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脚步,成长的回声1200字

创新的脚步,成长的回声

1200字 初二 日记

他,健康、壮实、老实,小平头,嘴角微微向右翘起,总穿着一件蓝色的工作服。小时候学习不好,当了个工人,工作是淘下水道里的赃物。

起早,工作。今天活儿不少——赶上“十一”,饭馆生意火,剩菜多,下水道堵的更厉害了。蹬上水鞋,撬开井盖,打开帽子上的灯,摸索着下去。“人那,环保?就会嘴上说几句……呀!”他嘟囔着,突然大叫一声,好像踩空了。眨眼,世界另一番模样。

草原,房子很整齐,一排一排。没有一幢高楼,甚至是二层小楼。没有宽阔的公路,供人行走的只是草地上留下的整齐的足迹。这里没有“天”,头顶上天花板般,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孔,却又不觉得压抑;没有太阳。眼前有光却又找不到源头。就像是来到一个模拟世界的大房子里。他先是害怕,认为是在做梦,可一切又那么真实。找到一个人,才问得这里是“地底”。那人看出他是地球“上”的人,便把他邀到家中。

地底人的家虽是平房,却让人感觉舒适。到了屋里,他想先洗把脸,清醒清醒。便找到水龙头,习惯的开到很小,他一向很节水的。那人看到,说:“唉,不要怕浪费,这儿和你们那儿不一样,永远不会缺水的。”他很奇怪:“哦,你们这儿是地底,水多吧?”那人答道:“唉,你们上面水污染太严重了,污水也渗透下来。幸亏我们研究出了‘净水器’,现在水再脏也不用怕了,用过的水回收后再净化还能用,而且比以前的自来水干净很多。”说着,那人接了一杯水喝下,“最近你们那儿也弄出了个‘净水器’可那也只能净化自来水,对于应付工业废水,你们的可差得远呢。”他听了,又问:“那你们这儿的光亮是怎么回事?也用‘电’吗?”那人听了,说:“你们上面扔的垃圾啊!你们都觉得他没用,埋在地下,浪费了土地。可我们发现,垃圾中也是有能量的。你们的垃圾源源不断,我们所用的能量也自然源源不断了!至于灯,就在你头顶的上的小孔里。这种灯永远不会被损坏,那是我们研究多年的成果。”他又问:“你们是怎么想到的?”“怎么想到的?只要敢想,什么想不到?只要想到,什么做不成?你们的脑子总是有些拘泥,没有创新,自然想不到。”他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到了“晚上”,这儿的光亮自动变得微弱。他睡了。早上,没有城市街道的喧闹声,更没有烦人的闹钟的响声。他是被逐渐变亮的光“叫”醒的。一切都那么舒适,穿衣,洗漱。

早饭,他通常是不吃的。但到这儿,因为不用干活,他可以“享受”一回了。这儿的食物不用加热,而是“开袋即食”,因为袋中添加的特殊气体,这些食物见氧便自动变热,非常方便,营养价值更是高。吃完早饭,正好那人也休息,便带他四处转起来。穿过那绿草环绕的“街道”来到商店,那人介绍这里的衣服全是用高科技材料制成。可以调节温度,又耐磨,便给他买了一件当作礼物。在这里购物不用“交钱”。在出门时,门口的仪器会自动扫描你的信息和你购买的商品,再扣去相应的钱数,所以在地底根本没有真正流通的货币。刚走出商店,他们又碰到了一年一度的创新展览。那人说这个展览是自愿参与的,没有什么奖项,但每年都有很多人来参加。这里的人都把创新看得很重。

又逛了会儿,他突然想到不能老在这里呆着,便跟那人讲。他们一起去了公安局,警察嘱咐以后不要再来了,将他送回了地球上。做了一个梦一般,他提着那件高科技的衣服回到了地面。沉思几日,他决定要学习“地底”人,研究创新科技产品,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

就从这件衣服开始,他开始了科学研究的旅程,就算没有文化。他明白:踏在创新的道路上,人类必能听到成长的回声!

(为《脚踩着的工厂,头顶着的重任》修改)

触摸春天

45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我读了《触摸春天》是一篇文章语言生动优美的课文。它,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文中的主人公安静,是一个盲童它被春天的美景所深深的吸引了。有一次,安静又一次熟悉的走进花园,她靠着花的香气在月季花前停下,但她却能用她的灵性去捉住一只活灵活现的花蝴蝶。她的灵性,并不是她一生下来就拥有的,而是她在坎坷的人生路上“练”出来的。正因为她是一个盲童,所以她会比别人更加的用心去体会大自然。她是一个多么热爱、珍惜生命的女孩啊!

生命犹如滔滔的河水,过去的永远过去,它不会停留在昨天,所以人们才会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感叹。但是,光感叹没有用,只有珍惜时光,才能够延长自己生命。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但仍有许多人们在虚度年华。和安静一样,海化。凯勒也是一位盲人,她用她的耳朵和四肢“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一生。既然那些身体上有障碍的人们能做到,而我们这些身体健健康康的人有什么理由不能做到呢?

是呀,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一个极其深刻的道理: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生命,人生的大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看你怎么合理的安排,合理的利用,让自己这一生过的有意义,不白白的活在世上,不浪费了这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日记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