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作文段落(10篇)
  • 1200字 初三 议论文
    贫者不吃嗟来之食,这是广为流传的中华美德,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两则小故事透出了中华传统美德。写出了中国人的骨气,难道骨气就是如此么?难道两则都是中华精神么?中华精神生生不息,文天祥宁死不屈,关天培命亡虎门,霍元甲为了民主大义被日本人下毒害死,这些是真正的民主美德,而宁愿而死不吃,是不是所
  • 1200字 初三 读后感
    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这是叶圣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更是一种肯定。朱自清是现代着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他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评议的叙述表达出来,他的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理。他的作品被誉为白话美文典范。《背影》是一篇记实散文,作为朱自清
  • 1200字 初一 书信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3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样聪明!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语文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那堂语文课,讲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周五,又是
  • 12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确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立片言而居要,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地破题,点出“荷塘”“月色”。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这个“文眼”安在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确立了抒情基调。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不久,白色恐惧笼罩着大地。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的一名小卒,却一
  • 1200字 高二 说明文
    人无言,不可为信;人无信,不可为言。——题记“人”字,一撇一捺,共两笔。“人”字虽简单但人却是最伟大的,一撇一捺涵盖天地。做人容易,但不明白做人的道理和技巧,想把人做好也难。会做人,做好人,才能行得正,走得远,充分体现自我人生价值。会做人的人尽管资历不深,业务不精,但是拥有一套灵活多变的处事手段。只
  • 1200字 六年级
    巧妙借鉴,写出好文_如何借鉴别人的写作技法老师说,作文要自己写,不能抄别人的;专家说作文要多看、多积累、多练习;家长们一看到《满分作文》、《优秀作文》选刊如获至宝。乍一看很是矛盾,令初学写作者无所适从。笔者认为:写作的确不能抄袭别人的,但是可以借鉴的。何为借鉴,借鉴什么?一、借鉴立意“立意”,是文章
  • 1200字 高三 叙事
    夜游秦淮河早在去六朝古都南京之前,爸爸就给我看了许多关于南京的资料,其中一篇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写的让我对南京秦淮河的美景更加向往。在众多的南京人和外地人心目中,秦淮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它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摇篮。相传南京是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00多年建造的中国最古老的城池——越城,秦淮河是秦
  • 1200字 高二 散文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这两句话说得没错,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是亿万国人中的一员。现在,我们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生活状况也越来越好,这是亿万中国人努力奋斗的结果。我们生活在中国,十几亿的人民中,我们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是非常渺小的存在。但是,无数的渺小可以凝聚成一个大的集
  • 1200字 初一 读后感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只那一个月台边的背影,变成了父爱最美好的象征,只那两行感动的清泪,便教会了我们感恩。——题记盘点亲情,有多少人在关心你,多少人在爱着你?他们无私地为你奉献着,同时也赋予你希望。他们就是——你的亲人。朱自清刻画着那父亲肥胖、腿脚不便的依依惜别的背影。不辞辛劳地送儿子去车站、
  • 1200字 高一 叙事
    小虫在院子里细数着流逝的时光,属于深夜的花儿,披着月光那银白色的纱,静默地绽放她的微笑。光着脚丫,我爬在窗台上,细细品味只有深夜才拥有的味道。听说,在有月光的深夜,会有小精灵骑着大白兔从空中经过。那些我曾经喜爱的童话,早不知在哪个年代悄悄离开了我,当我注意到自己竟会取笑那些着迷于童话的大人们的时候,
朱自清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