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幸福1200字以上

孤独——幸福

1200字以上 高二 议论文

世间怕有无数称己为幸福的人,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孤独的人。“幸福”的人往往开朗、健谈、善于社交,孤独,似乎注定只是一个与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人生态度所相伴的名词。但,一个自认为幸福的人一定获得了真的幸福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以无止境的无聊社交、闲扯、平庸的生活态度作为幸福的准绳的人,不过是个没有孤独、不理解孤独的凡人。叔本华说“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这里的孤独倒不是消极遁世、自我封闭,而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一种真正的孤独,伟大的孤独。 

当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鱼边婉言拒绝出任楚国高官时,我们体会到的是孤独,是世事纷乱,天下名士皆各投其主各尽其才惟独庄子安然身外的孤独,更是一种极富想象力的拒绝的孤独。虽然我们无法企及他当时的心境,但他又何尝隐露出一点惋惜,一丝失望。庄子是幸福的,也是安乐的,他的一次平静的拒绝带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孤独,换来的却是一座矗立在无数文人志者心目中的高标。 

如果说庄子的孤独依然是基于对当局、政治的彻底失望,那么更为令人  

深思的莫过于时代的孤独。鲁迅挥笔“寄意寒星宣不察”时,何尝不悲叹人民之愚昧,不觉解,而布鲁诺被烧死前大声疾呼:“未来的人们会了解我……”又何尝不是对当时整个社会乃至人民的失望,他们有责任感,他们没有选择“出世”——时势并不容许他们这么做。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并没有错。在他们活着的时候,世界一片漆黑,但他们所做的一切擦亮了火花,播下了火种。他们同样是应该感到幸福的,不是吗? 

很多时候,一想起我的童年,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张爱玲《我的天才梦》中那个乖僻的、孤独的、笨笨的小孩。那个时候,孤独于我,是件太过容易的事了。  

从小父母由于工作关系,在远方常年不能回家,因此造就了我冷僻的性格,我从来不与别的小孩一起跳橡皮筋,虽然我可以跳得很棒;从来不与别的小孩一起手拉手唱儿歌,虽然我真的很想。很多时候,孤独的我总托着下巴,静静发呆,幻想一个小孩所能想到的全部。  

在我孤独的童年里,给我带来过幸福的,有两位老人,一位是学校附近的老奶奶,另一个,是我的外婆。  

那年,我才小学二年级。有一天中午,由于作业没有完成,我被严厉的老师留在了班上,我看着学校里已没了人影,已习惯孤独的我内心却涌起一阵莫名的寂寞与空虚,我的肚子不断提出抗议,突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走了进来,叹了口气“唉”!随后把我领进她那间小屋,她抚摸着我的头,默默地看着我狼吞虎咽地吃下那碗生平最好吃的面条,在她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一种光芒,在闪耀……  

之后的一段日子里,外公的去世使外婆也成了孤独的人,而那段寂寞悲伤的日子里,我就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她总是用积攒下来的钱给我买果冻——“小虎队”吃,她总是目送我上学时孤独的背影。  

记得有一天,我放学回家晚了,刚走到门口,却看见外婆抹着眼泪,哭得很伤心,一看见我,她却微笑着站了起来:“孩子,我还以为你不要我了……”几分钟后,她就给我做好晚饭,晚上睡觉,她总有讲不完的故事。那时候我被震动了。原来,我这么重要!  

叔本华说:“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在学习的道路上,固然少不了学习之间的交流与切磋,但我们更应注重的是自己对学问的探索。认准了一个问题,我们就要有钉子般的钻研的精神扎入问题中,去深入掌握这个问题。学习需要培养严肃认真的态度,消遣、闲聊终不能成为栋梁之才。

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满是痛苦却不觉悲伤,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享受孤独,享受幸福。  

我想我会一直孤独,一辈子都这么孤独;  

我想我会一直孤独,过着孤独的生活;  

孤独,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不变的执着;  

幸福,是来源于灵魂的香味。  

我喜欢孤独,喜欢来源于灵魂的香味,让灵魂飞扬,让个性飞扬,让人生不再孤独!

