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滋味750字

雨的滋味

750字 初一

热闹的宴席散了,家里排满了菜的长条桌也一点点干净了,抬起头,窗外恍然有雨飘过。不免有些奇怪:怎么会下雨呢?快步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微风夹杂着水雾向我飘来,脸上凉丝丝的,真的下雨了。

关上窗,后退两步,再看,明亮的室内衬着窗外愈显昏暗。家里已不再嘈杂,只有客厅里的电视仍传来欢声笑语。我心中不明地有些烦燥,走进我的房间,将房门关上,坐在了书桌前。拿起手机却不知道有什么好玩的,又默默地将它丢在一旁。抬起头,透过窗户向外望去,没在看什么,又像是在看什么。雨更大了,在透出窗外的微弱的光下,昏暗的天空中布满了雨丝,像一根根极细的线,快速从眼前略过,落入一片黑暗。

那雨像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它就像落在我心上,带着一丝微凉,但又不给人带来清爽,反倒是一种无声的压抑。定睛看向它,它又好像不存在,又好像无处不在。这一片虚空都是属于它的。从昏暗中来,到昏暗中去,仿佛一位飘零的剑客,向世间展示它的存在,或是不在。它空荡荡的,却又压得我不敢大声喘气。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也跟着它一起沉默。太安静了,仿佛我被投入了一片孤独中,在昏暗的天穹下无声地被雨一点一点侵蚀,再也不见。

……

“雨终于停了,可以出门了!”我恍然惊醒,半个小时已经过去了。雨停了吗?那孤独又傲慢,清高又萧瑟的雨,终究还是停了吗?定晴望去,天空已不再雾蒙蒙,万物都以全新的姿态活了过来,它们好像在互相庆祝,在傍晚的微风中浅浅地笑着。在它们眼中,雨好像并不压抑,正如对一个乐观的人,有什么是可以打倒他的呢?也许,在它们看来,飘荡的雨丝仿佛一个从天而降的精灵,帮它们洗去尘杂,给万物以新的希望。它们一直在笑着,笑得那么灿烂。我也笑了。

傍晚的灯光里,透过还有些湿润的空气,打在树上、草上、花园上,是那么的纯洁美丽,像闪着微光。我长叹了一口气,不是惆怅,而是抒怀,仿佛把所有的烦恼都叹了出去。一切都那么美好,那雨,那世界。

他们的年味

800字 初一

前日里,陈可辛导演用iPhoneX拍摄的微电影《三分钟》一时间刷爆朋友圈,我也挤进去凑了一伙热闹。

其实,我之前就已在新闻里刷到了影片的原形——由乌鲁木齐开往深圳的Z229次列车的乘务员刘钟。这对列车单程4666公里,往返需要5天,这次值乘任务完成后,刘钟只能在深圳稍事休息,又要接着值乘临客列车。年关将近,刘钟担心工作繁忙,难以回家团聚,便让老公带着5岁的儿子于第5天中午在衡阳站的站台上短聚4分钟。

不得不说,影片的改编略有一点瑕疵。即使南宁和哈尔滨之前有直达的旅客列车,也不会经过凯里,超越实际的创作让人看了难免有些怀疑。实际上,由昆明开往哈尔滨西的K726次列车是停靠凯里的,而这对列车单程也有4598公里,往返更是需要7天,也许更加适合影片需要。

不过,不得不说影片比新闻更加感人。计时器的加入,为这三分钟相聚增添了一些紧张气氛。“如果记不住乘法表,就不能上我们镇的小学,就更见不到妈妈了。”这种严厉中隐含着的,其实是母亲对儿子最真切的爱。母亲虽然工作繁忙,同儿子相聚的时间甚少,但是依然不忘,对儿子的教育和抚养同样重要。她深知,处在这样的工作岗位,对于事业和家庭是难以平衡的。值乘时,她心里无比牵挂着儿子。她希望在这短短几分钟站台上的会面,见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儿子,更是一个勤奋刻苦、前途无量的儿子。

正如刘钟在采访中提到的,她的同事们一样回不了家,只是她比他们幸运,能够路过家门口看看孩子,其实他们比她更想家。回家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不能常年在家生活,需要外出求学、务工、创业。由此,“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口迁徙”——春运,应运而生了。网络上有言,中国办好奥运算什么,办好春运才算本事。40天春运,两次客流高峰,数以百计加开的大巴、列车、航班,无数名公路、铁路、航空职工在为我们的回家路保驾护航。我们都可以按时、顺利地抵达温馨的故乡,可是他们却只能无数次地往返于祖国广袤的大地上,送走一波又一波旅客,而不知自己能否回家一聚,吃上一顿年夜饭。

但愿我们在举杯欢饮之时,能够忆起归途中相遇的那位最美“火车头”,能够用心体会一次他们的年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7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