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作文段落(10篇)
  • 650字 初三 记叙文
    我喜爱“吃”书,我觉得任何一本书,只有反复品读,啃净了,吃透了,才算真正吸取到精髓。吃《论语》,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从想吃,到咀嚼,再到回味,馨香书气沁人,实在幸福。初读《论语》,是在六岁,那时觉得《论语》既朴实无华又秀色可餐,白纸黑字,片言只语就勾画出了美好图景:“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道出治国真
  • 1200字以上 初三 观后感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论语》是熟悉的,于丹是陌生的;但今天观看了《百家讲坛》推出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后,《论语》有了新鲜的别样风味,于丹也渐渐靠近了我们的心岸。《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
  • 600字 初三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
  • 1000字 初三 读后感
    有一段时间于丹《论语》心得特别火,但通常,我对比较火的事物都不太留心,虽然下载在手机里,但是一直没看。至到最近,工作很是繁忙,人也比较烦燥,晚上在睡前看看此书,确实不错,甚至感觉到了古圣先贤智慧的光芒,可以让人很平静。下面就简单说说这本书给我的感受。万物之理相通。时事因时因事而变,有时重教化,有时重
  • 800字 初三 应用文
    有人说,阅读是汲取精神的食粮;有人说,阅读是接受灵魂的洗礼。但我说,阅读是开启新阶层的人生,每读一本书,我都感到自己在蜕变,在成长。书,就像一个引路者,它引导着我脱去幼稚的外衣,变得更加沉稳,智慧,向着知识大道走去。而《论语》这本儒家名著,是众多书籍中给我启发最深的一本书,每次读到这本书,我都能从中
  • 600字 初三 读后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记得这是初一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论语》,而现在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些竟然是从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妹妹口中讲出,一边背诵一边抱怨古人写字总喜欢写“错别字”,同样的字体,竟有多种读音,我不禁为这种独特的感慨开怀大笑,原来儒家经典,现在已经开始伴着小朋友成
  • 650字 初三 书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记得这是初一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论语》,而现在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些竟然是从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妹妹口中讲出,一边背诵一边抱怨古人写字总喜欢写“错别字”,同样的字体,竟有多种读音,我不禁为这种独特的感慨开怀大笑,原来儒家经典,现在已经开始伴着小朋友成
  • 900字 初三 记叙文
    这个大明星,可不是唱歌明星王菲,也不是跳水明星伏明霞,更不是“搞笑”明星 “老夫子”。她是谁?她是我们班的班长潘艺丹。在我们学校,她的名气不比“老夫子”小呀!我们学校是这个学期才开办的学校,同学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学校。我嘛,在原先的学校也算是小有名气。这不,刚上第一节语文课,老师就让我上讲台当“小老师
  • 1200字 初三 读后感
    记得,第一次接触《论语》有关内容还是在初中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已是耳熟能详,琅琅上口之句。当时
  • 1200字以上 初三 书信
    引言:人生快乐是个体生命探讨和追寻的终极命题,古往今来像屈原、陶渊明、李白、苏轼、鲁迅等都对其有深刻的思考和感悟。那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呢?当老师,我们更多时候听到的是埋怨的声音,老师的确太辛苦了啊!就是有点快乐也是短暂的,很快会被辛苦和忙碌淹没。我今天是铤而走险,还是想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