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扼杀了哀愁1200字以上

是谁扼杀了哀愁

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是那么亢奋。

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

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那片苍茫的冻土。是那种人烟寂寥处的几缕鸡鸣,是映照在白雪地上的一束月光。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入我的心灵。

我熟悉的一个擅长讲鬼怪故事的老人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就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不让人哀愁;雪来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

我所耳闻目睹的民间传奇故事、苍凉世事以及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它们就像三股弦。它们扭结在一起,奏出了“哀愁”的旋律。所以创作伊始,我的笔触就自然而然地伸向了这片哀愁的天空,我也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我发现哀愁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那里的森林和草原似乎散发着一股酵母的气息,能把庸碌的生活发酵了,呈现出动人的诗意光泽,从而洞穿人的心灵世界。他们的美术、音乐和文学,无不洋溢着哀愁之气。比如列宾的《伏尔加河纤夫》、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艾托玛托夫的《白轮船》、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等,它们博大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温暖。所以当我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当全世界很多人为这个民族的前途而担忧的时候,我曾对人讲,俄罗斯是不死的,它会复苏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拥有了伟大哀愁的民族啊。

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着。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来,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

是谁扼杀了哀愁呢?是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市井的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的闪烁的霓虹灯?是越来越眩目的高科技产品所散发的迷幻之气呢,还是大自然蒙难后产生出的滚滚沙尘?

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我们所创造的那些被标榜为艺术的作品,要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要么迷离傥荡、装神弄鬼。那些自诩为切近底层生活的貌似饱满的东西,散发的却是一股雄赳赳的粗鄙之气。我们的心中不再有哀愁了,所以说尽管我们过得很热闹,但内心是空虚的;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不过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了。

是谁把春天弄丢了

1000字 高三 叙事

气温已逐渐升高,典型的中国中学生服饰的搭配形式(棉衣加T恤)又出现了。早上上学时套着棉衣,中午热了,就只穿T恤,冬天与夏天的代表着装在一天之中直接交替,没有任何中间形式,可说是“一衣知冬夏”。

记忆中,冬季和夏季之间还应该有一个美好的季节――春季。而现在,对于我们这些蛰居在学校里的莘莘学子来说,春天已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从小就知道春天是一个姹紫嫣红梧桐细雨的季节,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却已早早离开了我们的生活,是我们把她弄丢了吗?

三月,草长莺飞,春暖花开。

而花,这春的信使,来了吗?不知有没有捎着春的请柬?还是到校园里找找吧!

从沉重的书堆里折身出来,走出缺氧的教室,外面的阳光真好!

不知是我的眼睛把世界看得很迷离,还是外面的世界让我的眼睛变得很迷离。狠命擦擦,总算看清了――偌大的校园看起来空荡荡的,只有几十幢钢筋架构的大盒子突兀在亮晃晃的水泥地面上,校园里新栽的树还没有长成,树梢上挂着星星点点的绿意,但我在寻找花,漫步校园,却令我很失望,始终没有找到,难道春天的脚步不曾在这停留过?难道她不知道最需要春天的是我们吗?

算了,还是回吧!不找了,还有许多作业没做呢!

现在到底是什么季节,春天是否在这里伫立过,对于我们来说已不重要。书上说,一年有四

季,春夏秋冬,交相更替。既然亘古如此,没必要去怀疑,也没必要去浪费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去干这些没有任何意义的事老师说,一年四季中,最舒适的是春天,春意融融,最炎热的是夏天,烈日炎炎,最凉爽的是秋天,天朗气清,最冷的是冬季,寒风凛冽妈妈说,冬天天冷就多穿一些衣服,不要老是不喜欢加衣服,夏天天热就少穿一件,也别闷出病来。春夏秋冬,我想我完全能够体悟到,很原始的道理,还不算太深奥,比一道几何题容易多了,不要掏空脑袋挖空心机去想,完全跟着感觉走吧!再说,春天,抑或夏天,真的不重要,又不要考试,管他呢!鲁迅也曾说过,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可是,在“小楼”里呆得久了,那原始的对春天的依恋却一直在咬啮着我的心,我才知道,不管我愿不愿意,不管别人愿不愿意,我对春天有着深深的贪恋与渴求。在一次回家的路上,我看见一片雪白的花,好美!在我的脑子里闪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怎样才能把那一片美全部带走。

古往今来,文人们的最美好的意象全都给了春季,我们也从未否认过,春天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季节啊!有最美丽的花,有最清新的空气,有最蓬勃的生气……我们怎甘心怎舍得将她遗弃?

十七、八岁的我们,也正处于人生的春天,具有最活跃的生命力,这么多富有青春的生命聚集在校园,应该说,校园会是成为春天中的春天吧?但是,为何这个春天却没有按照她应该要到来的时节出现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散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