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作文段落(10篇)
  • 750字 六年级
    上公交,开始一趟新的旅程,去往目的地,探索生活中的奥秘;归佛门,启动一次新的旅行,到达清幽地寻找佛法中的心境。踏进公交车,踏进生活中的冒险;走进光孝寺,走进佛法僧的心道。没错,这便是公交碰上佛法僧的第一程,走上生之旅,走上禅之道。向着两个不同而又相同的道路,前进吧!
  • 500字 五年级 叙事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归来,唐僧为了天下百姓的心中,佛的地位,继续在少林寺内为游人讲说佛法。那么他的那些徒弟呢?孙悟空是花果山旅游公司的总裁;猪八戒是高老庄农产品批发部的店主;沙悟净是流沙河水产品批发公司的总裁。唐僧因为有n天没有人来少林寺,现在非常郁闷,他想要徒弟们回来听佛法。---机会终于来了,唐僧听说山下开了一间‘话吧’,唐僧马上跑下山去给徒弟打电话。
  • 1200字以上 叙事
    1)什么叫做佛法?悟道,悟道没有一个东西。这里说的没有一个东西不是断见,没有就是没有。换句话说,成了佛的人告诉你,他是现在的佛,你尽管打他,这个是妖怪,不是佛。佛是无法可得,住在无相中。因为,真是大成就的人,绝对的谦和,谦和到非常平实,什么都没有。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这就是金刚经的特点,所谓大般若经,智慧高到极点,一点痕迹不留,讲过以后,马上推翻。等于一个教育家,教育了许多人都成功了,要是他觉得自己的确是今天的大老师,他已经完了,他已经是师老了。所以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自己心中是没有这个观念的,他认为度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都是做人应该做的事情而已,做完了就过去了,心中不留。
  • 4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有一天,她在干完家里的一件事后,站在树上直摇头,直叹气,有一只百灵鸟对她说:“你在干什么?”她说:“唉,我家里只有三四件事,现在干完了,我没事干了怎莫办,你家有事找我吧!”百灵鸟说:“哦,不用了,我家里的适合你差不多,我以前也是这样的,现在我很勤快了,也能找到很多活了。”佛法僧目鸟说:“你是怎么找到很多事情的?”百灵鸟说:“我是看到家里太乱了,再说冬天快来了,我也得找很多的食物,好到冬天吃,每条我都是找食物,现在找了二百只虫子了,以后的日子我不愁了。你要是缺食物,就找我吧!”佛法僧目鸟点了点头,百灵鸟唱着歌笑着飞走了。
  • 800字 初二
    出身书香门第的他,本可以一心只读圣贤书,然后去轻轻松松地考取功名,为官一方,享受文雅而又安逸的生活。可他却对佛法一见如故,潜心研究经书,四处讲学游学,拜访得道高僧,只为追寻真正的佛法。所以,当南北佛法发生重大分歧,现有的佛教已无法救众生于水火时,已经是得道高僧的他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寻找佛教真理的重任,全然不顾他人的反对,坚持要去西方求取真经。即使唐玄宗当时没有允许他的请求,他也毫不畏惧,冒着生命的危险,毅然偷渡出关,兀自向着未知的茫茫远方进发。
  • 1000字 观后感
    当他第一次肃穆庄严地走向净土寺时,心中一定早已明了他一生的道路。稚气未脱的脸上却镶着一双坚定不移的眼睛。当他第一次向着宏大精妙的佛像行礼时,冥冥之中一定有着一盏明灯,引领着他一步又一步行在佛法的大道上。他十分清楚自己将走向哪里,追寻什么。他知道自己将在一座又一座宝刹伽蓝间穿梭往返,将佛法弘扬远大。
  • 350字 五年级 散文
    唐宋清明,元宵节成了年节中重要的民众娱乐活动。墨客骚人,常吟诗作画,作为增添雅兴。今天,元宵放灯、观灯,仍是中国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娱乐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可它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在1983年出版的《中国年节》中认为:“到了汉明永定十年(公元67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汉明帝为了提倡佛法,命令在元宵节点灯,以表示对佛法的尊敬。”
  • 4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它以南北传佛学界公认的汉译《阿含经》、《本事经》、律藏及今译南传《尼柯耶》等早期经典为基础,以大乘经为补充,根据作者多年研修佛法的体会,从当代人的心灵需求着眼,对佛陀的思想作了完整、准确的归纳与阐释。作者以其丰富的佛学专业素养及对教理行果的内行理解,用精练、平实的现代语言引导读者领会佛法的心髓,也为实修提供了理论与方法。
  • 450字 小学 说明文
    元宵节花灯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 800字 初三
    出身书香门第的他,本可以一心只读圣贤书,然后去轻轻松松地考取功名,为官一方,享受文雅而又安逸的生活。可他却对佛法一见如故,潜心研究经书,四处讲学游学,拜访得道高僧,他的生活似乎与佛法已经密不可分。所以,当南北佛法发生重大争议时,已经是得道高僧的他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寻找佛教真理的重任,义无反顾地要去西方求取真经。即使唐玄宗当时没有允许他的请求,他也毫不畏惧,冒着生命的危险,毅然偷渡出关,兀自向着未知的茫茫远方进发。