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桑葚树700字

老家的桑葚树

700字 初一

在我的老家,房后有一棵很大的桑葚树。

那是爷爷小时候种下的。我不知道它有多少年了,树身粗壮高大。也许时间太久,它佝偻着身子,好像一个驼背的老人,枝条上缀满碧绿的桑叶,那绿色,浓得像是要滴下来。

春雨如丝,桑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渐渐地抽出了新芽。到了清明节前后,桑苞绽开了,长出了一瓣瓣小桑叶,在雨雾中欢笑。仲春,桑枝下面长出了青青的桑果。过了立夏,桑果也由鲜红变为紫红。一串串沉甸甸的桑果,挂满了枝头,真使人陶醉。成熟了的桑果,不仅形状、颜色惹人喜爱,味道也非常鲜美。只要把它放进嘴里,轻轻咬一下,那鲜红的汁水便沾满了嘴唇。

每年桑葚成熟的时候,最等不及的就是我们,放学归来,纷纷跑到树下,望着枝头上紫红的桑葚,直咽口水。盼望了一整个春天终于盼到桑葚成熟,无奈那树太高太大。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啊!不过这大树还是有同情心的吧,让一些熟透的桑葚随风落地,给我们小孩子解馋。而那些始终不落下的桑葚,只能分享给枝头上过往的小鸟和树干上爬行的昆虫了。

如果说放学归来是我们快乐的时光,那么中午也是我们儿时最惬意的时间了。调皮的我们趁大人午休的时候相约而出,带上一个小袋子,在村里寻找小桑树。去摘那些能够得着的桑葚,我们边摘边吃。吃多了,便总结出经验:深紫的桑葚最好吃,青色的桑葚是一种酸涩的味道。吃饱后我们接着摘,一些忘拿袋子的小伙伴索性直接用衣服兜着。摘完桑葚,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望着对方笑。原来我们的嘴角,手指,都被染上了颜色。最倒霉的要数用衣服装桑葚的小伙伴,衣服被染红一大片,只能接受家长的训斥了,但心里还是乐滋滋的。

现在老家因为要建设,那些破旧的房子已经拆除,那棵桑葚树也被砍掉了。不过它已陪我们这群孩子度过了美好的时光,那美味的桑葚,染红了嘴角,染红了手指,染红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童年。

妈妈的味道

700字 初一

记忆中的童年,家里是贫困的。爸爸要上班,没有时间照顾家里。妈妈不仅要忙山上的农活,还得做家务:洗衣、缝补、做饭。妈妈的手很巧,总是在我们的鞋尖上绣上花草、蝶鸟,结实美观。衣裤破了,她总是用旧布拼成各种图案补在上面。妈妈做的饭也很好吃,煎饼是妈妈做的最好吃的食物。

记得妹妹过生日的时候,妈妈从山上回来的早些,准备给我们做顿好吃的:大煎饼。那时候没有什么好吃的,玉米面吃足了就算好日子。更别说油了,家里大半年没油是常事。做煎饼是个费时的事情,妈妈首先得筛面,必须得用细面去做。然后就是和面,和面是有说道的。水热了太软,没有筋性。水凉了太硬,又没有软度。面的稀干也有说道,太稀不行,太干也不行,必须适度。

做煎饼要用一个专用的平底小锅。妈妈找来几块砖头放在灶口,搭好灶再把锅放上去。拿个鸡蛋,打个小口,在平锅上轻抹少许蛋液,这样就不粘锅了,据说一个鸡蛋能烙十多张煎饼。烧火要掌握火候,火大了容易糊,火小了不容易熟。

妈妈点着了火,用鸡蛋在锅里轻蹭几下,然后,倒上糊状的面。用小铲在上面轻轻刮几下,用手轻轻掀起,一张薄而飘香的煎饼就出锅了。由于家里的人多,妈妈得烙几十张煎饼。火苗映耀着妈妈的脸,汗涔涔的。姐姐端着煎饼放在早已准备好的桌子上,我们早已挤围在桌子前,在饼上抹上大酱卷着大葱吃。你一个,她一个,妈妈看着我们抢吃的样子,比自己吃着还香。不一会儿,一摞大煎饼就吃的差不多了。

在学校里,同学们都知道我妈妈做的煎饼好吃。每次我带煎饼到学校,大家都抢着吃,你一口,她一口,都吃得甜嘴巴舌。

到现在,想起妈妈做的煎饼,仿佛就闻到了那种透着玉米面香气儿的味道。而如今条件好了,街上买着各种面做的煎饼,却总吃不出妈妈做的那种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