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也是一种财富800字

差距也是一种财富

800字 初一 记叙文

差距,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

——题记

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青年非常有天赋,他10岁具备初中知识,15岁以全市第五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17岁又获得公费硕博连读。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那么的容易,显得得心应手。但成功后的他有些骄傲了,没有意识到还有差距。

一天,他听说又一个知识渊博的老人,比自己懂得更多,于是便向他提出挑战。那老人也欣然答应。他们最终决定翌日进行挑战。

第二天,这个青年找到那个老人,发现他已年近80,但精神焕发,鹤发童颜。几句客套话后,挑战开始。他们互相给对方出题。青年绞尽脑汁想出一道题,让那老人回答。只见老人思忖片刻,便有条有理地回答出来,没有丝毫漏洞。轮到老人出题了,随口出了一道题,青年半天也没有想出一点头绪。他不得不佩服老人的才识,但心仍有不甘,于是决定10天后再来拜访。这位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还对他说了一句十分耐人寻味的话:“万物皆有高低。”

在这十天里,那个青年继续每天招待一大堆记者和拜访者,丝毫没有要努力的意思。十天很快就过去了,那个青年又来到老人家,进行第二次挑战。可想而知,结果跟上次一样。这个青年想:我从小天资过人,想不到还不如一个70多岁的老人。他正准备身离去,老人却将他叫住,并对他说:“小伙子,你天赋很高,后天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你成功后却丢失了一份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差距。其实差距就在你身边,但你没有去发现它,改进它,仍然在夜郎自大,其实人外有人,天外还有天。像你这样不找差距,不知进取,倒不如失败后去发现差距,弥补差距来的更有意义。”

这个青年听后,沉默了片刻,便告辞离去。今后他拒绝了一切记者的来访,潜心修学,长进颇多,也得到了更多的成功与财富。当他再想去找老人感谢当时的教诲之恩时,才听说他早已驾鹤西去了……

是差距让那个青年得到了成功与财富,没有了差距,那个青年就不会更上一层楼;没有了差距,那个青年就失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没有了差距,那个青年就不会做到臻善臻美。是差距带领着我们去奋斗,也是它,带领着我们走上成功的道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00字 初三 议论文

今天中国式的教育考试制度,就好比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盛行的科举制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追我赶,最终只有精英份子才能挤过桥,其余的纷纷逃脱不了当落水狗的下场。分数录取线就好比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中的“一夫”,给理想丰满而成绩不优秀的学生当头一棒,震得他们两眼无神,心神俱碎。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不符合时代的发展,社会有没有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之道?

要说隋唐时期举行的科举制度,那无非是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而制定的选拔人才的方法,直至明朝这一刻靠制度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文字狱层出不穷,统治者只想把那些狭义的思想灌输给天下,好为自己博得”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功名,不得不引得一片唏嘘。其实现在的中国教育何尝不是这样呢?在中国,要求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国家以及人民寄予我们非常”高“的期望,他们认为中国的孩子具有非凡的天资,是聪慧的,有能力的,但是,却从没体恤学生本身的思想。学生一方面在学习上苦不堪言,另一方面还得承受家长厚厚的期望,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望子成龙,而且绝大部分肯定的认为只有读书才能够出人头地,无论是在思想上,语言上,动作上,都严格要求孩子,轻则说,重则打。读不好就是对自己的不孝,读得好皆大欢喜。我们真的应该反省,到底有没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经就有不少父母寄予孩子太大的厚望,因为孩子高考分数线差几分考不上重点大学就一味的责骂孩子,最终年纪轻轻的孩子因为承受不了父母的责怪以及舆论的压力,从楼上一跃而下,用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是的,分数固然重要,但学校到底教给了孩子些什么,除了课本上的知识,还会教什么?他们毫无疑惑的认为读好书就是人才,人才就能帮助国家兴旺发达起来,就能实现中国的”复兴“之梦,可是我要说这个观点是不可取的。学生逃课,旷课的人与日俱增,打架斗殴也不在少数,甚至有学生因为鸡皮疙瘩点小事就将自己的老师直接刺死,我们应该反思。除了成绩,是不是还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们的心理素质,道德修养的培养。是不是不能再一味的追求重点高中或是其他的不是学生所喜爱的?我们是不是不能再:”己所欲,施于人“?

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值得中国式的教育彻底反思一回的,是不是应当”因材施教“而不追求完美?人生来就会有瑕疵,但每个人都有他们的优点所在,如果人们能够更善于并利用这一点,那我想中国的复兴之梦将更快实现。

初三:轩少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