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文盲700字

假文盲

700字 六年级 叙事

这副漫画的图义十分简单,其中含着的道理却十分地使人一辈子难忘:在一个极度寒冷的冬天,在C市某候车处,让人看到了这样一副画面:几个牛高马大的男子汉,站在“母子候车处”等着车。而一名抱着婴儿的妇女却被他们拥挤在外。这几名男子汉有的把手伸进口袋,直盯着前面;有的把手缩进袖子里,闭着眼睛……他们个个都对告示牌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看了这副漫画,我想:这些人难道真的是假文盲吗?不,他们并不是真的文盲,而是一群自私的人。这些只为自己着想,而败坏了社会风气的人,与我们今天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违背的,是格格不入的。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大大地消灭,让我们的社会,真正成为和谐社会。

在生活中,往往也有类似于这样的“假文盲”。记得有一次,姐姐说要去拜访她以前教过她的老师。我吵着要和她去,姐姐拗不过我,就答应了。在去的路上,姐姐不停得赞扬张老师(我们要去拜访的老师),说他教书教得又好,人又和蔼可亲,而且还很讲文明呢。我听了,想见张老师的欲望就更强烈了。我们约在一个餐厅里见面。到了餐厅,张老师早已经准时到了,我们聊了一会就准备吃饭了。吃饭前,我们都去洗手。在洗手间的上方,我发现了一条告示语——“用完水后请关好水龙头”。我正在洗时,张老师已经洗完了,但是,他没有关水龙头,而且开得很大,“哗哗”得流着。我马上把水龙头关好,不然就浪费很多水了。我以为只是他一时的忘记,所以没说什么。到了饭桌上,我又发现了几条标语。其中有一条是:“爱护环境,请勿随地吐痰。”刚刚读着,张老师就吐了一口痰在地上,刚刚想把饭咽下的我,又吐了出来,真不讲卫生。我赶忙说不吃了。在回家的路上,姐姐问我:“刚刚那个老师是不是象我说的那样好啊?”我嘴上说好,但心里却想:我呸,这种老师,根本不配教学生,什么全市优秀教师,什么省级文明骨干,我在我看来,都是假的。

从这副漫画我明白了:要多为别人着想,多为家庭社会着想。但只有我一个人的微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全国人民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才能使国家更兴旺、更文明。

执念

1200字以上 初二 叙事

我想这个世界上一定没有比她更执着的人了。

这个老人大约是一年前来到这里的,但具体是什么时候,村里的人已经不记得了。关于她的传言有很多,但大抵也不过是说她是傻了罢了。

为何傻呢?老人在这座山上已经住了一年了,山下的村庄里的人说她是为了守墓,也就不得而知了。

这座山基本上是废了的,因为常年无人打理,加上土地贫瘠,基本上已是杂草丛生,树木衰败了的。村中的人却说如此倒好,衰了的木可以砍来当柴火,这是这个贫穷的村落为数不多的省钱法子之一。这座山早年是个“小墓场”,人葬的时候并未请过专门修墓的人,只是死者的家属简单的树个碑罢了。

老人的住所在半山腰处,她在一块很新的石碑旁搭了一个小小的茅草屋,虽是简陋,但也勉强可以遮风挡雨了。早出晚归,这是这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唯一的习惯。有人说她是疯了的,因为没有人会好好地搬到这么一座荒凉的山上去住。有人说那块碑下埋的是他的老伴,她是为了帮她老伴打理墓碑才搬上去的。

这似乎倒也是有道理的。可这么一想,老人早出晚归又是为了什么呢?我估摸着是为了找食。为什么?我是这么猜想的——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既没有什么经济收入,也没有看见是他儿子女儿之类的人,如果他不自己去找食,又有什么活路呢?还活活饿死不成?或许是她在找了食后,为祭奠那碑下的人花了点时间罢了。可又能花多少时间呢?总不能说一天十几个小时都是在祭奠中度过的吧,这未免又有些说不过去。

应是抱着和我同样的想法,村中的人试着去探听和这个老人有关的一切消息。听人说,她以前是隔村的,之后不知道是因为什么,搬来了这村,却倒与村人不怎么熟络,也不说话,时间长了,村中的人便也忘了这户人家的存在。

于是老人的身份这么被确定了。

谁也不能拿出什么证据,只当这留言是真的,当她曾是这村里的人,倒也没什么不好。

但这明显是无用的,若按这种方法,那老人又在守谁的墓呢?

没有人吭声了,因为谁也不知道,也不敢去猜测。他们怕拆了自己的谎言,砸了自己“见多识广”的招牌。

老人在这充满争议的一年中又老了一岁,她的腿脚不好,加上山上的冬天本就异常寒冷,她走动的次数越来越少。有人劝她下山,即使没有亲戚可以依附,好歹和村里人也好有个照应。她摆了摆手,浑浊的眼中盈满了哀愁,她用力敲了敲冻僵的膝盖,走出了茅屋。

这天是下雪的第三天,雪势已不像先前那么大,稀稀落落地飘下几片雪花,之后也就只剩下那凛冽的冬风无止境地咆哮了。老人拄着拐杖,手中拿着一支蜡烛,蜡烛上燃着的光好像温暖了整座小山,她眼角深深的皱纹舒展开来。

听村中的人说,老人索性整天坐在墓边了,她对抗寒冬的武器除了身上为数不多的衣物,只剩下手中燃着微弱的光的蜡烛。

这显然是不够的。

老人的逝去只是时间的问题。村中的人突然对这个有些傻气的老人冒出了一丝同情心,他们三三两两地结队去看望这个老人,并带去一些水果和食物。老人如数收下,却不曾用这些东西来维持生计。

那么,她把这些东西放在哪了呢?

是放在碑前了的

到这里,关于老人的故事开始明了,碑里埋的定是对老人而言十分重要的人,老人的早出晚归,估计也是为了寻找些祭品来祭奠死者。

老人到底是谁呢?没有人知道,问起村中的人,他们也只是隐晦地说老人是这个村里的人。但具体是什么人,也没有人知道。

我们对于老人,估计只是一群不知来历的陌生人罢了。

而老人对于我们,我们所记得的,只是一个固执,傻气的人。

至始至终,我们所了解的,也只是我们的凭空猜测。这听上去似乎有些讽刺。

几年后,我再去拜访这个村庄,村人领我去老人的住所,我看见那座破败不堪的茅草屋,还有另一块崭新的墓碑。

真是,这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她更固执的人了。

初二:周陈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叙事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