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作文段落(10篇)
  • 400字 初三 记叙文
    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
  • 1200字以上 初三
    叶圣陶说,九如巷中张家的四个女儿,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张兆和是三小姐,张家最出色的女儿。熟读四书五经,英文流利,通音律、习昆曲、好丹青。她在中国公学读书时,走到哪里都会获得超高的回头率,每天收个几封情书,有时高达几十封。张兆和并不上交,也不拆封,只将写情书的男生都编上号码,分别是“青蛙一号”“
  • 1200字 初三 书信
    民族的寓言——读《边城》有感高三(2)班张珂娃沈从文先生的一本《湘行散记》将我们带入了那陌生而又神秘的湘西,而他的《边城》让我们认识了生活在那片热土上的人民。在我初读《边城》一书时,书的内容似乎只是一个发生在湘西苗族异地略带凄美的爱情故事,但当我再次细读两遍之后,其实沈从文还在全书中表达了些更深层的
  • 750字 初三 写人
    读过沈从文先生的《沈从文别集——友情集》后,我深深地为他幽默诙谐而又暗含讽刺的语言风格所折服。然而,又有谁知道他是经过怎样的生活历练才养成这份令人佩服的从容与淡定呢?沈从文先生出身农村,生活极其贫困,家中有病重的老母亲,哥哥和妹妹各一人,家人日常生活开支全靠他一人给别人写稿拿点小钱支撑着。先生自己身
  • 750字 初三 议论文
    作者:车小文年级:初三古往今来,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不少名人大师。比如:匡衡、沈从文这些人。然而,一般人只看到他们在人前的成功与名誉,却看不到他们在人后为之付出的多少汗水和心血。匡衡是西汉时期以博学著称的学者,他从小便立志学习。由于家境贫困,白天他必须努力干活以补贴家用,只有晚上他才能抽出时间
  • 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它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边城》,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艺术的主要特点。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
  • 550字 初三 记叙文
    我想问大家:一句话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在《读者》的一个故事里,我曾读到了令人震撼的善良当旅游大巴被山石砸中落入深谷后,因欣赏风景而中途下车的一对情侣,不仅没庆幸自己险中逃生,反而痛惜地责怪自己:“假如我们没有中途下车,或许大巴就不会被巨石砸中了”我感动于他们朴实而真切的话语一句话,证明了那高高扬起的灵
  • 350字 初三 书信
    尊敬的藤野先生:您好!今夜我写文章到很晚,晚得我自己竟没丝毫查觉的在书桌上睡着了。忽在梦中惊醒,猛然抬头看见了挂在我东墙之上的您的照片。想到您与我师生阔别已二十年之久,念及起您对我的种种,回忆起您临别时的话语,我深感愧疚,对不起我的老师,我没有按你的话做,所以特写此信向您道歉,希望得到您的谅解。当年
  •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读书,是一种自我润泽的过程,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悠然灌溉。书,是水,是一脉清泉,是精神的甘露;而心,则是一朵荷花,根植在水中,无声无息,吸足水分,自我开放,在晴日的午后,或者静谧的夜晚,散发出淡淡的馨香。因此,朱熹说,“半亩方田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是读书的
  • 1000字 初三 散文
    上世纪30年代,著名曲学家吴梅曾任教北京大学,当时,唱曲子还被传统学问家视为“小道末技”,北大聘请吴梅讲课,就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连北大的大学者黄侃也非常不满,两人曾经在酒醉后发生口角,甚至动起手来。还有一次,黄侃讲完课,发现吴梅坐在教授专用沙发上休息,于是怒问:“你凭什么坐在这里?”吴梅理直气壮
从文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