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皆昔日550字

诗情画意皆昔日

550字 初二 散文

"诗情画意皆昔日,古往今来无旧年."

月夜下,一个衣着潇洒的伟大诗人,站在塔上,吟唱着千古佳句.

月夜下,一群身心腐败的少年,戴着耳机,堕落于现实黑暗的角落……

前者,存在于虚幻之中,后者,随处可见.

这就是差距.现实与虚幻相差很远很远,人人皆知,不过腐朽的世界与发达的高科技又不禁让我们发出想要去心中那美好的虚拟世界的感慨.人类进步了,许多新奇的东西给我们带来了美好,但也有许多美好的东西随之而去.正如月夜那一幕,少年代替了诗人,腐败代替了崇高.诗人走掉了,也带走了一切的诗情画意.

回望过去,学者们面对大好河川,用自己的心脉谱下诗的乐章,让世间人享受到自由自在的美好.俯首现在,没有了那些山水,也没有了那些人.他们也不必再出现了,因为这个世界还少了欣赏他们的人.

走在小路上,仿佛一阵风便可把我心中那一盏摇曳不定的诗烛吹灭.不知不觉间便能够融入这肮脏的潮流之中,然后遗忘曾经所有的美好,直至什么也没有了.那么,我情愿付出一切来让我回到过去,远离这一个污浊的世界.

沉醉于这个世界的人,很快乐.不过他们不知道,那虚幻的世界,可能比这个世间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更美丽.

这个世界已经不能改变了,强烈的潮流把所有人都带动了起来,尾随它流向灭亡的边缘.美好的爱情,已经近乎罪恶,颠覆了最原始的爱情的解释,会有多少是没有虚假的爱情呢

友情,也与谨慎小心联系到了一起,知己一词,已很难从人眼中看到了.只剩下亲情,不会觉得寂寞吗

不会觉得孤单吗

很孤独,走在小巷中,连空气也沾染了孤独……

忠与义的交织——走近宋江

800字 高一 散文

“山东及时雨,孝义黑三郎”,“仗义疏财,忠肝义胆”,“梁山呼保义,郓城宋公明”,这一切的声音,都在共同呼喊着一个名字——宋江。一个父兄眼中“孝字为先”的孝子,一个朝廷眼中“水泊草寇”的顽劣之徒,一个由“忠”和“义”交织而成的历史碑文。

施耐庵笔下的宋江是《水浒传》中矛盾的中心,在报效朝廷和建设梁山中,在尽孝道和上梁山中,他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但最核心的是他在“忠君”与“仁义”间的选择。

宋江是“仁义”的,“及时雨”的称谓非他人所能及,“救晁盖”、“济武松”、“杀阎婆”、“三打祝家庄”,这一幕幕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生死之交一碗酒”是他的人生信条,“急人之所急”是他的做事准则,这一切,都树立了他在一百零八将中的地位,位列天罡,执掌地煞,何等的荣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何等的畅快;劫富济贫,攻城掠地,何等的威风。

但这恰恰是施耐庵为宋江吹响挽歌前的空响,宋江毕竟还是一个郓城小吏,在他的骨子里,透着的是对大宋王朝忠贞报国的志向。“敢笑黄巢不丈夫”是宋江留在望江楼的诗,看似轻视朝廷,实为他因报国无门而自叹息。不论是晁盖打曾头市后的私见宿太尉,还是水淹高太尉后的盛情款待,抑或是晁盖死后,替换“聚义厅”为“忠义堂”大匾,处处透着他对朝廷招安的渴望。然而他却忘了,在腐朽的赵宋王朝里,哪有他一个郓城小吏的生存空间。可悲呀,可叹!可怜梁山一百零八将盛极一时,最后却落得死散凋零。

纵然面对这些,宋江在忠与义之中还是放下了曾经紧握的刀枪,在忠与义之间做出最后的选择。对于宋朝的毒酒,他一饮而尽,想以死“表明忠义”,更令人叹惋的是,为防止李逵再反朝廷,也让其服毒酒随他而去;留下的只有“茫茫乾坤方圆几何,成大任,重大义,男儿本色……”的悲歌。

宋江在施耐庵的笔下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在忠与义的交织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只能淹没在宋王朝的浪花之中。在“忠君”与“仁义”之中,他选择了忠君,选择了一条看似美丽却永无出头之日的道路。他走了,或许他依然会笑对朝廷,依然毫无怨恨,而留给我们的却只有无尽的感慨。

如果可以重来,我愿看那个真正“笑黄巢”的宋江,那个水泊里“替天行道”的宋江。听,他唱起了那首歌,在芦苇水道中飘得很远、很远:“生死之交一碗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散文
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