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静写一篇作文800字

论静写一篇作文

800字 初一

智慧在静中孕育,思想在静中放飞,生命在静中升华。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由此可见静的重要性。

静能生慧,智慧在静中孕育。

蜀汉建兴十二年,我国伟大的军事家诸葛亮在他晚年时期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去了一封家书——《诫子书》。告诫了他的儿子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君子。无论做人还是学习,都需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静下心来,智慧便会不请自来。若你不静,便会毁才败德,蹉跎一生,没有成就,到头来追悔莫及。一封简简单单的家书,却告诉我们学习要有一颗宁静的心。有人总是认为学习很枯燥,静不下来,但如果你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它像一道风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成为它的一部分。

静能去躁,思想在静中放飞。

另一则故事是关于毛泽东爷爷的,他在年轻时刻意要求在长沙最繁华的闹市读书,旨在培养自己的定力和不受外界干扰的能力。心灵的宁静就像一道隔阂,将自己与外界的干扰分开,即使外界再吵再乱,你的心总能平静如一汪清泉。人需要宁静,不但身体需要静养,心灵也不例外,洗去尘世的喧嚣,来一次心灵的洗涤,不让心灵蒙上太多的灰尘而老化。

静能致远,生命在静中升华。

还有个例子,是关于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贝多芬自幼便遭遇不幸,先后遭遇身边亲友的离世,晚年失聪的噩运。命运扼住了他的咽喉,给他身心带来了无数的创伤,尽管如此,可他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自身的缺陷,却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克服重重困难,静下心来创作出一首又一首著名的钢琴曲。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伴随他一生,世界不给他快乐,他却创造了快乐给世界。他用他的苦难铸成了快乐。若不是他有一颗宁静的心,他将如何创造名曲?为后人留下无数宝贵财富。静是一种美,不喧哗、不耀眼,却如海一般深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方静谧之地,善养其静,我们的灵魂定会落英缤纷、芳草鲜美、别开天地。

端午棕飘香

550字 初二

盼望着,盼望着,端午节就快到了,艾叶绿起来了,集市里热闹起来了,外婆的手也忙起来了……

乡下去,小溪旁,石桥边,满是大片大片金黄的向日葵。年久的老木屋孤零零的站立着,门前的藤椅“吱呀”、“吱呀”的左右摆动,似乎在诉说着那无尽的往事,一切都是记忆中的样子。

连绵树荫下,小草青青,百花嘤嘤,外婆架起一把木椅,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她将淘好的糯米端出来,洗尽的艾叶绿的发亮。再端出煮好的红豆沙,顿时香甜扑鼻。小时的我,常常忍不住豆沙的诱惑,趁外婆不在,总要偷偷尝它一口。外婆可真似个“魔术师”,那半成的粽子在她手中来回翻转,折叠,便成了一个棱角分明的三角体了!如此娴熟的技艺应该唯外婆一人独有吧!外婆拿来麻线,娴熟地在粽子周围来回缠绕,不一会儿,一个粽子便完成了。她总是说,红色的线用来扎纯米粽子,而黄色的线用来扎红豆粽子,这样便于区分。

时间飞逝,转眼已夕阳西下,外婆也完成了一天的劳作。她将粽子分门别类,放到不同的竹筛里,进了蒸笼。

刚出炉的棕,香气扑鼻,外婆搬来一把藤椅,让我坐下,“在这儿看夕阳,刚刚好”,她笑着,又将粽子端了出来,我们就在黄昏落日下,一老一幼,度过了一个盼望已久的、温馨的端午节。突然,我脱口说道:“外婆的粽子是全世界最好吃的!”外婆笑了,脸上的沟壑深深浅浅,我,也笑了……

端午的热闹从未停息。

外婆的棕香将永远萦绕在我的心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