孤独与爱

1200字以上 高一 应用文

孤独是需要反省的。

我不知道孤独象征何物,也许是肉体,也许是精神,也许是灵魂。不一定每个人心里都渴望温暖,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纯粹的孤独。如同把自己封闭起来,如同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与世隔绝,一天两天可以承受,可以当做面壁思过自我反省,但这样做一年两年之后,可能早已失去自我。

曾经读过《雷雨》、《红楼梦》,四凤与周萍的爱情是造化弄人,上一辈的人闯下的祸累积到了下一辈人的人生里。周繁漪那样的角色也是可悲的,孤老终生,虽生犹死。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就更不用说,天生就不允许在一起的人偏偏要相遇相爱,那林妹妹又如此多愁善感,宝玉又如此含混拉扯。上辈的孽缘,用眼泪报恩的誓言,终于在今世酿成了悲剧。

《百年孤独》中如蛛网般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阻碍了我去深入细致研读这本名着。许多名着都是沉重的,如《悲惨世界》、《麦田里的守望者》。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拉丁美洲几乎都是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之下。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与愚昧,在拉美的历史进程中不断重复着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

孤独是自闭的。

“不管走到哪,都要永远记住:过去是虚假的,往事是不能返回的。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这是一个家族在一个世纪中崛起与衰落的过程,围绕着其中两个兄弟与取了他们相同名字的后代的故事。从最开始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第一次出现,把科学的东西引到何塞·阿尔卡蔕奥·布恩迪亚的世界中,妻子乌尔苏拉的不解和反对,何赛的孤注一掷,都预示了他们是孤独的。故事中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拥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理念、信条与行事的标准、动机。每个人都有光明与黑暗,并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家族付出一生。为了他们心中的正义及执着的信念,履行着他们从生下起就无形中担负着的职责,为一些荒诞可笑的理由,匆匆的完成他们来到世界上他们认为非做不可的事情。

他们每个人是独立的,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他们是家族的一份子。与《红楼梦》的相同之处在于,《百年孤独》的主角们也是在循环着表兄妹的不伦之恋。相同的人名,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孤独,自从这个家族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就与这个家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他们生来是孤独的家族,死后也没逃脱孤独二字。

也许这世界给予人类的唯一必须背负的熔印,便是如影随行的孤独。身边的人越多,与外界沟通越多,得到的反馈越多,越能体会到内在世界的唯一与独立。外表阳光,内心幽暗;肉体与表面看似无损,思想与灵魂看似千锤百炼,在无数思考与疑问中淬火,最终达到片刻成熟。

这个故事无论从文章结构还是内容选择,无论从叙述方式还是表现手法,为了达到让读者寻找摆脱命运戏弄的正确途径,令人匪夷所思。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再加上宗教典故、作家独创的从未来角度回忆过去的倒叙手法,令人眼花缭乱。在现实交错的生活中,在骨感的梦想中,使读者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及最令人震惊的感情,进而理解孤独本义,知者无畏。

孤独是需要摒弃的。

马尔克斯或许是个悲观主义者。他笔下的人物,不管是性格开朗或封闭,是坚毅向上还是堕落腐化,都给人一种孤独无奈之感,都不可避免地坦然淡定的走向死亡。在《枯枝败叶》他已奠定了“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预示了《百年孤独》的结局。他笔下的世界虽然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却还是愚昧落后没有任何进步相反逐渐走向萧败没落。这个家族最终没有留下来,跌跌撞撞地撑过了六代,从此消失在了马贡多。对于布恩迪亚家族来说,孤独是一种通病,就像丽贝卡初到布恩迪亚家时所带来的失眠症一样传染了每个人。

活在当下,每个人都在这社会摸爬滚打,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开门五件事奔波着,每天都营营苟苟的生活,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世间本无对错,只有不同的理解。每段爱中不管自己是需求还是被需求,心灵永远有自己的空间。雨点打在洁净的玻璃上,雨过天晴后还是留下了它划过的痕迹。

你我只是两条直线,有人可以相交有人只能平行,但相交后必定是越行越远。

因为孤独,所以渴望爱情,渴望的却是一种错误的东西,才让自己愈发孤独。告别他,寻找让自己燃烧的事物,探索自己的梦。既然知道了自己的命运,那就勇敢的生活吧,命运自有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二
议论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