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音乐天才1200字以上

肖邦——音乐天才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议论文

当肖邦走进巴黎金碧辉煌的贵族沙龙的时候,正是世界文学史上难得一遇的黄金时代。人们在沙龙里可以看到大作家巴尔扎克、遇过、缪塞、海涅、大仲马、司汤达和乔治·桑等在高谈阔论;可以欣赏大画家安格尔、德拉克洛瓦、鲁索等的旷世杰作;可以聆听大音乐家李斯特、罗西尼、门德尔松、舒曼无与伦比的演奏。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颗耀眼的明星,而这些明星聚集在一起就像是一个群星灿烂的天空。

肖邦这个异乡人初来乍到,还不为人所知。李斯特的慧眼第一个发现了肖邦的天才。李斯特把肖邦引进了巴黎的沙龙,也把他介绍给一位女人。想不到,这竟然决定了肖邦后半生的命运。

这一天,肖邦即席弹了许多曲子,他弹得兴高采烈,完全沉浸在乐曲中,把听众也忘记了。当他即兴弹完,抬起头来,问到一阵薇奥利特香水的芬芳。他这才发现一双热情的眼睛正凝视着她。这位女性穿得很朴素,优雅而娴静地坐在他的钢琴旁边。她并不漂亮,身材矮小,已经开始发胖,大他有一双美好的眼睛和一个高高的哲学家的前额,给人一种男子气概。

乔治·桑第一研究对肖邦的气质发生了兴趣。可是,肖邦却并没有立刻喜欢他。

他甚至还向朋友讲过这样的话:“乔治·桑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女人,不知道她是否真的是女人,我非常怀疑这件事。”

乔治·桑的确是个特殊的女性。她藐视传统,饮烈酒,抽雪茄,爱骑马,喜欢男装,骂起人来满口污言淬语,谈情说爱时却百般柔情,千般风流。他是一个多情的女人,已经30多岁了,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与诗人缪塞刚刚分道扬镳。她对男人了如指掌。她喜欢肖邦,就有办法使肖邦喜欢她。

肖邦是个男子,却有女性气质。他面色苍白,身体纤细,体制柔弱,忧郁伤感,常常由于激动而疲惫不堪。他还不到30岁,他的天才备受女人的崇拜。但是,两次失恋使他怀疑女人的情感。他在孤寂中生活,又无法摆脱对爱情的渴望。忧郁的阴影罩着他。他感到自己创作力在衰退,思想变得懦弱,想象变得苍白,灵感渐渐枯竭。他需要一种强烈的有活力的爱情来换醒他心底的热情,在他无力的手指中重新注入艺术的生命力。对于命运的忧虑不安犹如双重的阴影和双重的枷锁,压抑在他的心头。他那干枯的心田期待着爱情雨露的滋润。

肖邦的感情防线在桑夫人的进攻下很快就全线瓦解。他们相爱了。他们常常在奥特尔区约会,桑夫人在那儿的一幢公寓里租了一个房间。李斯特和他未来的夫人则足了另一个房间。他们四个人常常一起用餐,一起出入沙龙。

整个巴黎为之惊讶。善意的劝告和恶意的攻击都无济于事,他们情投意合。他爱上这个女人是不可避免的,又是可悲的。他需要这样的女人。这个男子气的女人正是这个女人气的男人的必不可少的补充。

真正的朋友们都在为肖邦高兴,因为爱情不仅使他显得英俊健康,而且情绪活跃,感觉良好,充满自信。过去的神情恍惚、忧郁伤感竟然一扫而空。他的创作才能又获得了非凡的活力。肖邦来到桑夫人诺罕的庄园。这是一个典型的法国乡村,与肖邦的故乡有着完全不同的风味,在风景优美的草原上,坐落着这撞石头房子。晚上,从田野的远处传来牧羊人粗犷、奇特的歌声,这些都是肖邦激动不已。作家、诗人、艺术家们也尝到这儿来做客。肖邦在这儿享有最大的权利,他占有两件幽静的房子,一间摆着专门为他买来的钢琴、写字台和沙发;一间是恬静的卧室,在这里,他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肖邦多年来第一次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安定的时期了。肖邦创作上成熟、智慧和力量的全盛时期也终于到来了。如果没有乔治·桑的爱情,没有受到乔治·桑周围那一群大作家朋友的影响,他卓越的才华可能也不容易开花结果,达到高度的艺术境界。在这个时期里,他写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作品,他意识到这是随桑夫人的爱而带来的平静的心境和平静的创作环境的结果。

但是,肖邦又不能平静地工作,他的身体日渐不适,病魔的阴影时时威胁着他,巴黎的音乐活动和社交生活也在吞噬他的健康。肖邦的生命化成了音乐,但他的生命力则在一天天衰退。桑夫人戏谑的称呼他:“我亲爱的尸体。”肖邦几次尝到了死亡的滋味,也逐渐变得过分敏感,充满恐怖的幻想,他的思想总是集中在死亡上面。而桑夫人仍然是生气勃勃,永不满足。

他们不得不分手了,他们一起生活了九年。

有人说,是乔治·桑点燃的爱情之火,使肖邦的创作天才燃烧起来。也有人说,是这个女人过于热烈的爱情使肖邦的疾病更趋恶化,英年早逝。

有人赞美她是伟大的女性。也有人诅咒她是放荡的淫妇。

有人歌颂音乐和文学的联姻。也有人统治者不相称的结合。

但是,谁也无法否认,他们生活的九年是肖邦一生中最重要的艺术创作阶段,是他最光辉的创作力高峰期。而肖邦与乔治·桑分手之后,他再也没有写出任何一部重要的作品。肖邦是以删掉这一点的,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乔治·桑没有怨恨,只有爱情,他不能忘记乔治·桑。

肖邦与乔治·桑的爱情,是一次成熟的爱情,开花结果的爱情,给与他艺术生命力的爱情。他不能忘记乔治·桑,是不能忘记他那创作力高峰期的光辉岁月。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说:“我真想见她一面。”

致初三

450字 初三 日记

“初三”这个词总是能把我从快乐中抽离,上了初三没有一天可以早早的睡觉,就连现在放寒假也要做作业上课。个个家长都担心自己子女的成绩,报各种的补习班。我看着自己的成绩也不得不去上那些补习班。

上课有很多不懂,那些原本以为自己很熟悉很容易拿分的知识也觉得很陌生,仿佛那些知识点是我从来都没学过似的。这也说明我在初一初二玩的有多么不亦乐乎,多么不思进取。我很抱歉,对于以前的我有这么无知。看着别人那么得心应手,我却埋头苦思,也思不出任何头绪。我不是强者,但我也不愿意做一个无知愚蠢的弱者。我不知道我一下笔就写出这样的文章,但我肯定不是因为应付作业而写下这篇文章,而是因为这篇文章的内容而导致我写出了作业。写下这篇文章让我时刻记得我需要做的事。我希望可以摆脱我这该死的性格,让自己变得文静一点爱学习一点,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做到。我想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哪怕只是一点点。

在剩下的一百多天,我希望能看到我改变的成果,我望着外面的风景,顿时有种不知如何说出口的感觉。我们都知道学习的苦学习的累,我们努力把这些苦累转变成回忆中的甜。

——致初三的我

初三:ty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议论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