廊上,无缘无故地哭得连老师也无法阻止。当然,我没有资格对她作任何评价,但渐渐地,我开始不习惯这类人,甚至与她的思想相排斥。

我不想成为这悲调的主角,感情的奴隶,毕竟青春对于我尚在。我的悲伤只是正如韩寒所说:我们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规矩。

生活始终不是虚幻,总不必对其有太多的幻想。一声慨叹之后,懵懵懂懂地认识到我的悲伤只是一场梦,我不想去回忆它,因为回忆只会带来更多的回忆。

邂逅悲伤,我的青春开始更自由地呼吸,生活也变得更真实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