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荷花淀》的思考1000字

关于《荷花淀》的思考

1000字 高二 读后感

《荷花淀》一课是我最近才学习的文章。作品选自孙犁的代表作《白洋淀记事》,主要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逐步由普通劳动者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以及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但是,有人对教材中“她以诗化的笔调书写了战争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人性的光辉在战争中灿烂开放”的评价产生了质疑,说某些地方体现作品了人性的缺失。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众人交口称赞的夫妻话别一节,看似平平淡淡的几句话其实含义颇深。男主人公水生向妻子点明“我是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表白自己坚定的决心;怀柔“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些”——赞赏妻子,同时暗示“希望你能理解”;许诺“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我知道一个女人当家会很苦,可是不得已,我只有以后再补偿你。”

嘱咐“没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告诫妻子“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了,要坚强面对,战胜困难,不断进步”;重点说明“不要叫鬼子汉奸抓活的,抓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说明“我们心系祖国,为大我要牺牲小我”。这些话直白地说出来就与中国劳动人民传统的含蓄不符,故而作者借朴素平实的语言来表达,自然贴切,实在是一种智慧。

水生嫂苦苦等了丈夫大半夜,想必其他男人的妻子也莫不如此。即将生离死别,男人们肯定也很想回家见亲人一面,但毕竟是生离死别,他们不忍心看到家人双眼垂泪,索性以“亲人不够开通”为借口安慰自己,但毕竟也还是放心不下,这才委托水生通知家人一声,这是一种矛盾心理的体现,并没有什么不对。战争,没有人会愿意它降临在自己身边,因战争与亲人分离就更是痛苦了。为了击退敌人的反攻,含泪离家,投身抗战,是一种大无畏,应当赞赏。

而后,战斗结束时,他们肯定都在为自己的女人担心,这也保藏在了语言中。“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这看似冷酷,实际上包含了一种埋怨:“不是才告诉你们要坚强的吗?怎么我们才走几天就受不了了,刚才有个万一怎么办?”

至于说到妇女们的“男性化”问题,这也确实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有趣的现象。忘不了在崔永元的《电影传奇》中,一位老导演说过的一句话:“有人开玩笑说,在中国早期的电影里,没有女人。”其实何止是电影里“没有女人”,中国早期的艺术作品中几乎都“没有女人”。也许是由于全民抗战的原因吧,让女人们也不得已地承担了男人的责任。作者叙述妇女们成长为游击战士,承担了男人的责任,失去了女性传统的特质,正是在描绘一幅“全民积极抗战”的景象,与事实相符。同时,它还能通过向读者忠实反映中国劳动人民积极抗战的情况一定程度地鼓舞民族士气。

“艺术高于现实,却服务于现实”,作者以诗化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战争中的人性美人情美的颂歌,实在不失为一篇佳作!

那辆老摩托

1000字 高三 记叙文

轻抚着车把,望着上面暗淡的黑漆和依稀可见的纹路,仿佛又看见当年紧握在车把上的小手,埋藏在心中童年的记忆碎片一个个亮了起来,星星点点,勾勒出童年的回忆。

每天早晨,天色刚蒙蒙亮。轰鸣声总会准时地回响在小区里,也荡漾在我心中。循着那发动机齿轮之间的转动声音,望着在黑暗中时隐时现在我眼前的车影,亲切之感总会油然而生。小手努力地抓住车座,一只脚踮起,腰背挺得笔直,攀在车上的一双手努力抓着座沿,指节发白,白嫩的额上渗出一层密密的汗珠,口中急促呼出的热气让整个面庞加热到最高温,像一个高挂枝头的苹果。这时,便会有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把我抱到车上,那是母亲的手。那一刻,我是幸福的。

我闭上止不住幻想的双眼,长叹了一口气,待睁开时,天已漆黑如墨,但那一轮明月,却是在这阳春夜,毫不吝惜地挥洒着属于它的光辉。

沐着如水的月光,我与母亲骑着摩托走在回家的路上,四周俱寂,只依稀听到摩托哒哒的马达声,前方灯光摇曳,这一片天地便仿佛只有这一车、一母、一子。恰在这时,头上传来母亲的轻轻吟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声音如柔柔的水,暖暖地将我包裹,我便靠在母亲的身上,口中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吟诵起来。

恍惚间,那月光与黑暗交织在了一起,渐渐地形成了一片汪洋在前方,无边无际,波涛汹涌。我猛地发现,如水的月光不知不觉已变成了灰色的、毫无生机的光,充斥着这片天地,而身边的风,也毫无征兆地强劲了起来,转瞬便化为狂风,刮得天昏地暗。

一转身,我连忙想扑到母亲怀里,寻求心中的一丝慰藉,却扑了个空--身后什么也没有,只有这无边的黑将我笼罩。瞬间,我一时感到在这茫茫之中是那么孤单,以至于我低下头去,抱成一团,却惊喜地发现身下的摩托已变成一叶小舟,载着我在这无尽的黑暗中向着不可知之地--前方--摇曳而去。

霎时,浪是如此的疯狂,如一排金戈铁马肃杀地冲了过来,俯冲而下,空气仿佛凝固了,也将那无尽的寒冷囚禁在我的周身。一朵小小的浪花似乎就能将这小舟打翻,更何况这令人心寒的浪?它使人绝望。便在这种情况下,这一叶扁舟就如一片嫩叶,带着决然的味道迎着浪直冲而去。隐隐地,我的面颊已感受到这近在咫尺的浪挟着冰与寒。但随着它们瞬间的相撞,浪像易碎的水晶般碎了。顿时,心中仿佛拥有了防护一样,安全感油然而生。不自觉地,我轻抚着它,就像扶着自己的珍宝一样。一束光霎时闪现在我眼前,明亮而温暖,摩托的哒哒声又回到耳边:家,近了。

我与母亲便驾着这一片扁舟,舟的彼岸是家。

渐渐地,沉淀在心中的瞬间记忆就一幕幕的闪现:那春风拂面,身处这一片“扁舟”中,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愉悦;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祈盼着那一抹蓝色车影的焦躁;那大雨如注时,我紧跟在母亲身后,与母亲一起用力地推车前行的酸楚……齐涌上心头。

贾平凹有母亲积攒的鸡蛋;余光中有包含亲情的船票;龙应台有父亲的目送;而我,无论年少与否都有这摩托,载我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二
读后感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