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再见因为永远550字

不说再见因为永远

550字 初三 记叙文

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我走出了小科学习的时光。

很高兴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和大家度过,希望这个大家庭有我的加入,会让你们的初三阶段更有趣。时间定格,我望着这个站在讲台上就讲话的老师,陌生。语气中似乎还带有一点强硬,这便是我对老师的初印象。

一个月后,考试成绩不理想。我怀着胆怯的心情去找老师。老师,这次成绩不理想,我想和你讨论一下里面的问题。老师转身看我,眼神中透露着说不尽的温柔,微微一笑,语气轻柔。这一刻,老师一改上课时的严肃。温柔,亲善这便是我对老师的新印象。

小中考在即,课堂的快节奏,大容量让我们吃不消。离小中考还有一个星期,课程便利的科目全部都是小科,这就意味着小科老师要连轴转,一刻也不停歇。

第一天,冲刺周的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讲了中考做题的技巧,这也是征服中考的一个法宝。幻灯片放映时,老师说这是中考前一天要讲的东西,现在讲给我们,要我们认真听。

星期四,中考前一天,老师的嗓子出现异样,脸上的笑容也难掩身体的劳累。听别的同学说,老师去年的时候,最后一天累倒了。中考结束后连打了几天的针。我突然想起,这也许就是把重要的东西提前讲的原因吧。

很高兴和你们度过这一年的时光。这一句话结束了我们最后一节课。她给了我们慈母般的爱,拼尽全力,没有任何保留的教我们。这便是我对老师的最终印象。

雨中,我们来到考点。我在人群中看到默默站着的老师,在考试前几分钟仍然陪在我们身边。

老师,不说再见,因为永远。

不谙世事

1000字 初一 散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安逸不是谁都渴望拥有的。

写这篇文的时候,我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人。至于出什么风头之类的,我只能回答我是与世无争。

我记得我学过一篇古文叫《爱莲说》。周敦颐也是托物言志。文中把牡丹贬的一文不值,比作了追名逐利的象征。对于莲花则是不禁赞赏,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这并不奇怪,如果说在一篇文里过于诋毁或称捧一篇文就是错误太绝对而论,那这绝对是不给中考作文留出路。而且在文章中反衬的手法也是喜闻乐见。

文中说菊志向高洁隐居避世。表面上看上去在赞扬它,其实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惹不起我还躲不起么。如若不然又怎么去好好衬托的出淤泥而不染呢。

个人看来,文中宣扬的是一种“迎不正风气而上”的“可嘉”,一定程度上贬低了菊隐居避世的淡泊名利。

当然我写文不是用来发表自己歪见也不是用来说我喜欢陶渊明的。

我只是引申一下,顺便,顺便说说对“与世无争”与“迎不正风气而上”的看法与见解。

今天在投稿箱看到了三篇文。

《赠上官紫潇贱人和她的朋友们》76字

《上官紫潇就是个贱人》51字

《写给上官紫潇的》68

看到这么嚣张的题目不用想都知道是骂人的文章。我也就看看而已不做评论。我比较想笑的是她写文的字数。另外我特别想很骄傲的对她说一句“骂人用脏话你就输了”。至于哪来用像诗歌而非诗歌的形式来表达的勇气,这个有待思考。更让我笑的是她分类别把这连文章都不算的东西分到了《现代诗》那一栏。是因为字数不够还是没有“骂人文”这一栏所以乱分呢?

这种文一出往往就容易被骂街。不出所料留言板上一些素质被吃了的话层出不穷,比文里骂的难听的太多,想看可以随便找个好时机在投稿箱找文一睹为快。然后退稿分什么的我表示呵呵呵。

点开那些骂街的人的作文本。不是写小学生就是写非主流新人。这说明什么呢,并不是说那些德高望重的人没看见或者根本不屑一顾,还是说哪些人骂人都不会。这种反驳骂人的评论表示仗义,那些留评论的都这样定位。我觉得很多人这么想。这种文里我从来不会看到哪个特聘去说犯贱、败类或者比这难听或比这含蓄的话语,要么无视要么扣分删。

然后我打出一篇诗歌你看看。

无论你怎么认为,

我现在称它为诗歌并不代表它真的是诗歌。

《骸骨教堂迎来了黎明的死亡气息,

肃穆的祈祷声从里面传出,

上帝的诅咒溶化掉了教徒的皮肉,

后院的玄黑墓碑是教堂的禁地,

我深知。

那是,教徒的死亡之地……》

很负责任告诉你72字,但是他用一堆英文让这首“诗”变成了180字。反正我学不来。

对此我不敢多说,只留四个字。

不觉明历。

共2012页

截止我写这篇文时的数据。

发表区的诗歌。

精品区。

共11页

266篇

共1473页

截止我写这篇文时的数据。

发表区的散文。

精品区。

共55页

1365篇

按发表区的数据来说不应该精品诗歌更多一点么。

对于诗歌的质量我不想多说。

我只是想与世无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