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傻孩子700字

我是个傻孩子

700字 初三 书信

我是个傻孩子,一直是。

我喜欢说自己是个孩子,因为我不想长大,只想永远做个孩子。做个孩子多好,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可以有天真的想法,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最让我羡慕的是有那么多好朋友,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每天都能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一起聊天,一起吃东西。

儿时的朋友是最真的,我们的友谊就像水晶,晶莹透亮,不掺半点虚假,又像彩虹,单纯而美好,不管用多么纯洁的词来修饰都不为过。有时候,我会和朋友闹矛盾,但不到几分钟,我们就会忘掉不愉快,重新在一起玩。有了好东西从来都是一起分享,连一块饼干都不放过,一人一半。

我是个傻孩子,一直是。

我总是在做梦时梦到自己回到了过去,有时是在两三岁,有时是在上小学,从来没梦到未来的我,我不是很喜欢憧憬未来,因为我怕抱太大希望到时候会失望得很惨。有一次,我回到了六年级毕业的那一天,在梦里,又见到了可亲的班主任和可爱的同学,我们都哭了,却假装微笑着。听不见窗外的蝉在声嘶力竭地叫,顾不得泪水模糊了视线,我们拼命地想把时间留住,可它,到底还是让我们失望了。

现实中的那一天我们没有哭,都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脆弱。还有“极其乐观”的人在唱着“朋友,再见”。六年的集体生活留给了我太多回忆,有阳光,也有阴霾,但我现在才发现,以前那些被称为烦恼苦闷的事不见了,躺在记忆盒子里的只有快乐和幸福。

我是个傻孩子,一直是。

我很爱哭,直到现在,我也没学会怎么去控制,听说坚强是解药,于是我开始寻找坚强,无奈,却怎么也找不到它。所以,我只得假装坚强。

朋友不理我了,我会哭;心情不好,我会哭;考差了,我会哭。不是我懦弱,只是想找个地方发泄罢了。但我很少当着别人的面哭,怕被别人拆穿,因为他们眼中的我是无所不能的,活泼好动的,绝不会想到我也会有忧伤的一面。

我是个傻孩子,但傻孩子也有自己的天空,也有愿望,我没有被现实麻痹,只是变得异常清醒。

绕树三匝 

1200字以上 初三 书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1的作文试题同前两年作文试题相比,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首先,从命题思路来说,延续了去年考题的命题思路。那就是:注重思辨,强调联系。我们不妨把三年考题所体现出来的思维关系展示出来。2004年考题:相信自己与听信别人的意见。话题所体现的辩证关系是:全面客观,一分为二。2005年考题所体现的关系是: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2006年材料所体现出来的辩证关系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可以看出,在命制作文试题的时候,命题人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考出学生的思维水平。实际上,这也正是检验一个学生作文水平高低的最佳手段。

其次,2006年考题与往年相比

,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在连续考关系型话题作文之后,今年的考题变化成供材料自定立意作文。相对于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从表面看似乎只是缺少了提供“话题”这一环节,实际上写作范围与以往话题作文有明显区别。这种作文比话题作文范围更宽,根据材料内容,我们可以拟定好几个话题。所以考生的写作自主权更大了。也可以这样说,以前的考题是一个材料一个话题,今年的考题是一个材料,多个话题。

当然,写作范围的扩大也不是毫无边际,材料中说“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正是给你的写作画的一个边界线。

写作本题关键是要读透材料的内涵,理清材料蕴含的道理,单从材料内容来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主要材料是一则寓言,辅助材料是最后小孩子说的一句话:“它也很可爱啊”。这两部分材料所体现出来的道理是截然不同的。这个寓言的含义很明确,用辩证法来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语言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其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同时还要看到,材料中小孩子最后说的一句话也可以提炼出一个主题来,那就是“勇气是值得赞赏的”,所以从肯定乌鸦的拼搏精神入手立意也是可取的。

[满分作文]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河南一考生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诗文《短歌行》中的一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

老鹰雄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俯冲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头。而乌鸦生性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事倍功半,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己的优点与弱点。

物如此,人亦然。

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以“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周游列国之后,终于没有成功,然而它却是很好的老师,孔子的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由此可见,只有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意义才能实现。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柄,然而,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一种优势,他主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这不得不说他那“不佳”的容貌促成了他“上佳”的表演。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一名外国著名大学的学生,然而当他感觉到大学所教的内容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自己喜爱的电脑设计工作,最终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巨额财富。

社会在发展,可是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枝头,生命才能闪光。

乌鸦敢于拼搏,乐于学习的精神固然值得赞赏,然而它不能认清自己的实力,不能量力而行,注定是要失败的。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三匝,并非枝枝可依!

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只有二者具备,才有可能成功。

拥有自知与拼搏,光明就在眼前,在努力过后你会发现“绕树三匝,此枝可依”!

[名师点评]

这篇满分作文立意准确,事例典型,富有文化意蕴。

一、本文根据题目材料准确提炼出“认清自己,勇于拼搏”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议论。文中,为突出主旨,作者多次点题,确保了文章中心鲜明,体现了考场作文的根本要求。

二、事例典型,层次清晰。为论证主题,作者精心选择孔子、卓别林、比尔?盖茨等中外名人事例为论据,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论证,使得文章内容充实丰满。

三、文章根据材料中“乌鸦”意象展开联想,引出曹操名句,并由此再次联想,反复咏诵,由开头“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疑问引发思考,到最后的“绕树三匝,此枝可依”,做出有力的回答。诗句的巧妙引用、活用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书信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