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童话1200字以上

自己的童话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我没有一个悲惨的童年可供咀嚼,我也没有对文字那么强烈的执着,同样没有半夜起来喝咖啡苦苦追寻半分钟前突然闪现的灵感的经历。我喜欢读书,心烦躁无可寄托时便会翻两页书。但写作为文,我是个半瓢水。可对于写作这个事,我向来十分尊重,毕竟自己的文字是头脑的产儿,自然珍贵。   

但觉得它珍贵只是后来的事。犹记小学五年级期末考试之前,语文老师让我们每人必背十篇作文,临试便可拈来直用,下笔有神。稍显遗憾的是,语文老师猜题失败——大多数时候,老师还是战胜了出题人。初中时,同龄人之间刮起了一阵文艺风潮。小商店里,可以看见一群女生——偶尔是男生——拥簇在一堆新进的花花绿绿的本子中间,末了添一盒淡紫的便利贴,因为“作者说”还得贴在扉页上。我觉得没什么不好,从小培养艺术细胞嘛,但现在看来,实在不堪入目,“花甲”“豆蔻”混着用——那个时候我给盒子写了一封信,有这么一句便是“我们正值豆蔻年华”——并且搬出大量郭敬明的悲伤。他的悲伤用在他的书里很贴切,可我读曾经的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字,像是读到《酉阳杂俎》里李赤先生的故事。   

回忆往事是很有乐趣的,但可惜这些都不是我所体悟到的写文的真谛。   

三毛最初为文在于让父母高兴,后来她写:“用对生命的热爱,燃烧我的灵魂;用最真的心,将这些原本只说给自己的故事,说给你们听。”而我写作,不是正经事业,只是还原自己的生活,构筑一个童话,装载自己还未完全磨灭的本真之心,在寒冷凄清的冬夜,在寂寞低落的时候,予自己以慰藉。   

不得不谈谈自己的从前。当初订阅《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于是模仿出大量写友情的文字,现在看来,除了稚嫩,倒有很多自由是现今不敢下笔的。也继续读过一两个作家,《艺术也需要坦诚》几乎是原意仿制,且拙劣粗糙,《十二岁的天空》漫漫华丽风,发了一些现在早已遗忘的感慨——可现在看,心底仍存一丝丝感动。也出现过几篇碎碎念,当时流行这个,一腔幽怨,后现代的浪漫,寂夜的安慰,堆砌了一点哀伤,却不虚假。的确是不假的,可把快乐抽剥了出去是事实——也就是浸润了日记本的情绪。间或有几篇好评如潮的产儿,比如《被遗忘的狗》,如果看分数(584分)这应该是我最成功的一篇,也是我倾注了很多真情的一篇,还有《玉的灵犀》《失其本心》,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朋友记得这些,总之,当初它们给了我很多快乐,也让我的笔有了走下去的信心。而且不管当初的历程多么曲折,写过的东西多么庞复,我也终于领会到,真情是为文的灵魂。但是这些,仍不完整。   

一个比较大的飞跃从《琐记》开始,不管是《路队》还是《且念》,不管是《森林》还是《原野上的生命之光》,都是自己最恳切的情愫,没有一点点虚假,没有一点点虚张声势矫揉造作的念头。我手写我心。于是,从《琐记》之后的文字,都有着比较强大的生命力——至少我自己是这么感觉的。我也逐渐找到了这个阶段,我写下这些文字,是抱着如何的期许。   

现在回顾从前,就像老人数着自己如歌的往事,枯燥,令人生厌,可我自己,却满含欢欣的眼泪,我读着自己一路走来的影子,怎不生感动?笔墨已生疏的此刻,长久不写,却悟出了一点点道理。   

童话,我总喜欢这样叫自己写出的东西。童话是自我的世界,没有功名的批判,只有安安静静的色彩。乐趣,伤痛,都赤裸地存活在这个世界里,寄托着我们的爱,我们的坚强。   

小时候,住在大院里,有很多小伙伴,可是他们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以至于疏远或者六年没有再见面。还有清晨醒来窗外的水花飞溅的声音,水井就在我的窗前,从来没有觉得喧哗,每天在亲切的邻里谈天捣衣声里醒来,恰是一种享受。现在离那段时光愈来愈远,笔下却还有文字可供回忆。自己的文笔虽拙劣,也不加雕饰,活生生的场景蹦跶出来,心里不觉得有忘记的遗憾。   

我记得去年某段时间,处于很冰冷的时期,对周围的一切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感。就喜欢到处闲逛,从四安路下车,一路漫无目的地走。突然脑海里就跑过曾经的一幅幅画面,那些温馨却已逝的故事。于是,我用笔画下一片森林,淡远长空,青仓山脉,泻翠林地,然后将自己的离别,无奈,悲痛,全部放到这个简单安静的故事里。现在读起来,我也觉得很有触动,因为这些文字沉淀下某个时期的情感,也许情感不再,可文字永留,且鲜活。   

我坐在文字织成的透明的茧里,看着外面的世界,也看着投影在茧壳上的自己的生活,把这一切真实地还原,加上自己内心的一些渴盼,诉诸笔端。这些渴盼,很自私,很虚弱,也很真实。   

我愿将一切真情,一切美好,纯净地映射出来。我愿将我真实的生活,不加雕琢的感情,一齐送给文字。   

自己的致命缺点

500字 高一 散文

人生像一场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想要过河就得穿越布满鳄鱼的湍流的溪流,而自己总是不愿随安全的大部队同行,却愿冒险的桀骜不驯的独闯流水鳄鱼。

其实早在战国末期时,伟大的唯物辩论家荀子就已经提出过人要随群而生才能更安全,更富有,可我却不愿随从人们古典传统的步伐喜欢自己想象各种我所不知道的事物,比如再答英语完形填空时,自己会想象一下故事中的人的生活,在答物理时,脑海中是各种物理实验,但每次的结果无一例外,那就是总错。虽然我有时自己会主动向老师和成绩好的同学询问,但在自己的思想和同学,老师思想产生矛盾时还是会选择自己的思想。由此好像被人感觉很傻样的。                                                                         

啊,人生的思想天堂在哪,而广大同学和我都有的困扰就是许多自己认为好像可以完成的问题却完不成;每堂课上老师讲的内容好像听懂了实则练习时不会。所以上了一节课就好像做了一场梦,梦醒了知识开始漏了。机灵可爱的鸟儿总是叽叽喳喳的欢笑着,而自己总是为每月一次的月考而担心不已,对很多事都感到无聊然后就在魔方格论坛随便发一些无聊的帖子打发一下自己消极的心情。可是连唯一感兴趣的物理现在也老是会出错。

啊,人生的绿洲在哪?

看来,生命中总是充满着这样,那样的烦恼,不是像夏季的雷雨,来如闪电去如疾风,不可预料,不可揣摩。

但我真的想问;河流湍急,我亦可以按原时过河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