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750字

生与死

750字 初一

富勒曾言:“死亡就像生存那样合乎自然规律。”既然如此,两者相互依存,又分什么人间与天堂呢?鲁迅先生说:“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极大的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话。”生死平等,生中有死,死中藏生。

伟大的死亡比苟且的生存更令人尊敬。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场口英勇就义,身为戊戌六君子之一,赴死前围观者上万人,他神色不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样的死亡不是阴沉的、灰暗的,而是激昂的,先明的,这样的死亡发出耀眼的光芒,在多年后的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有时候,生存与死亡一样需要勇气。战国时期,吴越相攻,越兵大败,越王勾践只好去吴国当人质请求讲和,勾践到了吴国,光着上身,跪在台阶上觐见。从此他整天锄草、养马……做着最脏最累的活,当他被夫差羞辱去赶车时,吴国百姓看到便指指点点,勾践受尽折磨,却为了复仇,不发一句怨言。为了不沉迷锦衣玉食而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这样的生存难道不比死亡更加令人畏惧吗?豫让为了替荀瑶报仇,坚持不懈,三番五次甘冒生命之险,宁可毁坏容貌,烫伤喉咙。支撑他存活的,是大仇未报,使他一心慷慨赴死的,也是这个信念,这样英勇正直的生与死,又分什么先后高低呢?

生死之所以平等,是因为生与死都不重要了,有一种更高大的东西凌驾于它们之上,那就是信念。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攻入叙拉古,闯入阿基米德住宅,看到一位老人埋头做几何图形。士兵将图毁坏,阿基米德怒斥:“不要毁坏我的图!”士兵拔出剑,刺死了这位旷世绝伦的大科学家。在那时,阿基米德并没有表现对生的渴望,也没有表现对死的恐惧,他甚至不曾想到自己,印证了亚里士多德的话“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而不只在生死”。

我想,生死平等,生死皆需勇气,都充满不易。但当精神出现于它们之间,人间即天堂。

我学会的新本领

400字 三年级

我学会了弹电子琴,那是个不错的爱好。

你们想知道我为什么想学吗?因为有一次妈妈带我去雅马哈那边听了一场演奏会,听说是免费的哦!从头到尾我一直闭着眼睛沉浸在音乐世界里。那时候我四岁,从那时起,我心中就唤起了一个想法——学弹电子琴。我自己认为我很有音乐天赋。即使是没听过的歌别人唱一句,我也能跟着唱出下一句的歌调。于是,我从五岁开始学电子琴。

记得第一次接触琴的时候,看到琴上就是黑白相间的长方形,根本找不到“哆”“来”“咪”在哪里。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学会了弹一些简单的曲子。但是,学东西怎么可能没有遇到过困难呢?比如,有一首名叫“德国舞曲”的曲子,右手里面有十几个音符连在一起,非常难弹。因为它需要连贯地弹奏,而不是跳奏,这让我感到非常烦恼。后来,妈妈和我一起,边唱边弹,没想到很顺利地弹出来了。哇!原来这首曲子这么简单!以后,我天天练习,没过几天,我就能熟练地弹奏了!

我非常开心!非常开心!我从没有这么开心过!

我发现,人只有不想做,没有做不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