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向上·崇德向善1200字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

1200字 高二 散文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

这两句话说得没错,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是亿万国人中的一员。现在,我们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生活状况也越来越好,这是亿万中国人努力奋斗的结果。我们生活在中国,十几亿的人民中,我们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是非常渺小的存在。但是,无数的渺小可以凝聚成一个大的集体,这个集体叫做中国人。俗话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只要中国人民都努力奋斗,我们的国家才能更繁荣昌盛,更强大。既然要努力奋斗,就要有目标,而我们奋斗的目标,就是《奋发向上崇德向善》里说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丽中国;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和谐社会;争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合格公民。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兴国之魂。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正能量是非常多的。“奋发向上”是奋斗向上;“崇德向善”是崇尚道德,心地善良。“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意思就是奋斗向上,崇尚道德,心地善良。这本书的名字,正是每一个中国人民都要做到的。这本书中通过一位位个性鲜明,跃于纸上的人物的爱国事例,告诉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书中的光辉榜样,时代楷模,更是我们敬畏,学习的对象。我们可以透过他们的示例,看到他们的爱国精神,就是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畏与学习。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相信大家对这句话再熟悉不过,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夏明翰在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前,写的一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夏明翰是一个有着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他年仅28岁,却不被功名利禄所惑,他一直坚持要为人民解放造幸福的真理,视死如归。比起自己的利益,他更看重的是中国人民的利益。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努力奋斗,就算是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他为拯救百姓,为振兴中华,为中华后代子孙的美满生活,时刻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有些人死了,但是他还活着。”夏明翰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虽然为中华人民牺牲了,但是他的精神一直存活在每一个中华人民的心里,永远不会死去。虽然夏明翰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激励着千千万万个“夏明翰”从血泊站起来振兴中华。然而那千千万万个“夏明翰”,都是与夏明翰一样的人,他们同样为了民族复兴,宁死不屈,视死如归。正如夏明翰说的: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千千万万个“夏明翰”,就是后来人,他们与夏明翰先生一样,值得我们尊敬。这些革命先烈的精神,会被一直传承下去,他们永存在我们心中!

朱自清先生,是一位一生清廉的爱国知识分子。想必许多人都读过他写的文章,我便是其中一个。朱自清先生优美的文字,给人一种恬静淡泊的感觉。却不曾想,他是在怎样一个困苦的环境下写下这些文字。他拒绝美国一切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施舍物质,不论是购买还是给予。他关心青年,教育青年爱国,他是一位中华民族优秀的知识分子,他有着铮铮骨气,他有自己的气节操守,他有爱国家民族的伟大志气。他虽然一生困苦,但是他的精神是富有的。他坚贞不屈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他的精神值得炎黄子孙学习。朱自清先生值得我们尊敬!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拥有无数壮丽江山。我们爱我们的祖国,我们要为它努力奋斗,要以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为学习榜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祖国,构建和谐社会,做一个合格公民。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尽自己的一份力,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更强大的祖国奠定基础;我们要奋发向上,崇德向善!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

1200字以上 初一 议论文

奋发向上,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与大自然拼搏而储蓄形成的核心精神;崇德向善,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光辉结晶。奋发向上的精神,促进了社会人文的发展;崇德向善的品德,增进了人类与自然、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为精神引领,讲道德,树明礼向善之风,做正直友善的人;讲学习,树艰苦奋斗之风,,做勤劳节俭的人;讲健康,树崇文尚洁之风,做健康开朗的人;讲诚信,树诚实守信之风,做正义坦荡的人;讲秩序,树礼让和谐之风,做遵纪守法的人;讲奉献,树互助友爱之风,做热心志愿服务的人。 

在上下5000年的漫漫求索中,中华民族孕育出了诸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价值追求、“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的人生哲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原则、“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 

记得中国古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位远行寻佛的苦行僧,在一个漆黑的街道上遇到一位挑着灯笼行走的盲人。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根本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高山流水,也看不到柳绿桃红的世界万物,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笼岂不是令人可笑?于是僧人问:“你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上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了?”但盲人却说:“不,我是为我自已。”僧人愣了,盲者缓缓说到:“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他人碰撞?”僧人说:“是的,我刚才还被两个人碰了一下。”盲人深沉地说:“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更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

僧人顿有所悟:“我天涯海角奔波找佛,没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佛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燃它,即使我看不见佛,佛却会看到我的。”

盲人心中装着一盏明亮的灯,为别人着想正是他心中的明灯。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黑暗中往往会碰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如果人人都能给别人一盏灯,那么这个世界上还会有相撞的人吗?先考虑到别人,先给别人温暖,再要求别人的回报。假如我们像这个盲人,做个心里装着别人的人,懂得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那么爱与方便才能光临门下,心灵也会得到照耀,真情才能驻心,光明与温暖方能人间共享,是啊,爱自己就是爱别人。正是我们健全的人,会在黑夜里迷失前进的方向,点一盏生命之灯,在生命的夜色里,我们才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平安。我们帮助了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让自己的前路一直有着明亮的灯光,这一盏灯源自于我们,可后面千千万万的灯却是源自于那些被我们所温暖的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读了长征故事后,就像是听了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它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艰险历程,体现了中国的辉煌与僮景,矗立起长征者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英勇的雕像。 随着新中国的发展,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开发区星罗棋布,作为新一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更应该好好发扬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读了长征故事后,就像是听了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它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艰险历程,体现了中国的辉煌与僮景,矗立起长征者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英勇的雕像。 随着新中国的发展,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开发区星罗棋布,作为新一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更应该好好发扬长征精神。 

我们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畏艰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就一定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国家兴亡,让长征精神化作一种不朽的精神,光照千秋。 

在学校里,我们要帮助、关心身边的小同学,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在家里,我们要尊敬父母…… 想想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你曾想到,这是革命烈士抛头颅,撒热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着幸福的生活,好好学习。我们只有在为远大理想的顽强奋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青年的人生道路才会焕发光彩。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废。”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应奋发向上,就像那永恒的长征精神。 

于是,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去竹林,去上网,去图书馆,查阅了很多有关竹子的资料,我们也发现了自己越来越喜欢竹子,它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有很多作用.老师问我们想不想做竹子那样的人,我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想",于是老师教了我们一首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听了,我们激动不已,原来竹子如此的坚强,不怕困难和挫折,如果我们在学习上也能想竹子一样那该多好啊!老师还说:"竹子还有很多的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你们可以试着去搜集一些有关竹子的古诗,就会发现竹子的伟大了。" 

很快的,我们班掀起了一阵古诗热,同学们找了很多有关竹子的古诗,我们交流,吟诵.每找到一首就像如获至宝,赶紧写入自己的班花积累本中,我们发现古人也特别爱竹,竹,它既是岁寒三友,又是花中君子,可见人们对他的喜爱.我们决心做竹子那样的人,血洗他的坚强向上,处处以竹子自律,并以竹子教导他人,它,成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 

个人荣辱事关国家兴衰,我们切不可“以耻为荣”,更不可“以荣为耻”,要“耻荣分明”。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不能混淆,我们要知荣明耻。“清官执法,不贪权贵。刚正让谁人都平易近人,洁净让谁人都卓尔不群。这成了立在人们心中的丰碑。”——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希望每个人积极努力,为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作出积极贡献。让我们共造和谐新风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二
散文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